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简称音乐剧中心)组织召开了首届中国音乐剧创造与产业高端论坛,我也应邀参加会议。会上音乐剧中心宣布要排演首部音乐剧,并且将剧目确定为改编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
在音乐剧中心宣布改编《妻妾成群》之前,主任周映辰老师曾经就剧目征求过我的意见。当时有两个剧目可以选择,一个是改编汤显祖的《牡丹亭》,一个是改编苏童的《妻妾成群》。我建议改编《牡丹亭》。后来打听到有人已经在将《牡丹亭》改编成音乐剧,并且作为政府的重点项目已经立项,就剩下一种选择了。但是,我对《妻妾成群》是否能够改编成为音乐剧,仍然心存疑虑。
我对音乐剧的研究源自教学。十多年前我在北大开了一门通选课,面向全校本科生,题目叫“西方美学与西方艺术”。这里的艺术不只是美术,而是包括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在内的大艺术概念。讲绘画和雕塑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图像资料,而且一边讲课一边看图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因此美术的内容占的比例较大。音乐是时间艺术,需要专门的时间听作品。由于时间有限,音乐所占比例就没有美术那么大。为了让同学们对音乐、戏剧和舞蹈有些感性的了解,我选择了音乐剧作为教学内容。同学们通常会看三部风格迥异的《歌剧魅影》《巴黎圣母院》和《芝加哥》。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
关注音乐剧的第二个契机,是跟北京舞蹈学院的长期合作。我很早就给舞蹈学院讲过美学课,后来还专门给舞蹈学院的骨干教师做过培训,讲过美学专题。舞蹈学院有音乐剧系,每年毕业都有汇报演出。汇报演出通常是演百老汇的成熟剧目,或者片断集锦。说实话,对此我不是非常满意,我希望毕业汇报演出应该展示一个全新的创作成果。我曾经为他们编过一个剧本,题目叫《穿羊皮袄的男高音》。由于剧本中设计的男高音,没有学生能够胜任,自然也就无法排演了。后来有导演觉得故事好,想拍成音乐剧电影,但没有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把剧本搬上舞台的事情也就耽搁下来了。
期间周映辰老师曾经让我帮她修改过一个音乐剧短剧。我提了些修改意见,因为过于理想,没有被采纳。今天的音乐剧,要么是商业项目,要么是宣传项目,纯粹的艺术追求几乎没有。我对前两项都不感兴趣。有位演音乐剧的同学对我的这种戏剧观大为吃惊,在她看来在音乐剧中做纯粹的艺术追求是不可能的。今天的戏剧如同电影一样,产业的成分胜过艺术的成分。我始终对产业提不起兴趣,我感兴趣的只是艺术。
我没有想到的是,将《妻妾成群》改编成音乐剧的任务,最后落到了我头上。《妻妾成群》的故事并不适合改编成音乐剧,在它的基础上改编的电影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与音乐剧没有多大的关系。我答应先做点研究再说。我有一个朴素的戏剧观,认为每个戏都有它的“戏眼”,它的绝活,它的灵魂,任何其他的戏都无法照搬模仿。如果找不到这个“戏眼”,我就无法编写。一旦找到了,编写起来就不太困难。周映辰老师告诉我投资已经到位,作曲已经找好,真是万事俱备,只欠剧本。在跟苏童沟通之后,将剧的名称定为“大红灯笼”。
但我还是迟迟不能进入实际的编写。我在找《大红灯笼》的气质和冲突,找它的“戏眼”和灵魂。既然故事本身并不适合改编成音乐剧,再加上有了小说、电影、舞剧等的铺垫,观众对故事已经熟悉,因此我将《大红灯笼》的气质定为表现性的,而不是写实性的,也不是纯抽象性的。这些气质或风格的精确区分,与我多年从事美术批评和策展的经验有关。一幅画或者雕塑作品,首先需要确定它是哪种风格或类型的作品,才好解读。再加上我很长时间研究的是中国古典美学,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中国美学的写意与西方美学的表现比较接近,能够相互借鉴和融合而形成新的气质或风格。我决定将《大红灯笼》做成表现性的音乐剧,弱化叙事因素,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无助感充分表现出来。当然,这一点与我对人生的理解也有关系。我们通常都认为人是自由的,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但是,其实人的自由度不大。很多人就算给他们自由,也会选择盲从。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人是被抛的,被抛在世界中,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被抛在阿富汗,就有可能是塔利班战士。我希望能够通过《大红灯笼》揭示人的这种被抛性,揭示环境对人的限制,以及人在环境中的挣扎。我尤其希望借助音乐,将人触及存在底线时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表达出来。
表现性气质确定之后,我需要找到合适的戏剧冲突。我不太喜欢四个太太之间的冲突,也不太喜欢老爷与其中任何一个太太的冲突,这些冲突都不是理想的音乐剧的冲突。我的阅读经验告诉我,《妻妾成群》中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少爷飞浦和四太太颂莲之间的关系。他们是陈家大院最般配的一对,但却好事不能成双。更重要的是,颂莲与飞浦之间的冲突,不是由少爷与太太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而是由空虚的飞浦和真情的颂莲之间不对称的情感构成的,其中的关键就是飞浦是个同性恋,他与颂莲的感情注定会以悲剧结局。飞浦是同性恋,这个细节在小说中只是一笔带过,在电影和舞剧中都没有涉及,但我却发现它是最好的戏剧要素,是我编的《大红灯笼》的“戏眼”。没有它,整个戏剧冲突就无法展开。
确立了风格和冲突,接下来的创作出乎意料的顺利。我首先写出的是主题歌《花非花》。在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是颂莲与飞浦一起赏**。这里**也有隐含着飞浦的同性恋身份的意思。我力图把颂莲与飞浦两人之间不对称的情感写出来。也就是说,颂莲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飞浦是反常的,正与反构成了戏剧冲突的必要因素。
颂莲唱:
花非花
人非人
花就是人
人就是花
我究竟是哪朵花
你能看出来吗
花开花落为了谁
你能猜出来吗
女人花
如梦似画
为有情人
挥洒年华
有情人
你究竟在哪
是近在眼前
还是远在天涯
飞浦唱:
花非人
人非花
人就是人
花就是花
我究竟是什么人
你能看出来吗
我究竟爱什么花
你能猜出来吗
女人花
如梦似画
远远看
不敢靠近她
怕梦醒来
一盘散沙
捡不起来
也画不出画
飞浦:
女人花
如梦似画
颂莲:
远远看
好一朵奇葩
飞浦:
靠近她
心乱如麻
颂莲:
剪不断
也难作罢
飞浦、颂莲合:
女人花
如梦似画
远远看
天上奇葩
靠近她
心乱如麻
剪不断
也难作罢
女人花,女人花……
在这个主题歌中,我们可以看到飞浦与颂莲之间的情感中所潜伏的矛盾,可以看到二人对同样的事物的不同理解。在这个时候,飞浦与颂莲只是相互有好感,青年男女之间的好感。随着剧情的发展,二人之间的感情有了发展,颂莲开始试探飞浦是否能够接受她的爱情。在小说中有一段飞浦和他的恋人顾少爷教颂莲吹箫的细节,我把它拿来进一步推进颂莲与飞浦之间的不对称情感关系。颂莲飞浦唱《箫有七只孔》:
飞浦唱:
箫有七只孔
一孔一叹咏
有心就有韵
无情就空洞
颂莲唱:
箫有七只孔
一孔一叹咏
有心谁明白
有情谁能懂
飞浦唱:
我的爱你不懂
我向西你向东
就算跨越了大地
也难相遇在苍穹
我的爱你不懂
我向西你向东
梦里相拥
只是叶公好龙
颂莲唱:
我的爱你不懂
我向西你向东
就算跨越了大地
也难相遇在苍穹
我的爱你不懂
我向西你向东
与你相拥
哪怕是在梦中
飞浦、颂莲唱:
箫有七只孔
一孔一叹咏
我心在其中
你能否读懂
箫有七只孔
一孔一伤痛
我情在其中
你能否收容
飞浦与颂莲的不对称情感最终没有走向喜剧式的和解,而是走向悲剧式的毁灭。失宠的颂莲在陈家的唯一希望,就是对远去云南做生意的飞浦的挂念。颂莲的整个生命,就是由这种挂念在维系着。当生意失败的飞浦失魂落魄撞进颂莲的房间,颂莲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冒着被扔进井里淹死的危险向飞浦表白爱情。飞浦坦白他是同性恋。对于颂莲来说,这个打击比扔进井里淹死还要沉重。颂莲与飞浦唱《我的爱再也抑制不住》:
颂莲唱:
是哪阵风
把你吹进屋
是人是鬼
夜半来光顾
陌生的身影
熟悉的脚步
是梦是醒
让我看清楚
是醒时的情郎
是梦里的丈夫
我热血沸腾
心跳加速
我的爱
再也抑制不住
今夜里
让我倾诉
飞浦唱:
炽热的爱
把我烧着了
澎湃的情
把我淹没了
我的呼吸
已经急促了
我的眼睛
已经迷离了
我的意志
已经踟蹰了
我的两腿
已经匍匐了
我的双手
已经犹豫了
我的唇齿
已经嗫嚅了
我的心里
已经痛哭了
炽热的爱
把我烧着了
颂莲唱:
我惊慌失措的鹿
我担心受怕的兔
你离开的日子
我相思好苦
绽放的花
已然干枯
锦绣年华
已成破布
只有爱
依旧如故
你伸出手
就给你全部
我的爱
似廉价的礼物
只需接受
你无须付出
我的爱
如杯水倾覆
不留痕迹
你无须担负
我的爱
已和盘托出
无遮无拦
生死不顾
带我走吧
离开这坟墓
哪怕是天涯海角
全由你做主
我惊慌失措的鹿
我担惊害怕的兔
何时能做成
咆哮的虎
我甘愿
让你杀戮
飞浦唱:
啊,颂莲
不是我不爱你
是我不能
不是我不想你
是我不行
前世做的孽
今世得报应
上天罚我
不要女人
颂莲唱:
我惊慌失措的鹿
我懂得了
我担心害怕的兔
我明白了
你不是咆哮的虎
我绝望了
快走你的路
让我孤独
尽管全剧还没有结束,但是矛盾冲突已经完成。接下来三太太的死和颂莲的疯只是对悲剧结局的强化。因此,《大红灯笼》实际上是以爱情为主题的音乐剧。剧情比较紧凑,节奏张弛有度,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戏看完了。其实,我希望《大红灯笼》带给大家不仅是关于爱情的思考,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关于金钱、权力、欲望等的思考。由于观众普遍反映一个半小时的戏有点短,在接下来的第二轮演出中我们又补充了一些内容,其中就包括对人生和爱情的反思。颂莲的独唱《最好的爱情是相思》就包含了对爱情的反思:
夜已深
酒已冷
哪里是我的心上人
茶已凉
人已黄
谁来听我诉衷肠
爱是如此的挣扎
想要的永远最缺乏
爱是如此的荒诞
拥有比失去更可怕
最好的爱情是相思
最好的情歌是梦话
但愿每晚都有梦
每个梦里都有他
最好的爱情是相思
最好的情歌是梦话
但愿白天也有梦
白日梦里也有他
三太太梅珊的独唱《忘了他》就包含了对人生的反思:
忘了他,忘了我
花样年华莫蹉跎
往事不追,来事不待
现在正好及时行乐
忘了他,忘了我
灯红酒绿中好消磨
情情仇仇,恩恩怨怨
不计前嫌一笔抹
忘了他,忘了我
良宵美景莫错过
知心的少,知情不多
世态炎凉叹奈何
忘了他,忘了我
人生难得对酒当歌
要我所要,爱我所爱
人生苦短能几何
《大红灯笼》于今年1月在北京天桥剧场和郑州保利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5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始第二轮演出。希望《大红灯笼》能够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为原创中国音乐剧积累更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