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按照激励中诱因的内容和性质,可将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划分为三类:工作激励、物质利益激励和奖酬激励。
(一)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指的是通过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通过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因此,通过工作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一种无须投入却效果明显的深度激励方法。运用工作激励的方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即挑选兴趣、专长与工作特点和要求相吻合的员工。当员工从事的是感兴趣、喜欢的工作时,他们做起来就会如鱼得水,感到非常开心。第二,赋予工作意义,即让员工感觉自己从事的工作是重要的、伟大的,从而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
案例 我有一双巧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在工作中我们会尽可能让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进行创新。
崔老师是一名保育老师,她工作认真负责,而且有一双巧手。走进他们班的娃娃家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桌布、椅垫、娃娃的衣服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些都是崔老师用毛线钩织的,她会钩花,钩带形状的图案更是不在话下,大家看到都羡慕不已。于是,我们就利用学习时间,给崔老师创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给所有的老师们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即让崔老师来教大家一些钩织的方法。崔老师每次都会认真准备自己的教学,把家里的钩针儿、毛线拿到幼儿园,把自己之前钩的披风、帽子等拿来和大家共同研究分享。崔老师每次都带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久而久之,老师们的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小到娃娃家孩子们玩儿的玩具,大到表演区的一些服装,这些都是老师们一针一线完成的。
还有保洁员李老师,她每次擦玻璃的时候都把玻璃擦得特别亮,走到楼道里感觉特别舒服。不时总有老师问:“李老师,您这玻璃怎么擦这么干净呀?”“李老师,这窗户缝儿里怎么一点儿土都没有呀?”大家对李老师的工作十分的认可,李老师也是幼儿园里出了名的干净利落之人,我们就让李老师把他搞卫生的小窍门告诉大家:擦玻璃的时候要擦两遍,湿布一遍,报纸一遍;窗户缝不好擦,把海绵剪成小条,塞进去一擦就特别干净了……老师们只有在岗位上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大价值,他们的工作才能变得富有力量。
(二)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是指以物质利益为诱因,通过调节被管理者的物质利益来刺激其物质需要,以此激发其动机的激励方式与手段。
案例 精彩瞬间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手机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今手机的各种软件层出不穷,给大家的生活甚至工作都增添了很多的色彩。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个庞大的微信群,其中崔老师是最为活跃的。崔老师是一个酷爱摄影的老师,园中有活动时,崔老师总会拿着相机捕获下各种意想不到的精彩瞬间,于是微信朋友圈就经常出现崔老师发的照片,如美丽的风景照、人物照等。这些照片拍得都非常好。崔老师成了幼儿园中的摄影大师,手机都能拍出这么好的效果,技术真是高呀!在一次摄影比赛中崔老师果然不负众望,她的作品给了所有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我们就奖励给崔老师一个自拍杆,崔老师看到这个礼物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试拍。
给予老师们物质激励非常重要,因为这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及动力,使他们体会到不一样的关怀,这是他们自我提高的一个新的起点。
(三)奖酬激励
奖酬包括工资、奖金、各种形式的津贴及实物奖励等。采用奖酬激励应注意三点要求。第一,设置的奖酬机制与体系要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关键是奖酬与贡献直接挂钩的科学化与定量化。管理者必须善于将奖酬的重点放在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上。第二,要确定适当的刺激量。奖酬激励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相对刺激量。要依据工作完成情况、人的贡献、总体奖酬水平,公平合理地确定奖酬的增长水平和成员之间的差别。第三,奖酬要同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 榜样在我心中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发绩效工资,我们会根据每位老师不同的工作表现来进行奖励。在学期末个人总结时,不仅会进行自评与他评,还会根据本学期老师们完成的任务、所获得的成绩进行奖励。
王老师是一位年轻的保育老师,对待班级的工作没有一丝的懈怠,也是幼儿园中为数不多的正式保育老师。在幼儿园的评比中,王老师总是以班级环境干净整洁夺得头筹,时间久了,大家开始议论,认为园里对正式的保育老师有偏心之处。为什么老师们会有这种想法呢?我们发现是因为我们的评比过程及结果公开性不够,因此,评比卫生工作时,我们要求所有的保育老师都参加,对每个班的工作进行评比,大家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这样就消除了大家的误解,也给了老师们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问题。并且通过全体会议对优秀老师的工作作风进行表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动力,通过一个奖励的平台,树立老师们心中的榜样,让老师们把这种榜样的力量带到自己的工作中。
奖励机制只有和思想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社会心理激励
社会心理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社会心理学方法,刺激被管理者的社会心理需要,以激发起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这类激励方式是以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作为激励的诱因的。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形式。
第一,目标激励,即以目标为诱因,通过设置先进、合理的目标,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可用于激励的目标主要有三类:工作目标、个人成长目标和个人生活目标。
第二,参与激励,即以让下级参与管理为诱因,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园所文化中要有一种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不管是共同学习、做事,还是共同承担任务,都要把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精神传递到每个员工的身上,让幼儿园中所有的员工都在这个环境中成长。
案例 心心相印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多个小家,就是每个班级。开学初,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工作能力等进行分班。例如,高老师是一位幼儿园的老教师,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指导青年教师方面也颇有见解。高老师带出来的青年教师有自己的想法,成长得很快,但是作为老教师,高老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老教师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起来没有年轻人快,在新媒体技术方面有欠缺,因此在分班时,我们就会思考:高老师和哪个年轻的老师在一个班合适呢?搭配哪个保育老师合适呢?这些都是我们前期要考虑的因素。根据这些想法,我们找老师们进行了谈话,让每位老师都参与进来,谈谈自己在上学年的工作中有什么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怎么与班里的其他老师进行配合等。通过思想的交流,我们了解了老师们的工作需求,知道了怎样让老师们在工作岗位中体现出自己最大的工作动机,同时也帮助了老师们在新的学期开始时在自己的岗位中更加努力地工作。
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不仅体现在分班工作中,还体现在召开的家长开放活动中。我们把幼儿园一些教学的新思想、课程的新理念传递给家长的同时,也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后勤工作——幼儿的伙食。比如,豆浆中加入干果的成分,既能促进幼儿的吸收,又能防止发生幼儿因嚼不好而呛到的事情;在做面点时加入粗粮的成分,既能让孩子们吃出不一样的味道,又能解决孩子们一口都不吃粗粮的问题。针对家长开放活动,我们融入了多方面的因素,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提高了老师们的信心。
第三,竞争激励。人们普遍存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是由人谋求现实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实现需要所决定的。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在内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激励手段。
第四,感情激励,即以感情作为激励的诱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五,尊重激励。管理者应利用各种机会信任、鼓励、支持员工,努力满足员工被尊重的需要。
案例 你的心思我懂得
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位老师的背后也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但他们走进了同一所幼儿园。有的老师不愿意让周围的同事知道自己的故事,因为那可能是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的老师不想让周围的同事知道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因为不想让大家费心;有的老师不告诉周围的同事自己家里有什么变故,因为不想给大家带来麻烦。我们都能够理解老师们这样的需要,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尊重老师们的生活需要,始终保持着一颗尊重他人的心来开展工作。
第六,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可以看作指挥手段。完美地将表扬与批评发挥到恰到好处会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而且能最大地激发出员工的工作动力。
(五)惩罚激励
惩罚是负强化激励,目的是通过惩处的手段否定被惩罚的行为,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组织内没有市场,因而不再出现,以保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环。
惩罚是一件比较棘手的工作,有时处理不当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滋生怨恨,甚至产生对抗,对管理者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如此,必要的批评和惩罚也是一定要有的,要通过恰如其分地批评和惩处,使员工产生一种愧疚心理,激发其改正错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同时也是向全体员工表明一种态度,宣传一种文化。
实施惩罚激励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标准明确、事先警告的原则。要明确确立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反复宣传让员工清楚一旦触犯了这些规则的后果,这样员工一旦违规,就会认为惩罚是公正的,也是应该的。
第二,即时性原则。过失之后应迅速做出惩罚的举措,以告诉违规者和其他人,此种错误行为是绝不会被姑息迁就的,必须保证错误的行为不会再次出现。
第三,实事求是的原则。惩罚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应建立在用组织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工作和行为做出正确评估的基础上,绝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价一个员工的行为。
第四,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惩罚是与过错相联系的,而不是与违规者的人格相联系。要指出错误的危害和不良后果,避免人身攻击和人格攻击。
第五,一致性原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做到一视同仁,客观公正。
案例 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中二班的保育老师郑老师平时对工作认真负责,她的工作得到了老师们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家长们说她对待孩子就像是妈妈般细心,老师们说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检查工作时我们也确实看到了郑老师的工作态度,但是郑老师在节约用水方面做得还不够。
有一次走进班里时,班里厕所冲水一直在流。我赶紧找郑老师了解情况,原来,两周前她就已经报修了,但是当时维修保障人员只拿来一个冲水踏板,另一个就一直搁置着。至今维修保障人员也没能给修好,而郑老师也没再次报修,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事后,我对郑老师进行了教育,并且在保育会上和所有老师进行了探讨。我们一直秉承节约的原则办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这也是我们经常和孩子们提起的,为什么老师们却不够重视呢?幼儿园中有明确的制度来约束老师,但是在生活习惯及责任心上不能以任何条文式的框架来约束老师。我们常说爱园如爱家,家里会出现长期流水的情况吗?因此对于此事,我们要通过惩罚的手段来强化老师们的节约意识,增强老师们的责任心。郑老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甘愿接受惩罚。她说:“保育老师就像是家里的大家长,要能及时掌握班中卫生消毒物品的使用情况,保证不浪费。不浪费是我们的一种工作态度,更是幼儿园的文化,我以后会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及作风,并其传递给其他老师。”
在老师们工作表现突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老师表扬,无论是口头上的,还是物质奖励上的,随时强化老师们身边的正能量,同时也要重视惩罚的存在。重点在于对事情的处理态度,老师们对园所工作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惩罚是为了让老师们具备正面的教育观念,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改正错误的一个新的开始,老师们要了解惩罚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