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分期(1 / 1)

美术鉴赏 王贵胜 3285 字 8天前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分期

1.初期——14世纪

早在13世纪后半期,意大利中部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出现了新的美术动向,中世纪美术开始向文艺复兴美术过渡。

这一时期的代表有画家奇马布埃和雕塑家皮萨诺。后者于1260年完成的比萨洗礼堂讲经台,被认为是最早一件仿效古典风格的文艺复兴作品,浮雕人物体形壮伟,具有古罗马风度,虽有幼稚之处,却透露出新时代的曙光。

自奇马布埃以后,佛罗伦萨画派成为新美术最主要的流派,14世纪时产生了伟大艺术家乔托。乔托的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他的作品虽属宗教题材,却开始真实表现世俗生活情景,注重空间深远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体现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这个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乔托之后,佛罗伦萨画派人员众多并影响了整个托斯卡纳地区。雕塑领域的代表人物是皮萨诺之子G·皮萨诺以及佛罗伦萨的雕塑家和建筑家阿诺尔福·迪坎比奥。G·皮萨诺主持了佛罗伦萨的两大建筑工程:市政厅大厦和大教堂[1],前者建成于1311年,后者自1296年动工后,至15世纪中叶才完工(图9-3)。

图9-3 G·皮萨诺 佛罗伦萨大教堂

2.早期——15世纪

从15世纪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佛罗伦萨仍然是最大中心,但其他地区也出现了重要流派。15世纪初,佛罗伦萨艺术首先在建筑和雕塑领域掀起**,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提倡实地考察古典遗迹,运用古典风格与柱式,在完成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之后,又主持了育婴堂和圣克罗切教堂的帕齐礼拜堂的建筑工程,开创了文艺复兴建筑的新风格。布鲁内莱斯基还发现了透视法,引起绘画领域的革命。与布鲁内莱斯基一起赴罗马实地考察的雕塑家多纳泰罗则继承与发扬希腊、罗马古典雕塑的写实手法,塑造完美的、现实中的**形象。佛罗伦萨雕塑家吉贝尔蒂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创作的青铜门被誉为“天堂之门”,在浮雕艺术中首次使用透视法。

继马萨乔之后,佛罗伦萨出现了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如安吉列柯、P·乌切洛、F·利皮、波提切利、吉兰达约等。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发扬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传统,注重空间透视表现和人物坚实造型,善于运用线条是佛罗伦萨艺术家们共有的特色。当时美术界具有特殊地位的还有艺术理论家兼建筑师阿尔贝蒂,他的《绘画论》、《建筑论》等是文艺复兴美术极为重要的理论著作。

在佛罗伦萨的邻近地区,出现了锡耶纳画派和翁布里亚画派。锡耶纳画派早在14世纪就已出现,15世纪的代表画家有萨塞塔等。翁布里亚画派的主要代表是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

15世纪,意大利北部也开展了新美术运动。早期的大师是彼桑奈罗,擅长写生,风格优雅。后期大师则是曼泰尼亚,他精于透视,并以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而著名。经他们带动,北部也出现了两个画派:弗拉拉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弗拉拉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图拉,他服务于弗拉拉公爵宫廷,以华丽的装饰风格而备受欢迎。较晚出现,但影响最大的威尼斯画派在15世纪的代表画家是贝利尼父子三人。在乔凡尼·贝利尼的努力下,威尼斯画派到15世纪末已充分发展了他们善用色彩的特点,并在意大利各画派中首先掌握油画技法,超越了佛罗伦萨以外的各个地方流派。

3.盛期——16世纪

意大利美术在16世纪达到了巅峰。

在此以前,15世纪的文艺复兴美术已基本完成了对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探索,透视法与人体解剖学已有很深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16世纪的艺术家们集中全力于艺术创作。当时,意大利经济停滞,社会日益动**不安,外国武力入侵频繁,危机四伏。然而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迎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盛期,并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大师。盛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代表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建筑方面的代表是布拉曼特和帕拉迪奥,他们在细部形式和整体风格上都比15世纪更为彻底地仿效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但又非泥古不化,而是善于以人文主义思想活用古典形式,以比例和谐、风度高雅取胜。布拉曼特和达·芬奇一样倾心于研究中心型建筑的理想结构,认为它最适于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他在动工兴建圣彼得大教堂(图9-4)之际就决定抛弃传统的十字形而采用中心型圆顶厅堂,可是这项大工程刚破土砌墙他就去世了,它的完工成为两个世纪间意大利建筑的中心任务(米开朗琪罗完成的大圆顶也是其中一部分)。布拉曼特建筑理想的实际体现则是罗马蒙多里奥圣彼得教堂中的小庙,圆形的古典柱廊上置以圆顶,规模虽小却气象浩阔,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帕拉迪奥则在建筑实践和理论著述上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影响至为深远。他的杰作圆厅别墅,布局讲究对称之美,在房屋四面各置一古典柱廊,内部正中构成圆顶大厅。远睹近观皆不失和谐高雅之趣,对日后的西方建筑界极有启发。在绘画方面,古典风格的代表还有佛罗伦萨画家巴尔托洛梅奥和萨尔托。巴尔托洛梅奥深受达·芬奇平衡构图和用色的启发,作品安详和谐,在构图和光线的处理上都十分精到。其代表作《圣卡塞琳的婚礼》,在当时被认为是佛罗伦萨画派的集大成之作。萨尔托被同时代人认为在构图和造型上皆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代表作《哈皮的圣母像》被奉为古典风格的经典范例。同时期的科西莫另辟蹊径,擅长画神话题材中的幽默情节。此外,达·芬奇在米兰的长期工作也推动了当地新美术的发展,形成了米兰画派。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罗马的活动则促成了罗马画派。

图9-4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在盛期文艺复兴美术中,成果最丰富的另一流派则是威尼斯画派。它在16世纪先后出现了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和韦罗内塞四大家,其中提香长达70年的创作活动,在当时为威尼斯画派赢得了遍布欧洲的声誉。威尼斯画派画家以色彩取胜,各自风格有所不同。乔尔乔涅的作品富于诗意,提香的作品健美华丽,丁托列托的作品宏大灵动(图9-5),韦罗内塞的作品富丽豪华,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威尼斯画派的油画技法对后来西方近代艺术的影响甚至比佛罗伦萨画派更为直接。

图9-5 丁托列托《圣马可的奇迹》

意大利16世纪艺术中异军突起的一大流派是样式主义。样式主义艺术家推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但只追求其风格形式而忽略精神内涵,后期走向模式化,偏离了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方向。样式主义最早于1515年到1520年间在佛罗伦萨萌发,盛行于16世纪中期及后期,代表画家有蓬托尔莫(图9-6)、罗索和G·瓦萨里等。这一时期意大利除威尼斯画派外,文艺复兴美术已告衰微。

图9-6 蓬托尔莫《卸下圣体》

样式主义的出现,反映了意大利16世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危机,其服务对象不再是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而回归到贵族阶层和宫廷。但是样式主义的保守倾向并不能代表新美术发展的主流,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传统仍继续发展,17世纪的新形势促成了巴洛克美术的兴起。

二、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分期

1.第一阶段——15世纪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兴起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它部分受意大利的影响,但主要是从尼德兰本土的后期哥特式艺术转变而来的。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代表画家是M·布罗耶德拉姆、林堡,雕塑上的代表人物是C·斯吕特尔。他们虽成长于尼德兰,却主要在法国进行艺术创作。斯吕特尔在第戎的占甫莫尔修道院雕刻的大门井栏开始摆脱中世纪的程式化,走向现实生活,人物形象生动而有力,趋向于意大利风格。布罗耶德拉姆也开始注意对画面中空间关系的处理,并直接写生现实场景。林堡在为法国伯里公爵的《时辰书》所作的细密画插图中,精彩地描绘了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象和世俗风情,雪景、麦田都写实刻画,并且第一次在画面中表现了真实的阴影。在他们之后,尼德兰美术界产生了几位杰出的绘画大师:R·康平、扬·凡·艾克兄弟等。他们对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掌握程度虽然落后于意大利艺术家,但是在严格写实的精确细微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扬·凡·艾克兄弟在西方美术史上的重大贡献则是首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并拓展了油画技法,后来传入意大利以及欧洲其他国家。

到15世纪后期,尼德兰美术在西欧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并进一步吸收意大利的新成果。尼德兰全境形成了几个地域性的美术流派:南部有布鲁日的P·克里斯特斯和H·梅姆灵;(根特有H·van der胡斯;鲁汶有D·包茨;北部则有圣扬斯的海特亨和15世纪末最著名的绘画大师H·博斯。

在这种盛况下,只有意大利美术可以与其相比。在当时的欧洲,尼德兰艺术家已经受到普遍的推崇。

2.第二阶段——16世纪

尼德兰的文艺复兴较意大利迟一些,其发展也较缓慢,这是由尼德兰的地理与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尼德兰的封建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旧习俗和宗教观念深入人心。尼德兰先后受法国布甘地公国统治和西班牙武装势力的控制,人民的反封建与反异族压迫的斗争,往往遭到血腥的镇压,而内部新旧势力的对立与形势的复杂性,使这种斗争更带有持久性,由此决定了尼德兰在15到16世纪时期艺术文化发展的曲折与缓慢。15世纪时,尼德兰也受到意大利进步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产生作用,然而艺术的发展,仍旧受到中世纪世界观的束缚,它与正在形成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16世纪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此时的特点是意大利的影响加强,不少尼德兰画家着意追摹罗马画派和威尼斯画派,因此有罗马主义或罗马派之称。他们热衷于透视画法和人体,特别是**表现,尼德兰美术固有的写实精神却有所削弱。罗马派的代表画家是斯科列里和J·戈沙尔特,尽管风格较杂,他们却在传播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尼德兰画家也在各自探索创新之路,如J·帕廷尼尔擅长画风景,P·阿尔申擅长画民俗风情,A·摩尔在肖像写生方面颇有成就。

西方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大师是有着“农夫”之称的P·勃鲁盖尔。他不仅善于表现世俗的,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场景,而且在风景画上也颇有建树。勃鲁盖尔虽然有丰富的学识和独立的人文主义思想,却没有一味仿效意大利的古典风格,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在朴实与幽默之中暗含批判与讽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绞刑架下的舞蹈》(图9-7),采取从半空俯视的角度,近景舞蹈情节的诙谐与远处风景的静谧产生对比,整体画面处理得和谐而富于诗意,在当时的风景画领域独树一帜。

图9-7 P·勃鲁盖尔《绞刑架下的舞蹈》

三、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分期

1.法国

15世纪后期,法国文艺复兴美术在意大利及尼德兰的影响下开始萌发,进而在16世纪蓬勃发展,达到盛期。当时法军曾几度入侵意大利,并长期占领米兰等地,因此与意大利接触密切。达·芬奇等艺术大师也被邀赴法工作,从而促成了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

达·芬奇赴法时已经是晚年,他在法国居住期间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创作,但是他的到来以及最后在法国去世,还是被人们赋予很大的象征意义。达·芬奇去世后,罗索、B·切利尼等人也来到法国,以枫丹白露为据点,对当时法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索等虽属样式主义流派,但法国进步人士所重视的,仍是他们所带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成果。

法国文艺复兴美术的代表画家有J·富凯、F·克卢埃等。在建筑方面,有R·罗姆和勒斯科,雕刻领域则出现了J·古戎。卢浮宫(图9-8)是法国文艺复兴美术最具有标志性的重要建筑,勒斯科设计施工图,古戎负责雕塑。二人合作的成果是今天卢浮宫方形庭院西翼南侧的楼房,在法国传统建筑形式上,运用了古典柱式作为装饰,风格优美,不仅为日后卢浮宫的整体建筑风格奠定了基调,也成为法国古典风格建筑的经典范例。

图9-8 法国巴黎卢浮宫

2.德国

德国皇帝在文艺复兴时期仍是意大利名义上的君主,16世纪曾数次率军队进入意大利。德意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也相当密切,当时很多德国艺术家以游学意大利作为艺术生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16世纪也是德国南部一带城市工商业兴旺发达之时,市民阶级和农民群众都有着强烈的革新要求,终于促成了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和农民战争的爆发。正是在这个时期,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大潮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画家。他们中最著名的绘画大师有丢勒(图9-9)、荷尔拜因(图9-10)、格吕内·瓦尔德、克拉纳赫以及阿尔特·多费尔等,虽然他们的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但都是以现实主义的成就体现了文艺复兴新美术的巨大进展。

图9-9 丢勒《四使徒》

图9-10 荷尔拜因《伊拉斯谟像》

德国是西方印刷技术的摇篮,因而艺术家们家也注意到,甚至集中主要精力去进行版画的创作。丢勒、荷尔拜因的成就除了在绘画领域,同时也体现在版画领域,二者都是西方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版画大师。在建筑与雕塑方面,德国的艺术家侧重于将哥特式的传统风格与意大利风格相融合,保留民族色彩的同时发扬古典美感,如海得尔堡的选侯宫,建筑物的正面和大门都饰以古典柱式和雕像,但在整体的比例和结构上仍保留了德国传统形式,它富丽豪华的风格也和后期哥特式建筑的精巧细致达成了协调。

3.英国

英国文艺复兴美术从16世纪才开始发展。当时正值都铎王朝时期,因此在建筑上有了“都铎风格”[2]之名。都铎风格主要体现在贵族府邸建筑上,代表作如朗格里特府邸,注重采光度,布局整齐而和谐,在细节上融入了古典柱式的装饰风格,整体上却保持了英国建筑传统朴实开朗的特色。

英国文艺复兴绘画受德国艺术家荷尔拜因影响很大,他是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肖像画家,曾两次赴英。荷尔拜因为英国皇室及宫廷显贵画了很多作品,受到英国上流社会的欢迎与推崇。荷尔拜因的绘画作品都是小尺寸的,色彩丰富,精致细腻的笔调极为传神地表现了当时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情调。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冷静客观的写实风格启发了英国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伦敦肖像画家N·希利亚德。

希利亚德的作品尺寸小巧,色彩艳丽,用荷尔拜因式的工细笔调,刻画出倜傥风流的贵族情态,因此得到伊丽莎白朝野上下的喜爱。

4.西班牙

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在其国势迅速强盛后得到了巨大的推动。16世纪,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广大地区,西班牙王室迅速占有了这个宝贵的新资源。此外,当时的西班牙和德国关系密切,进而拥有尼德兰,占据南部意大利,成为欧洲最大的势力。原本经济较落后的西班牙由此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的重要角色。

西班牙文艺复兴绘画的主要代表是出生于希腊的画家格列柯(图9-11)。建筑方面的标志性成就是埃斯科里亚尔宫,它是由一组庞大的王宫、教堂与修道院组成的建筑群,以整齐划一、宏大严谨的风格取胜,主持修建的是西班牙建筑师J·赫雷拉。虽然最初设计出自他人,赫雷拉却是整体规划的完成者。埃斯科里亚尔宫规整的古典风格集中反映了西班牙宫廷文化的特色。

图9-11 格列柯《拉奥孔》

课后思考题:

1.试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审美趣味主要有哪些特点?

角度一:从绘画题材的选择上进行简略比较。

角度二: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雕塑、绘画的融合。

2.讲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你所了解的当代架上绘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角度一:简要综合比较绘画语言。

角度二:分别挑选两幅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略分析。

角度三:简单论述绘画观念的演变。

[1] 佛罗伦萨大教堂,1296年由乔凡尼·美第奇出资建造,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圆顶内部是瓦萨里的穹顶画《末日审判》,大厅墙壁上有壁画《乔凡尼·阿古托纪念碑》和《但丁与神曲》,浮雕比比皆是。登上教堂北侧的463级台阶到达圆屋顶,可以俯瞰整个佛罗伦萨。后来米开朗琪罗模仿它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感叹:“可以建得比它大,却不可能比它美。”

[2] 都铎风格受到尼德兰的影响,用红砖建造,砌体的灰缝很厚,腰线、过梁、压顶、窗台等则用灰白色的石头,很简洁。室内用深色木材做护墙板,板上做浅浮雕。顶棚则用浅色抹灰,做曲线和直线结合的格子,格心中央垂一个钟乳状的装饰。一些重要的大厅用华丽的锤式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