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我认知对人们职业生涯的意义(1 /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们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学会自我认知,要客观地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行为风格、个性特征等,了解自己最看重什么、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以及人与岗是否匹配。

案例

“我现在很担心,怕自己找不到工作。”21岁的蔡某是某大学的大四学生。2011年12月,她就着手参加招聘会和在网上投简历,但至今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以前我从没想过就业的事,大学四年都不知道充实自己,给毕业后就业加码。”蔡某说,她所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属于“冷门”,虽然福建只有厦大、师大和农林大三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是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单位。前不久,她和同学参加在福州大学举行的一次招聘会。“去时信心满满,感觉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应该挺不错的。谁知很多用人单位一看我们的专业,就说我们不合适,直接把简历退了回来,让人备受打击,逛了100多个单位,只送出1份简历。”

临近毕业了,蔡某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不时有亲戚朋友询问毕业工作包分配还是自己找,她说当然是自己找了。蔡某说,当初,家人曾劝她考师范院校当老师,但她还是坚持理想报了某大学。蔡某说:“真羡慕以前那些包分配的大学生,他们是‘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总好过‘我是一块砖,可惜没人搬’。”

“我现在是边备考公务员,边在媒体实习,边找工作。”蔡某说,“希望在福州找到一份月薪1500~2500元的文案、策划工作。”

【案例点评】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完善的重要时期,但是中国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后,刚脱离灌输式的教育,进入一个自我教育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摸索着建立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因素,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的不完善,就会进一步造成大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而影响自身的求职择业。

人的兴趣虽有天生的成分,但更多的要靠后天的培养,至于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更是在生活中经过磨炼才得以形成的。正确认识自己是求职择业的重要前提。了解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样你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会在务实的基础上前行。

(一)正确认识自己是选择职业的一个出发点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一个人通过选择理想职业,才能在社会的一定阶层、一定社会位置和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的社会价值。一个人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之后,才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发现个人能力与社会价值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的才能如何得到社会的承认?”“我应该在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正确认识自己是选择职业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职业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工作职业,同时也是社会通过职业岗位在选择符合本职业要求的人才。如果对自己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出脱离实际的评价或与社会现实相脱节,仅凭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想入非非,那必然会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受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