兴趣对人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兴趣自然是职业选择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便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这里介绍一下加拿大《职业分类辞典》中所介绍的各种职业兴趣类型的特点与相应的职业。
(1)愿与事物打交道,喜欢接触工具、器具或数字,而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相应的职业有制图员、修理工、裁缝、木匠、建筑工人、出纳员、记账员、会计及勘测、工程技术、机器制造人员等。
(2)愿与人打交道。这类人喜欢与人交往,愿与人接触,对销售、采访、传递信息一类的活动感兴趣。相应的职业有记者、推销员、营业员、服务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外交联络人员等。
(3)愿与文字符号打交道,喜欢常规的、有规律的活动。这类人习惯于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下工作,愿意从事有规律的工作。相应的职业有邮件分类员、办公室职员、图书馆管理员、档案整理员、打字员、统计员等。
(4)愿与大自然打交道,喜欢地理、地质类的活动。相应的职业有地质勘探人员、钻井工、矿工等。
(5)愿从事农业、生物、化学类工作,喜欢种养、化工方面的试验性活动。相应的职业有农业技术员、饲养员、水文员、化验员、制药工、菜农等。
(6)愿从事社会福利类的工作,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类人乐于帮助他人,他们试图改善他人的状况,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助人工作。相应的职业有律师、咨询人员、科技推广人员、医生、护士等。
(7)愿做组织和管理工作,喜欢掌管一些事情,以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受到众人尊敬和获得声望。相应的职业是各级各类组织领导管理者,如行政人员、企业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等。
(8)愿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喜欢谈涉及人的主题,对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感兴趣。相应的职业大都是研究人、管理人的工作,如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人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工作,以及教育、行为管理工作、社会科学工作者、作家等。
(9)愿从事科学技术事业,喜欢通过逻辑推理、理论分析、独立思考或实验发现解决问题,对分析的、推理的、测试的活动感兴趣,长于理论分析,喜欢独立地解决问题,也喜欢通过实验得到新的发现。相应的职业有生物、化学、工程学、力学、自然科学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等。
(10)愿从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这类人喜欢创造新的式样和概念,喜欢独立的工作,对自己的学识和才能颇为自信;乐于解决抽象的问题,而且急于了解周围的世界。相应的职业大都是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验室工作,如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各类科学研究工作、化验、新产品开发,以及演员、画家、作家或设计人员等。
(11)愿做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作,喜欢通过一定的技术来进行活动,对运用一定技术操作各种机械制造新产品或完成任务感兴趣,喜欢使用工具,特别是大型的、马力强的先进机器,喜欢具体的东西。相应的职业有飞行员、驾驶员、机械制造人员等。
(12)愿从事具体的工作,喜欢制作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并从中得到乐趣,希望能很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完成的产品中得到满足。相应的职业有室内装饰、园林、美容、理发、手工制作、机械维修等相关人员及厨师等。
根据这种分类,一种兴趣类型可以对应许多种职业,同时绝大多数的职业也都与几种兴趣类型的特点相近,而每一个人往往都同时具有其中几种类型的特点。假如你要成为一名护士,那你就应有愿与人打交道(类型2)、愿热心助人(类型6)、愿做具体工作(类型12)这三方面的兴趣类型。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一方面缺乏兴趣,那就应努力培养和发展这方面的兴趣,以适应护士职业的要求,否则,还是选择更适合你兴趣类型的职业为好。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生、发展和培养起来的。人的兴趣当然要以人的一定素质为前提,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或缺乏某种职业的知识或根本就不了解职业,那他就不可能真正产生对这一职业的兴趣。在职业心理中,当人经历了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发展阶段后,其兴趣的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才得以确立,才形成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兴趣。人会在兴趣的支配下担负起社会责任并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前进。对大学生来说,巩固和培养职业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就业前拓宽职业认识面
就业前认识的职业种类越多,对职业的性质了解得越细致,职业兴趣就会越广泛。职业兴趣越广泛,择业动机就越强,择业余地也会相对宽广。
2.必要的社会责任心
当就业环境和自身素质决定了必须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应该拿出必要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即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事实上,在就业时,多数人并不总是能够挑选到自己的理想职业。当你还不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职业时,就必须尽快调整职业期望值,适应就业环境,在不理想的职位上培养职业兴趣,干出一番理想的事业来。“把没有意思的工作很有意思地去完成”,美国钢铁大王戴尔·卡耐基这样告诫人们。
3.先就业,后择业
多数人的就业实践表明,走上职位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被别人安排的,有自己找到的,有撞上的,有捡来的。除去自己找到的职业外,其他几种就业方法都是被动的。被动得到的职业,也会对它产生兴趣,其方法是先就业,后择业。不少职业,你刚开始从事的时候,可能对其毫无兴趣。但随着从业时间的延长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加之对职业生涯意义的全面了解,特别是能够在这些职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职业兴趣就会大大增加。
4.量体裁衣
陶行知先生曾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觉得中学生有一个大问题,即择业问题。我认为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要成功,就必须要有那样的才干。才干,一般是指你最擅长的某些知识或技能。在通常情况下,才干与兴趣有着互相推动的效应,即兴趣产生才干,才干助长兴趣;同时才干也能产生兴趣,兴趣又会强化才干。但是,在你初次择业时。应以自己所拥有的才干,即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去选择职业。因为根据自己的才干适应职业的状况择业,往往更趋向于职得其人、人适其职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你的工作才能愈做愈有兴趣,愈做愈长才干,最后的结果可能使你成为某一职业生涯领域内的人才。
现实生活中,人们固然可以凭兴趣寻找自己喜欢的职业,但由于兴趣有限及种种主客观因素未必能遂人所愿,导致兴趣和职业常不能匹配。然而,职业兴趣是以社会的职业需要为基础并在一定的学习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即使缺乏对某些职业的兴趣,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发展和培养这些兴趣。在培养职业兴趣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要培养既广泛又不失重心的兴趣,并且使得培养的职业兴趣具有实际意义和稳定性。因为广泛而切实的兴趣能减少人们在职业选择上受到的限制,在职业有变动时也能较快地适应新的职业,有重心且稳定的职业兴趣则能使人专注于自己的本职,深入钻研并容易有所发展和成就。
案例
小钟与小李的故事
内向、腼腆的小钟是某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小钟一点也不起眼。专业课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老实,对本行业的悟性一般,但踏实、肯钻研。同学们对他的评价是:不爱与人交往,在班上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班主任对他不无担忧:这孩子,不知以后能否适应社会。
毕业实习时,小钟到某饭店当厨工,和他一起到那儿的还有一个同学小李。小李专业成绩较好,对烹饪这一行的悟性也高。实习半个月后,两人回校向班主任汇报实习心得。小李一见到班主任就喋喋不休地抱怨:“他们太不尊重人了,我们是去实习的,他们却把我们当成打杂的小工。别说让我们‘上灶’(炒菜),就连他们‘上灶’时,我们看一看都不行。成天就叫我们打杂,洗碗刷盘子,还叫我们掏下水沟。小钟人老实,几乎成了专门掏下水沟的人了。你看看,他的手都被泡变形了!”腼腆的小钟搓着双手难为情地站在一旁……对他们的这些情绪,班主任作了耐心的开导,希望他们能熬过艰难的最初阶段,坚持下去。
又过了半个月,班主任等着他俩回来汇报,等来了小钟却没有等来小李。小钟说小李已经辞职一周了。班主任问小钟有何打算,他腼腆地搓着粗糙的双手说:“我还是要坚持。烹饪这个专业是爸爸妈妈选的,他们说我老实,学烹饪最合适。一开始我并不是很喜欢烹饪这个专业,对有的东西如雕刻学起来还感到很吃力,但看到烹饪现在这么火爆,觉得还是应该把它学好。尽管在校时学得不是太精,相信只要多琢磨几年就可以学好。”他还说,这次能在这家饭店实习他感到很难得,因为这是一家有少数民族风格的饭店,在这里可以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尽管现在师傅还不怎么教他,但看得出来,那些师傅越来越喜欢他了。他想可能是自己舍得吃亏、舍得吃苦,所以师傅们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帮忙。现在师傅们已经很少让他掏下水沟了。他已经开始给师傅们“打盒”(烹饪术语,即为师傅准备一份菜所需的原材料),有时还对有些菜品进行粗加工。师傅们也开始和他聊一些做菜的话题,也不怎么避讳他观看。他往往把白天看到的一些窍门记下来,晚上回家后再仔细琢磨,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拜上几个好师傅。
三个月后,小钟高兴地告诉班主任,他已经被那家饭店录为正式员工,而且他还拜了师。三年以后,小钟在电话里告诉班主任,他已经成了那家饭店的总厨助理。然而,小钟的同学小李却没有像小钟这样找到理想的职业,据说小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呢!
【案例思考】
小钟与小李的区别在哪里?结合自己平时的表现和所学的专业谈一谈吧!
【案例解读】
人们求职时往往忽略职业兴趣,这或许是由于“饥不择食”,又或许是由于“金钱的**”,但归根结底,工作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提供衣食住行,它更是个体实现人生理想、获得快乐和幸福的重要途径。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找准自己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职业兴趣品质;另一方面,要衡量自己有无实现兴趣的能力,并保持职业兴趣的相对稳定。因此,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单纯从兴趣出发,既要照顾兴趣的发展,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兴趣只有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上升为志趣,才能真正成为成就事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