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实施专题活动是幼儿园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策略。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文化发生发展规律与特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使幼儿树立多元文化的意识,在感知、尊重和欣赏我国文化的同时,对异地文化也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因此,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如下。
(一)引出活动主题
通常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对所要接触的文化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大班社会活动“多彩的民族”中,开始部分从幼儿的以往经验入手,通过复习儿歌使幼儿认识中国地图,通过直观地认识中国地图,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引出活动的主题。
(二)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也可以引进新的文化知识。例如,在活动“多彩的民族”中,教师请来四个少数民族的客人,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后,幼儿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逐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启发幼儿对已知的少数民族名称的回忆后,引出地理位置、生活习惯、风俗特色、地方特产等新知识内容,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
(三)组织幼儿自由表达对文化的理解
在引导幼儿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后,需要组织幼儿表达对所学文化知识的理解,以此检测幼儿掌握文化知识的情况。例如,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导游”中,在幼儿学习了我国相关旅游景点以及相对应特产的文化知识后,可以通过“连一连”让幼儿将所掌握的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总结文化知识,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自己的祖国,认识国旗、国徽和国歌,了解中国的主要民族、风景名胜、民间艺术以及主要的世界人文景观,感受文化的优秀与丰富,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因此,在组织幼儿自由表达对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和活动的主题,总结文化知识,引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内容回顾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区角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体验多元文化。
2.依据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选取一大班幼儿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一份教案并试教。
典型案例
案例一 吃元宵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
【设计意图】
元宵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节日中,人们要吃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元宵节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操作以及品尝元宵等环节,让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更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1.今天是什么节日?在元宵节,人们会吃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2.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评析:教师通过与幼儿的谈话,引出活动主题元宵节,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时人们要吃元宵,进而激发幼儿做元宵的兴趣与愿望。)
二、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评析:在知道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做元宵的材料,了解元宵的做法,为做元宵的环节奠定基础。)
三、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分小组,尝试用搓、揉、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评析:观察制作元宵的材料以及了解元宵的做法之后,教师通过让幼儿尝试制作元宵,让幼儿体验小组合作的快乐,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四、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评析:幼儿尝试做元宵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品尝元宵,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案例二 国旗升降要严肃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
【设计意图】
《指南》中对中班幼儿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目标明确指出,幼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且在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在幼儿园每周一升旗活动中,班里部分幼儿东张西望,甚至还嬉戏打闹的现象比较多,没有树立尊重国旗的意识。因此,我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发展目标,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以及讨论、比较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明白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萌发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萌发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明白升国旗的时候怎样做才是爱护国旗的表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冰山上的五星红旗》录音磁带;五星红旗的图案;两幅幼儿升旗不同表现的挂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多次的升旗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冰山上的五星红旗》,引出活动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冰山上的五星红旗》。
教师提问:我国的国旗叫什么名字?科学考察队的叔叔们把五星红旗插在了哪里?叔叔们把五星红旗插在山顶后,唱了什么歌?
教师小结:叔叔们把我们的国旗插在了山顶,并且庄严地唱起了国歌。小朋友们,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爱护国旗、尊敬国旗。所以小朋友们在升国旗的时候,不可以嬉戏玩闹,要认真庄严地看着国旗升起,这样才是尊重国旗的表现。
(评析:采取故事法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该环节教师主要通过故事《冰山上的五星红旗》,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对国旗有初步的整体感知。)
二、联系生活经验,观察国旗图案,认识国旗
教师提问:国旗上有几颗星星?几颗大的,几颗小的?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国旗?升国旗时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的国旗叫五星红旗,上面有五颗星星,一颗大的,四颗小的,大的代表妈妈,小的围绕着大的,代表保护妈妈的孩子。爱护国旗要像爱护我们的妈妈一样;尊敬国旗,从升旗时行注目礼开始,做个热爱祖国的好孩子。
(评析:该环节教师通过对幼儿生活经验的调动,结合五星红旗的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五星红旗,了解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结合幼儿升旗经验,谈谈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以维持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深入活动主题,介绍升国旗时的相关做法,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三、图片比较,巩固认知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图片一:升国旗时,两个小朋友在国旗下面,嬉戏打闹。
图片二:升国旗时,两个小朋友在国旗下面,安静站立,双眼注视国旗慢慢升起。
教师小结:升国旗时要庄严,嬉笑打闹是不尊敬国旗的表现。当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表示升旗仪式开始了,小朋友们要安静站立,双眼注视国旗慢慢升起,这样才是尊敬国旗的表现。
(评析: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图片比较的方式,让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升国旗时应该怎么做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游戏互动,提升情感
升国旗仪式过程:全体起立,教师播放国歌,幼儿模拟升国旗仪式。教师观察幼儿在听到国歌响起时,有没有做到原地不动,不说话、不嬉笑,态度严肃认真,立正站好,眼睛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对做到的幼儿给予表扬。
(评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该环节教师通过游戏互动,模拟升旗仪式,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让幼儿体验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唱国歌。
2.带领幼儿参与幼儿园的升旗仪式,感受庄严的氛围。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案例三 多彩的少数民族
——大班社会文化活动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提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因此,帮助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从服饰、生活习惯各方面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并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少数民族的主要生活习惯及服饰特征。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大团结。
3.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的彩色图片,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的彩色挂图及居住地标记,录音机。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能。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出主题
1.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我们国家还有几十个民族,由于他们人口较少,所以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少数民族。
提问: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2.出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四个民族的娃娃的彩色图片,师幼共同找出他们居住在中国地图上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评析:通过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认真观察,调动幼儿的以往经验,引导他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尤其是让他们知道除了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在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的人物挂图,了解四个民族在中国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逐步深入教学内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深入观察,认识少数民族
1.出示蒙古族娃娃挂图,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出示蒙古族娃娃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民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在幼儿观察后,提问:蒙古族人民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2.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和朝鲜族。
(评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由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尝试回答,再由教师进行小结,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见,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对四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有了初步了解。)
3.匹配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教师已经准备好的民族服饰,幼儿为民族娃娃穿上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幼儿辨认所匹配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图片下。
(评析:通过“为民族娃娃穿花衣”的匹配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快速辨认并参与游戏。在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幼儿能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三、激**感,结束活动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汉族一样都是中国大家庭的一员,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2.播放《新疆舞曲》音乐,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
(评析:在活动结束之余,与开始相呼应,再一次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含义,将本次活动进行提升,并且播放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让幼儿对该民族的舞蹈和音乐有所了解,与音乐活动相结合,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活动的气氛,以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延伸】
幼儿用在家中与爸爸妈妈共同搜集到的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装饰区角活动中的社会区域,以便区角活动中幼儿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2]
拓展训练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深入调查某一幼儿园是如何开展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并谈谈你的感想和建议。
学习反思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社会学研究,2001(3):101.
[2] 幼教网.大班科学教案:少数民族[EB/OL].[2009-11-28].http://www.youjiao.com/e/20091128/4b8bd57f0da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