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娃·戴维松[1],安德斯·雅各布松[2]

在科技中心和博物馆的相关研发领域,长期以来,人们都很想更多地了解观众获得了什么体验,他们怎么看待这些展览,以及在参观期间,他们学到了什么。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主题通常聚焦于观众的学习成果,且大多采用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这些都很好理解,因为研究者想要赋予这些机构存在的正当性,增强其为未来活动筹集资金的能力。但是,从这样的研究里究竟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习成果是如何与展出中特定要素和特定活动产生关联的?近些年来,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为了更近距离研究这些问题,更多的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观众彼此之间、观众与工作人员之间、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等现象上,从而探索互动的重要性。本书愿为这一探讨贡献绵薄之力:参观科技中心或博物馆后,观众的学习如何产生?本书旨在深化对该主题的认识。为了解决与学习相关的观众互动问题,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制定、计划并实施研究性学习?展览中的人工制品在这些情境中有何意义?

在这本书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采用社会文化的视角与理论,对科技中心与博物馆中的各种互动进行了探索,这些互动既有不同层面上的,也有不同情境中的。这意味着本书各章的焦点均与对科学中心及博物馆中互动的认识有关,而这最终是切合本书的标题的。本书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确立了对展陈环境中的学习与互动所持的总体观点。其包含的几章探讨了研究及展品开发所持的理论和方法论取向、工作人员对观众学习所持有的态度、观众从展品中获得的体验及学习的收获等。第二部分的焦点集中在展品上,展品是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重要资源。第三部分重点对学校参观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展品如何使用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类似支架一样的帮助。

当为科技中心及博物馆中的学习与发展构建模型时,社会文化理论如何作为一个起点呢?在第一部分中,雅各布松(Jakobsson)和戴维松(Davidsson)在理论层面上对此进行了详尽探讨。作者讨论的问题包括:作为学习的先决条件和促进因素,互动很重要,他们的模型是如何为此做出理论解读的;这一模型如何作为工作人员在对新的展陈进行规划与评估时利用的手段;对于这一领域内未来研究中的方法论与分析焦点来说,社会文化视角具有何种启示。阿什(Ash)、隆巴纳(Lombana)和阿尔卡拉(Alcala)使用了共同体构建和对话协商的概念,并对实践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与观众互动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是如何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教育工作者的。作者讨论了反思性实践以及新话语(支架)的引入是如何影响工作人员的自我定位及其对教育工作者这一角色的认识的。佩德雷蒂(Pedretti)通过一项案例研究探讨了成人观众从众所周知的“人体世界”展中获得的体验。她使用多种数据源对社会公众的反应进行了刻画,这些数据源来自媒介、讯息和张力等不同情境。最后,罗韦(Rowe)和克兹尔(Kisiel)对观众与水族馆里触摸箱中活的动物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研究,而且把焦点特别集中在观众在与动物接触后会表现出哪些行为上。他们使用“中介行动”(mediated action)这一概念对情况汇报活动(debriefing activities)及这些活动是如何导致新互动产生的进行了探索。

在第二部分中,皮克拉斯(Piqueras)、维克曼(Wickman)和哈姆扎(Hamza)探索了在瑞典自然博物馆中实习教师对立体微缩模型关注的差异是如何影响学习走向的问题。他们使用实践认识论这一框架,在话语层面上,分析了投入一项活动之中的人们的学习状况。接下来,莱德曼(Lederman)、霍利迪(Holliday)和莱德曼(Lederman)追踪了参与科技中心的专业发展课程的教师,并研究了那些相互关联的展品究竟是如何影响教师互动及协作的。他们分析了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出现的与内容或教学法相关的讨论。在本部分的最后一章,格里芬(Griffin)探讨了博物馆中作为课堂实习教师所拥有的实践经验。她还进一步描述了教师是如何通过指导经验来建构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的,并分析了教师在构思自己的实地参观活动时采取的方法。

第三部分共有四章,关注的是学校组织的实地参观。通过对这四章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伦尼(Rennie)和麦克拉弗蒂(McClafferty)研究的是年幼的孩子会选择参与何种类型的活动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相互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的。通过收集各种图画,进行访谈和录像等手段,他们对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层级及其花在互动展品上的时间进行了分类。拉姆(Rahm)探讨了在当地学校和科技中心联合举办的关于如何构建一座机器人城市的项目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她使用活动系统这一理论方法,重点强调了活动是以能够提供学习机会的各种工具为中介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学生的发展。接下来,德威特(DeWitt)通过探索数字媒体如何能够为学生学习的进步提供支持,探讨了在实地参观见习结束后,媒体继续提供中介措施的可能性。她认为:当有迹象表明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而且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时,此时便是“教学上的最佳时机”。最后,塔尔(Tal)研究了如何对学校组织的参观见习进行设计以模仿家庭见习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录音和访谈,她探讨了学生在参观见习期间学习方面的进步。

[1] Eva Davidsson,Aarhus University,Denmark;Malm? University,Sweden,埃娃·戴维松,奥胡斯大学,丹麦;马尔默大学,瑞典.

[2] Anders Jakobsson,Malm? University,Sk?vde University,Sweden,安德斯·雅各布松,马尔默大学,舍夫德大学,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