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概述(1 / 1)

美术鉴赏 王贵胜 1661 字 8天前

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及作品综述

文艺复兴是西方美术史上的一大革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这个时期的艺术大师极大地拓展了之前人们对结构、空间和这个世界的认识,以人文主义和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和探索自然。甚至于在其后的几百年中,直至今天,那些辉煌的成就仍广泛地影响和引导着人们。

15世纪前半叶,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摆脱了中世纪的规范,发扬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认知,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的局面。这一时期,现实中的生动形象和世俗场景开始出现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倾向开始明确起来。

吉贝尔蒂是体现哥特式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涉及不同领域,其最大成就在雕塑领域。其代表作品为《天堂之门》[1](图10-1),是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完成的青铜浮雕。他借鉴绘画的手法,利用高低起伏的表面,细腻地塑造人物的外形和神态,并运用透视法来表现人物的位置、空间环境的深度。他在动作和衣纹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哥特式的优美风格。

图10-1 吉贝尔蒂《天堂之门》

布鲁内莱斯基[2]在开创新道路、新风格方面,做出了更大贡献。他是位多才多艺的人物,最初从事雕塑和金银工艺制品的创作,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造性地把古罗马建筑形式与哥特式结构融汇在一起,将建筑设计建立在数学这门科学的基础上,把比例的和谐视为古典建筑的本质。他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那里吸收了明快、单纯、优美、和谐的风格,又在设计中融入理性和科学之美。布鲁涅列斯齐对绘画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在透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新的绘画创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多纳泰罗是早期文艺复兴第一代画家,也是15世纪最杰出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大量杰出的雕塑作品。他的代表作品《大卫》是第一件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雕像传统的作品。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再现了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这位圣经中的人物不再是神权和专制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马萨乔是文艺复兴美术发展历程中一位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晚期哥特式绘画的优雅风格和装饰意味,将塑造现实形象和现实场景摆在了首位。他的代表作品《纳税金》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在合乎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对人物、情节的刻画完全取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他丝毫不去强调画面中的装饰性,画面中人物饱满的形体显得有些笨拙,但却非常具有分量感。因真实而具有力量,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乔凡尼·贝利尼是威尼斯15世纪最杰出的画家。在美术史上享有盛名的威尼斯画派,可以说是由他开创的。与强调用线造型和注重构图经营的佛罗伦萨画家不同,也与曼特尼亚不同,乔凡尼·贝利尼是位擅长运用色彩的画家。在他的代表作品《心醉神迷的圣芳济各》中,风景占据了绝大部分画面,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中,丰富的色彩似乎闪动着光泽。作品借助自然景色来渲染画面氛围,后来这成为威尼斯画家的基本特点之一。

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美术达到光辉灿烂的鼎盛时期。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作品中达到统一,形体与空间关系的处理高度和谐,树立了写实主义美术的经典样式,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范例。

萨托在文艺复兴三杰离开佛罗伦萨后,成为当地最著名的画家。他精于造型和对光线的处理,精湛的技巧为他赢得了“完美画家”的称号。萨托的代表作品是祭坛画《哈匹圣母》,庄严的古典式构图和典雅的人物形象均具有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典型特征,在光线的处理上独树一帜。样式主义早期代表画家庞多尔莫和罗素都是萨托的学生。

布隆基诺是样式主义全盛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精致细腻而又冷漠,色彩刺目。代表作品《托莱多的埃莱诺拉及其子乔凡尼·德·美第奇》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绘画风格:暗蓝色背景衬托着衣饰华丽的静止人物,刻画得十分精细的贵妇人神态冷漠,仿若瓷人,画面效果冷漠而具有高雅气派。

二、油画技法的更新及探索

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兄弟是油画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透视法”的运用使架上绘画能够准确地再现接近于三维的立体空间。自乔托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几乎都具备先进的数学和几何学知识。他们喜欢用描绘建筑物的方式来训练空间处理能力,如表现一排向后延伸,越来越远的立柱,每根柱子的体积按透视的比例缩小,以此在平面的画布上制造三维空间的“假象”。“透视”的英文是“Perspective”,源于拉丁文“Perspicere”,意思是通过透明的介质观看物象,并将所见物象描绘下来得到近大远小的图像。达·芬奇曾对获取透视图的过程有着详细描述:“取一块对开纸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地竖立在眼前,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三分之二臂长的地方,用器具夹住头部使其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绘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再将它转描到画纸上……”[3]《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处理空间杰出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对透视法的运用十分严密,并且画面四角的透视线都向画面中央集中,空间十分深远,并完美地突出了核心矛盾,作品极富戏剧性。

除了透视法之外,解剖学的发展也对文艺复兴美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远远超越了中世纪美术对人物的刻画。

三、艺术语言的拓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物的暗部统一笼罩在阴影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达·芬奇的《岩间圣母》[4]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期的尼德兰画家则清晰地刻画了画中景物的各个细部,景物之间是色彩的差别而非明暗的过渡。提香是第一个特别注重油画色彩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画,并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黄色调,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忽厚忽薄的笔法,又使色彩与形体有机融合,创造出惊人的质感效果。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许多画家为逐渐摆脱中世纪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单一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叙事性艺术手法。

[1] 《天堂之门》:青铜浮雕,高565厘米,吉贝尔蒂创作于公元1425-1452年,现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洗礼堂东面大门上。米开朗琪罗对这组浮雕赞赏不已,也是他给予了作品以《天堂之门》的名称。

[2] 在佛罗伦萨洗礼堂修建青铜大门的竞赛中,他的浮雕输给了吉贝尔蒂,从此他全力转入建筑领域。

[3] 德国艺术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曾在其版画作品中仔细地记录了透视法的运用。他于1506年来到意大利,学习“透视画法的神秘艺术”。

[4] 《岩间圣母》是为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所作的祭坛画。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触以及透视法的运用,都表明了画家在绘画语言及空间认识上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作品标志着达·芬奇盛期创作的开始。现藏于卢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