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业兴趣(1 / 1)

一、关于兴趣

卡耐基曾向一位轮胎制造业的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对方回答说:“喜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哪怕工作时间再长再累,你都不觉得是在工作,相反像是在做游戏。”兴趣能够给人带来我们在才能或成就中所看不到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人们想做的事情以及那些能使我们感到满意的事情。

(一)兴趣的概念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意是,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的人。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其环境中的人、事、物所引发的喜爱程度和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经常参与和该事物有关的活动。兴趣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关注,积极的探究,这使得学习活动的效率非常高,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

(二)兴趣的特征

从性质上分析,一个人的兴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兴趣的广泛性。一个人如果对各方面的事物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那是他获得丰富知识和多方面才能的必要前提,也是事业发展起来的必要条件。

二是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不论是工作还是个人发展中,只有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才能经受住困难的考验和各种客观因素的困扰。为达到既定的目标百折不挠,在工作和事业上去努力成功。如果兴趣不稳定,朝三暮四,见异思迁,那就难免会半途而废,无所作为。

三是兴趣的多样性。这是指兴趣偏向客观事物的具体内容和对象的多样化。一个人稳定的兴趣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兴趣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兴趣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是兴趣的效能性。兴趣的效能是指一个人实际活动的影响程度或所引起的效能,某种兴趣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些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会付诸实践,而有的人却仅有兴趣而无实际行动。前者的兴趣就是有效兴趣,而后者的兴趣则是无效兴趣。

五是兴趣的迁移性。人的兴趣产生和发展要受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个人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不同,他所感兴趣的客观价值也就下同。人的兴趣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同时还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皆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的描写,讲的就是兴趣的迁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