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资料
钱玄同等编《刘申叔先生遗书》,民国二十五年宁武南氏排印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重印。
李妙根编《刘师培论学论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李妙根编《国粹与西化——刘师培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李妙根编《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三联书店1998年版。
吴方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黄侃、刘师培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辞编《中古文学论著三种》,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陈引弛编《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戴东原集》,宣统二年渭南严氏成都刻本。
《戴震文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庄存与:《味经斋遗书》,阳湖庄氏藏板光绪八年重刻本。
方东树:《汉学商兑》,六安求我斋光绪十年重刊本。
汪中:《述学》,嘉庆二十年刻本。
阮元:《揅经室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
阮元:《揅经室续集》,阮氏文选楼道光刻本。
焦循:《雕菰楼集》,仪征阮亨道光刻本。
章学诚:《文史通义》,仓修良编《文史通义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57年版。
刘毓崧:《通义堂文集》,南林刘氏求恕斋刊本。
刘寿曾:《传雅堂文集》,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整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吴虞日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章太炎:《太炎文录初编》,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本。
《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1期。
《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顾炎武:《日知录》,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三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36年版,1989年影印。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二)(三)(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
王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约翰·穆勒著、严复译《穆勒名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甄克思著、严复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姜义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那特硁:《政治学》,上海广智书局光绪二十八年版。
莫世祥编《马君武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吴敬恒选集》(序跋游记杂文),台湾文星书店1967年版。
《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陈澧:《东塾读书记》,德林堂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朱一新:《佩弦斋杂存》,葆真堂光绪二十二年刻本。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汉书·艺文志》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60年版。
闵尔昌编《碑传集补》。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五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三联书店1963年版。
《蔡元培全集》第七卷,中华书局1989年版。
《洪业论学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柏文蔚:《五十年经历》,《近代史资料》1979年第3期。
柳亚子编《苏曼殊全集》第一集,北新书局1928年版。
《柳亚子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柳亚子文集·苏曼殊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黄节:《蒹葭楼诗》,民国铅印本。
《宋教仁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谭人凤:《石叟牌词叙录》,《近代史资料》1956年第3期。
万易:《刘师培》,《仪征文史资料》1984年第1辑。
万易:《刘师培年表》,《文教资料简报》1985年第2期。
经盛鸿:《〈刘师培年表〉史事订正》,《文教资料简报》1985年第4期。
杨天石编《“社会主义讲习会”资料》,《中国哲学》第一辑,三联书店1979年版;《“社会主义讲习会”资料》(续),《中国哲学》第九辑,三联书店1983年版。
姜义华编《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章士钊:《柳文指要》,中华书局1971年版。
《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周作人文选:自传·知堂回想录》,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
知堂:《旧书回想记》,《古今半月刊》第30期,1943年9月1日。
《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缪荃孙:《艺风老人日记》第六、七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清史稿》卷四六九《端方传》。
郭象升:《郭允叔文钞》,民国九年铅印本。
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三联书店1983年版。
马叙伦:《石屋余沈》,上海书店1984年版。
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66年版。
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民国京华印书馆刊行。
台静农:《龙坡杂文》,台湾洪范出版社1988年版。
《鲁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
《北京大学文科一览》,民国七年度,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国立北京大学八年至九年度学科课程一览》,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赵万里:《刘申叔先生著述目录》,《北平图书馆月刊》第1卷第6号,1928年12月。
张经黻:《刘申叔著述年表》,《经世日报·读书周刊》,1947年2月12日、19日。
谭汝谦主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国粹学报》、《新民丛报》、《警钟日报》、《政艺通报》、《苏报》、《江苏》、《国民日日报》、《黄帝魂》、《俄事警闻》、《中国白话报》、《东方杂志》、《广益丛报》、《复报》、《醒狮》、《民报》、《天义报》和《天义》、《神州日报》、《民立报》、《甲寅杂志》、《甲寅周刊》、《临时政府公报》、《四川国学杂志·国学荟编》、《雅言》、《中国学报》复刊本、《北京大学日刊》、《国故》、《新青年》等。
2.专著
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张舜徽:《讱庵学术讲论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
王俊义、黄爱平:《清代学术与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新1版。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廖幼平编《廖季平年谱》,巴蜀书社1985年版。
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版。
陈少明等:《被解释的传统——近代思想史新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美)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俞旦初:《爱国主义与中国近代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生活书店1947年版。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三联书店1958年版。
王瑜主编《扬州历代名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方光华:《刘师培评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英)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胡奇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王会昌:《古典文明的摇篮与墓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刘桂生主编《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西方近代思潮与中国“五四”启蒙思想》,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胡适文存》,黄山书社1996年版。
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重印本。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第六卷,齐鲁书社1994年版。
(美)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马丁·伯纳尔:《1907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蒋俊、李兴芝:《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路哲:《中国无政府主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冯永敏:《刘师培及其文学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版。
《冒鹤亭词曲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陈万雄:《新文化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三联书店1997年版。
郑学稼:《陈独秀传》,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9年版。
唐宝林、林茂生:《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吴相湘:《民国人和事》,台湾三民书局1971年版。
《蒙文通学记》,三联书店1993年版。
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中华书局1981年版。
《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三联书店1985年版。
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1992年版。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
(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张志建:《严复学术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版。
李承贵:《中西文化之会通——严复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陈少明:《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唐文权、罗福惠:《章太炎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姜义华:《章太炎评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姚奠中、董国炎:《章太炎学术年谱》,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谢樱宁:《章太炎年谱摭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岂之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
胡伟希编《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三联书店1995年版。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罗检秋:《近代诸子学与文化思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汤志钧:《近代经学与政治》,中华书局1989年版。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晚清中西文化观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日)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日)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论文
杨天石:《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新建设》1965年第2期。
杨天石、王学庄:《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考析》,《南开学报》1978年第6期。
杨天石、王学庄:《同盟会的分裂和光复会的重建》,《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
曾业英:《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补证》,《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
(美)马丁·伯纳尔:《刘师培与国粹运动》,见《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80年版。
王凌:《有关刘师培一则早期反清史料》,《历史档案》1988年第3期。
经盛鸿:《刘师培史事考订》,《史学月刊》1986年第3期。
经盛鸿:《论刘师培的三次思想变化》,《东南文化》1988年第2期。
经盛鸿:《论刘师培的前期思想发展》,《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
陈奇:《刘师培的经学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贵州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
陈奇:《刘师培的汉宋学观》,《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
陈奇:《刘师培“力攻今文”析》,《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陈奇:《刘师培对传统经学的批判》,《贵州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
陈奇:《刘师培的今古文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2期。
陈奇:《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观》,《贵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王琦珍:《论刘师培的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王枫:《刘师培文学观的学术资源与论争背景》,《学人》第13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浦伟忠:《论刘师培〈左盦集〉的学术思想》,《清史研究》1992年第4期。
吴雁南:《刘师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心学》,《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第11期。
郑师渠:《章太炎刘师培交谊论》,《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郑师渠:《刘师培史学思想略论》,《史学史研究》1992年第4期。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论清学》,《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郑师渠:《晚清国粹派与社会学》,《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胡楚生:《刘师培〈攘书〉探究》,见《清代学术史研究续编》,台湾学生书局1994年版。
王汎森:《刘师培与清末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大陆杂志》第90卷第6期,1995年。
陈庆煌:《刘申叔先生之经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2年。
陈庆煌:《左盦经学综论》,《孔孟月刊》第23卷第11期,1985年。
汤志钧:《刘师培和〈经学教科书〉》,《东海学报》第33卷(一),1992年。
方光华:《试论刘师培对〈左传〉的整理和研究》,《孔子研究》1995年第4期。
陈克明:《试论刘师培的经学思想》,《中国文化》第15、16期,1997年。
袁英光、仲伟民:《刘师培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华东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
曹靖国:《刘师培史学思想述评》,《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6期。
李洪岩、仲伟民:《刘师培史学思想综论》,《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
吴光兴:《刘师培对中国学术史的研究》,《学人》第7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韩)都重万:《刘师培对晚清史学演进的贡献及影响》,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
林庆彰:《清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导言》,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年版。
陈祖武:《关于乾嘉学派的几点思考》,《清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王章涛:《阮元与扬州学派》,《学土》卷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日)大谷敏夫:《扬州常州学派及其江南文化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4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楚金:《道光学术》,《中和》第2卷第1期,1941年1月。
冯天瑜:《经史同异论》,《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许道勋、沈莉华整理《周予同论经史关系之演变》,《复旦学报》1998年第1期。
杨国强:《清末新政:历史进化中的社会圮塌》,《史林》1997年第3期。
王栻:《严复与严译名著》,见《论严复与严译名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高中理:《严复:会通中西与教育维新》,《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刘桂生:《论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曲解》,《北大史学》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误解及其成因》,《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郭双林:《晚清西方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中国的际遇》,《学人》第9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葛兆光:《思想史与学术史》,《学人》第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沈寂:《芜湖地区的辛亥革命》,《安徽史学通讯》总第14号,1959年第6期。
沈寂:《辛亥革命时期的岳王会》,《历史研究》1979年第10期。
(日)富田昇:《社会主义讲习会与亚洲和亲会》,《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日)竹内善朔:《本世纪初日中两国革命运动的交流》,《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日)石母田正:《辛亥革命与幸德秋水》,《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辑。
汤志钧:《关于亚洲和亲会》,《辛亥革命史丛刊》第1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杨天石:《何震揭发章太炎》,《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2期。
二、外文部分
Martin Bernal,Liu Shih-p'ei and National Essence,Charlotte Furth ed,The Limits of Change:Essays on Conservative Alternatives in Republica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
Robert Scalapino and George Yu,The Chinese Anarchist Movemen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1.
D.W.Y.Kwok,Anarchism and Traditionalism,Liu Shih-p' ei,Th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Vol.4,No.2,1971.
Peter Zarrow,Chinese Anarchists:Ideas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
Peter Zarrow,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
Benjamin A.Elman,Classicism,Politics,and Kinship:The Ch'ang-chou School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
Benjamin A.Elman,Ch'ing Dynasty “Schools” of Scholarship. Ch'ing-Shih Wen-T'i,Volume 4,Number 6,December 1981.
J.S.Mill,On Liberty and 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Oxford,Basil Blackwell,1946.
小岛祐马:《刘师培の学》,《艺文》第11年第5、7号,大正九年5月、7月;《中国の社会思想》,筑摩书房1967年版。
小野川秀美:《刘师培と无政府主义》,《东方学报》第36册,1964年;《清末政治思想研究》,みすず书房1969年版。
森时彦:《民族主义と无政府主义——国学の徒、刘师培の革命论》,载小野川秀美、岛田虔次编《辛亥革命の研究》,筑摩书房1978年版。
河田悌一:《清末の戴震像——刘师培の场合》,《森三树三郎博士颂寿纪念东洋学论丛》,朋友书店1979年版。
佐藤丰:《〈国粹学报〉志上に於ける“国粹主义”と“国学”の成立》,《日本中国学会报》第34期,1982年。
嵯峨隆:《近代中国アナキズムの研究》,研文出版,1994年。
嵯峨隆:《近代中国の革命幻影——刘师培の思想と生涯》,研文出版,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