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
1.中世纪的没落
“中世纪”[1],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首先开始用这个词汇指称约公元476-1453年这段时间。这一时期,欧洲文明发展得比较缓慢,缺乏一个强大的政权来统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都停滞下来了,加之战争频发以及瘟疫的灾难,因此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在欧洲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黑暗期”。
在中世纪,宗教成为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控制工具,教会的力量十分强大,“教权大于军权”,基督教占据统治地位,罗马教皇是绝对权威的象征。
“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观点,是由彼特拉克[2]提出的。他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即中世纪。
中世纪的科学、文化和艺术都服务于宗教,创作主题被限定为“神”,文学和艺术是作为表现神和歌颂神的工具。也正因为这种高度集中的意志和对宗教的虔诚,这一时期的许多教堂后来都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3]等,都完美地体现出神的力量及崇高。相对应的,平常人的世俗生活,被认为是愚蠢的、有罪的,因此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即使是表现历史中存在的人,也会描绘成脱离日常情感、神化了的形象,比如意大利圣维达尔教堂主祭坛的查士丁尼大帝镶嵌画,小色块的排列和对细节的处理都十分华丽,人物形象已经不再具有人的情感而是成为神。在另外一幅绘画作品《查士丁尼大帝和侍从》中,平面化的人物形象被拉长处理,表情肃穆,突出神圣感和神化的偶像的威严。中世纪艺术家的任务并非表现世界的真实,而是塑造宗教的权威和神的至高无上。
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神学与哲学方面的信仰危机。14世纪的天灾、战争和瘟疫几乎击垮了人们的信心、从这时开始,人们对从前的神学和哲学观念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这种反思并没有推翻上帝的存在以及“神的力量”,而是对人是否能被救赎产生了怀疑。人们发现世界是难以预测的。与此同时,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开始在欧洲封建体制内部萌芽,在时代的推动下,新的思想和文化体系中的变革开始了,随之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运动就此发起。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引起思想和文化体系上的变革。在还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政权时,新兴资产阶级便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变革,动摇旧的精神体系。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统治基础,也确立了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与宗教神权专制相对立的思想文化——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引导文学和艺术去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首先发展人的个性,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它的特征首先在于其世俗性。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的专制,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控制,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性的束缚。他们不再信奉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而是歌颂世俗生活,主张人性的解放,宣扬现实中的幸福高于一切。同时,人文主义者对当时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不以为然,并排斥经院哲学和神秘主义,提倡理性思考、探索自然,学习和拓展科学知识。此外,人文主义者还拥护国家集权以利于发展经济,反对战争、分裂和外来干涉,要求民族独立统一。
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思想,而对于艺术家们来说,他们也许在观念上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但并不像哲学家或者文学家们那样具有那么鲜明的立场和独立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却并不是人文主义运动的工具或载体。宗教题材并没有从画面上消失,甚至与当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科学发展带来的绘画技术进步有了很好的结合,从乔托到“文艺复兴三杰”再到提香、丢勒,都体现了这一点。
3.“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前三杰”。
但丁(图9-1)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品是长诗《神曲》(图9-2)。1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政界由教皇势力控制,但丁强烈主张独立和自由,成为不愿受制于教皇的“白党”最高权力执行者之一。1301年“白党”作为反动势力遭到政府屠杀,但丁由此被放逐,之后再也没能回到家乡,四处漂泊,于1321年客死他乡于腊万纳[4]。但丁通过诗歌语言,揭露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对教会的腐败和虚伪进行了抨击和揭露。他客观地记录了生产关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体现出人文主义的萌芽,因此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一。
图9-1 但丁像
图9-2 多雷《神曲》(插图)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奠基者,建立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观和道德观。他自幼随父亲流亡法国,并周游欧洲各国,后来攻读法学,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他第一个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因此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的观点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冲破了中世纪的神学观念,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他在古典文化方面的研究,对后来文艺复兴运动的整个过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薄伽丘在其代表作《十日谈》中批判宗教专制,宣扬“人间的幸福”,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与但丁、彼特拉克并列为先驱者[5]。他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是博学的人文主义者。他翻译了荷马的作品,在搜集、翻译和注释古代典籍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晚年致力于对《神曲》的诠释,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薄伽丘认为文学艺术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现实生活,强**育的重要作用,要求人们应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汲取营养。薄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早期文艺复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成就及意义
1.绘画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诞生了大量杰出的油画作品,并影响了其后几个世纪的油画创作。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文艺复兴油画的古典写实倾向。15世纪,出于对宗教专制的批判,人文主义思想积极反映社会现实并宣扬“人”的重要性与独立性,大部分画家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单一的、只能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真实生活中的人、风景和静物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宗教题材的作品也融入了现实主义因素,一些画家开始完全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推崇并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主义艺术观,作品不仅要注重如何再现某一事件,还要揭示出事件的前因后果,因而形成了叙事性极强、注重构思、突出典型化情节和塑造典型化形象的艺术面貌。
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有很好的发展,[6]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达·芬奇解决了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创作问题,他的壁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欧洲壁画艺术的拱顶之石。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当时最大的壁画作品——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艺术家。
2.雕塑领域
与油画相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的传统,使雕塑艺术达到了难以逾越的高峰。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塑大师是吉贝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同一个时期的重要雕塑家还有多纳泰罗、委罗基奥等。米开朗琪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逐渐摆脱了宗教和建筑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美术样式。其创作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表现出与中世纪雕塑截然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对人体美的歌颂,从多纳泰罗到米开朗琪罗,完美的人体雕塑肯定了人的存在,赞美人的力量。其次是人物形象的世俗化,尽管这一时期许多作品仍取材于《圣经》,但他们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主义色彩,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此外,艺术家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作品富于生命力和**。雕塑家们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古典雕塑的表现手法,进一步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观察的写实技法,如对人体解剖学和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使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达到了古典艺术之后的又一巅峰。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以规范和和谐美为原则,追求对称、协调、均衡、稳重。它的基本风格与表现技法,奠定了西方雕塑艺术的主流传统,影响深远。
三、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1.创作实践上的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再固守宗教的创作模式,他们开始对世俗生活产生兴趣,描绘有血有肉的人,并从古希腊罗马艺术中重新发现了能体现这种写实精神的因素。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他们探索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经过15世纪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努力,透视法、明暗法、解剖学等科学方法逐步确立起来;到了16世纪大师辈出的时代,在对世界和空间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科学的绘画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对后来的欧洲写实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在绘画方面,文艺复兴美术以写实为核心诉求,发展了建立在科学思想和实际观察基础上的表现方式,并深入研究人体解剖学和透视学等,最终使文艺复兴美术得以达到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之后新的巅峰。在建筑方面,推崇、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古典建筑风格,同时树立了建筑美学上的新的理性法则,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
2.美术理论上的意义
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文主义思想是密切结合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的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美术创作中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场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并产生了广泛和强烈的回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新的美术创作是更为贴近和适合广大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形态的,因此美术成为文艺复兴运动中最受关注和欢迎的领域,其成就也最为丰富和辉煌。
文艺复兴美术不仅在创作实践上成果辉煌,在理论上也有很高的建树。学识渊博的人文主义者伯一贝非常重视数学对美术的作用。他关心理论问题,不把美术视为纯粹的技艺,而是把它当成智慧的体现——这种态度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普遍态度。伯一贝著作颇丰,囊括绘画、雕塑和建筑领域,他发表于1485年的《建筑论》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弗兰切斯卡也曾撰写《论绘画中的透视》,将透视学作为绘画艺术的基础。在他一系列的宗教画中,几何形式的人物静静地待在严格遵循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明丽的色彩营造出富于光感的氛围,画面具有庄严静穆的感觉。他的代表作品是壁画《真十字架的传说》和《鞭打基督》。
[1] 英文:Middle Ages,又称“中古时代”。一般认为由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民族国家兴起结束。
[2] 彼特拉克: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奠基者。
[3] 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建于公元11-13世纪的德国。教堂主塔高度达161.6米,超出科隆大教堂4.6米。
[4] 腊万纳: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
[5] 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见解与建立具有同样的观念。
[6] 湿壁画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饰绘画,兴起于13世纪的意大利,16世纪趋于成熟。制作时先在墙上涂一层粗灰泥,再涂上一层细灰泥,然后将大型的草图描上去,再涂第三层更细的灰泥,这就是壁画的表层。由于灰泥会干掉,因此涂的面积以一日的工作量为限,然后将溶于水或石灰水的颜料,画在湿的灰泥上,由于颜料干了以后会变淡,因此着色时要斟酌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