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指挥家,曾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A.鲁宾斯坦学习作曲,随后在音乐学院任教,其间写出第一交响曲和歌剧《司令官》,他的作品种类和数量惊人,谱有交响曲、歌剧、管弦乐、室内乐、合唱等,其代表性作品有《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盖尼·奥涅金》、《天鹅湖》、《1812年》、《C大调弦乐小夜曲》等。
1874年的圣诞夜,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柴科夫斯基坐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四周一片寂静、阴森。他在为院长尼可莱·鲁宾斯坦教授—其兄是声名显赫的安东·鲁宾斯坦—弹奏他的一首新钢琴协奏曲。尼可莱·鲁宾斯坦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音乐领域中的一位高品位的鉴赏家,他的意见在整个欧洲有很重的分量。柴科夫斯基希望从这位看重他的同事那里得到鼓励和对他这部刚完成的作品的指正。另外他也希望,这位艺术家能把它列入自己的音乐会节目单,因此他在演奏期间渴望从这位孤独的听者的嘴里说出几句赞扬的话,可此人却顽固地一言不发。柴科夫斯基激动地把他的这部协奏曲演奏结束,随后站起来,忐忑地问道:“怎么样?”
鲁宾斯坦沉默有顷,随后他一清二楚地下了他的毁灭性的评语,口吻残忍而又僵硬,像是哥萨克的皮鞭抽在柴科夫斯基的身上:这部协奏曲坏得无法想象,无法演奏,音乐笨拙;一个主题是偷自别人,第二主题偷自另一个人,旋律平庸和空洞,乐曲没有灵感,发展部很糟,一切都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不会有一个人的耳朵愿意听到它,应该就地撕毁。
柴科夫斯基一声不响听完这一通指责,随后默默地把手稿夹在腋下走出了房间,穿过寂静的长廊回到他自己的小房间。这时他的情感才迸发出来,像一个小孩子般地哭了起来。
这时门打了开来,鲁宾斯坦踏入房间。“彼得,”他说,“我来不是为了要改变我的意见,也不是想看到我给你造成的苦恼和失望。我本来可以欺骗你说些不关痛痒的话,保持起码的礼貌。可我必须说出真话:你的协奏曲是不行的。如果你要改动的话,那就把某些经过句完全涂掉,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写,我愿意公开去演奏它。”
柴科夫斯基望了他一眼,突然完全平静下来。“谢谢你的提议,尼可莱,”他开始说道:“正如你的坦率一样,你有你自己的艺术信念,我肯定你也会尊重我的艺术信念。因此我在此郑重地向你声明,我不会改动我协奏曲上的一个音符,不会做任何改动,不会涂掉任何经过句。它就要像所写的那样,一个音符不差地去印制,去演奏!”
随之他走到写字台前,打开手稿,有力而僵硬地把献给尼可莱·鲁宾斯坦的字样划掉。
在此后不久,柴科夫斯基把这部协奏曲献给汉斯·冯·比洛,并把它寄给这位杰出的钢琴家和指挥家。比洛回复称,他对献给自己这样一部出色作品感到荣幸,从任何方面来看,它都是高贵的、巨大的、成熟的和富有魅力的。1875年10月25日,他在波士顿第一次在观众面前演奏了这部作品,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随之演出了这首协奏曲,1878年在莫斯科也举行了首演,而演奏者就是尼可莱·鲁宾斯坦,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