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生涯规划常见问题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规划时发现不喜欢所学专业,但又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希望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找不到成就事业的专业方向。因此有很多学生会问:“我到底喜欢什么?”“我能做好什么?”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在入学前的自我探索不够,高考填报志愿很多是由家长或老师代劳的,在进行专业选择时,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对所填报专业的兴趣,没有深入思考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以至于有些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不够强。
2.生涯发展长期目标相互冲突
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在被录取的专业上,而是喜欢其他专业。就其本专业来说,应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而兴趣与爱好又会指引其将很多精力放在和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的学习上,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大学生会感到无从抉择,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招生分数很高专业的学生因不喜欢该专业而要求退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考录取填报志愿时所选专业与志向专业的偏差和录取结果与志向专业的偏差。
3.生涯发展短期目标冲突
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不能分清主次,盲目模仿。如看到别人参加社团活动锻炼综合能力,自己在一入学就参加了几个社团,一学期下来,由于忙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学业考试时没能取得自己期望的成绩;有的学生干部没能处理好学习和社团工作的关系;有的学生为某一门成绩而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有些大学生不能够将目标系统化,主次不清,没有一个逐步实现各种目标的计划,以致出现了综合素质很高、能力很强的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影响生涯发展的现象。
4.抉择举棋不定
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在进行具体的生涯抉择时的迷茫和犹豫。究其原因在于希望“鱼和熊掌兼得”的心态,不愿意放弃任何事情,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必须做出选择,以至于有些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5.信念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做各种规划时只想到自我的发展,没有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做事情功利性很强。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多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现象,严重影响将来的生涯发展。
6.缺乏上进心
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对外界事务缺乏足够的兴趣,凡事都需要别人帮助,依赖性很强,用外归因的方式思考问题,常常怨天尤人,总以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这样的学生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生涯没有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1.树立成长、成才、成功意识
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学生成功的愿望非常重要,只有愿意成长、希望成才、渴望成功的人才有可能自觉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自我探索和对社会及所处环境的探索是基础,而这些探索都需要大学生本人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努力。这时树立自我探索、自我规划、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理念至关重要,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大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成长活动中。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
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大学生能够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有直观的了解,对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直接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塑造自己,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通过岗位实习,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社会职业分类及职位变化,清楚不同职位对自己的意义所在,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正确定位、顺利就业、成功创业。
4.做好大学期间成长计划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是顺利就业、成功创业的基础,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订切实可行的大学期间成长计划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都非常必要。有计划地成长会加快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速度,有利于职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5.寻求有效帮助
在必要时应寻求别人的有效支持和帮助。
6.积极参加成长训练
成长训练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独立的学习能力等。
(三)职业生涯初期规划的关键点
第一阶段:大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前半学期
这时的大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已经是大学生,但在心理上属于高中后、大学前阶段,他们刚刚接受了高考的洗礼,正在享受高考的胜利,很多学生踌躇满志,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几乎每个人都为自己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制订了实现目标的宏伟计划。但是,这时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完全了解,对大学的认知只是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上,学生本人对于自我和环境的探索不够。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生涯目标的确立多来自于成长经历及外界的影响,目标高远,但显得空洞。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适应大学生活;
(2)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分析高中时建立起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发现自己希望提高的地方;
(3)了解社会职业和职位的设置;
(4)制订切实可行的大学阶段成长计划;
(5)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6)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
第二阶段:大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后半学期
这时的大学生在校园已经有了两个月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制订了大学生涯规划。随着对所学专业的进一步了解及大学生活的深入,每位学生的具体目标逐渐凸现出来。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目标逐渐与所学专业结合。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继续进行自我和环境的探索,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相关的职业资讯;
(2)了解社会职位素质要求;
(3)根据发现确定阶段性具体目标;
(4)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并积极行动;
(5)进行相应的素质测评;
(6)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参加能力提升训练。
第三阶段:大学一年级下学期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经过大学生活的亲身体验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我的探索逐渐深入,并开始探索职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劣势、职业兴趣,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各职业发展的趋势等状况的探索更加积极和有实效,他们已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该阶段生涯规划目标的特点:目标开始与自我性格、爱好、能力等相结合。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进一步进行自我探索;
(2)对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3)制订大学期间阶段性目标;
(4)积极行动实现阶段性目标;
(5)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6)参加成长训练。
第四阶段:大学二年级上学期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的适应,已经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对于自我的认知和社会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这时的生涯规划避免了刚刚进入大学时的盲目性,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时的大学生掌握了大学生活的规律,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新环境的适应压力逐渐消退,他们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学生成长的速度。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目标的确立开始考虑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结合。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学习并掌握生涯规划中生涯目标建立方法和生涯抉择方法;
(2)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及职业方向;
(3)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职业、职位状况;
(4)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阶段: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前半学期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通过对自我及环境的探索,逐渐找到了自我评价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积极探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生涯规划目标的确立及生涯抉择方法,大大提高了自我掌控及自我设计的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实践及成长训练,综合能力快速提升,为即将到来的职业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开始出现不同,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的学生则希望继续在某一领域进行深造。个人的选择来自于两年的探索。该阶段的大学生生涯目标的特点: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和现实。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学生仍会因为寻找生涯发展目标和个人价值而处于迷茫状态。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2)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和认知结构;
(3)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相应的成长计划;
(4)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5)参加专项行为训练,提升实现目标的行动力。
第六阶段: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后半学期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志向的不同出现了生涯发展方向的不同,这种不同又带来了大学生以后阶段的发展道路不同。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开始为考专升本备战,将志向确定为找工作的大学生则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有些学生则会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岗位实习。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目标的确立直接反映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2)掌握与就业相关的信息;
(3)掌握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政策、就业程序;
(4)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5)完善并落实成长计划;
(6)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7)参加专项行为训练,增强实现目标的行动力。
第七阶段: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通过相应的岗位实习,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岗位实习也发现了自己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岗位实习发现了自己理想的职业与社会可以提供的职位之间的差距。这时的大学生开始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反思,重新建立更加切合社会现实的工作理念及自我认知。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更具目的性。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由于与社会密切接触,职业生涯目标得到有效修正,修正后的目标进一步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而且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2)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各阶段发展目标;
(3)寻求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路径;
(4)掌握生涯评估方法和生涯目标修正方法;
(5)对生涯规划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发现问题;
(6)参加相应的能力提升训练。
第八阶段: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面临大学毕业,即将走入社会,真正开始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相关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都得到了相应提高;经过自我全方位的探索及对所处环境的探索,特别是经过半年的岗位实习,逐渐发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层面上而言,能否真正适应将来的工作及工作环境,尽快走向成功,成为每一位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大学生希望通过最后的大学生活使自己更加完善。该阶段生涯目标的特点:目标更加具体,体现为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该阶段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任务:
(1)了解相关就业及创业信息;
(2)参加相应快速提升训练;
(3)了解本届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及相关程序;
(4)与相关单位及个人建立稳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