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属复现型口语表达,即运用口头语言再现材料的内容。这种表达是说话训练的初级阶段。要求在了解、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再开口表达,在表达过程中,思想感情要随着文章的内容而变化,将理解到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感受,力求做到“心随物转,言为心声”。
主要训练:复述、描述、解说、评述、命题演讲。
一、复述
(一)复述的概念
复述,就是把读过、听过的语言材料重新叙述一遍,它是口语表达技能训练的基础训练。复述的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内化语言的机会,使学生在理解、积累课文语言材料时,自动激活、调出、选择、重组,并在复述中检验其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复述旨在训练学生连贯的表述能力。复述时首先要熟悉材料,并且进行分析、概括、筛选,因此,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内化,将头脑中贮存的材料用规范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复述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
(二)复述的类型
1.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就是把原语言材料的内容原原本本地重述出来。详细复述要做到细而不乱,要注意语句的口语化,同时还要注意情感和语调的表达。
2.概要复述
概要复述是以原文为依据,根据复述的目的或要求,对原语言材料进行选择、概括、提炼,然后再组织语言将原文的主旨复述出来。概要复述要注意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叶,反映原貌,类似作文练习中的“缩写”。
3.扩展复述
对原材料做适当扩充、展开的叙述,注意不能背离原义和原框架。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加上丰富合理的想象,使内容更为生动和完整。
(三)复述技能训练
1.详细复述下面的故事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2.复述下面内容概要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3.扩展复述下面诗歌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解说
(一)解说的概念
解说是对人们不明白的事物、事理作分解性的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产品介绍”“展览解说”“球赛解说”等就是解说。在教学中,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分析、实验分析、作业讲评等也都是解说。解说原则上是用尽可能少的话语去说明一件事物,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
(二)解说的类别
解说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简约性解说
指用比较凝练、概括的话说明事物、解释事理,并且要说得明白。例如: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也叫“热线”,当你走近熊熊烈火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灼热难当,这就是因为有大量红外线辐射出来的缘故。如果你用手去摸一摸点亮的白炽灯泡,也会感到暖烘烘的,这是因为灯泡外壳吸收了从灯丝上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的缘故。
2.阐明性解说
对一个事物、一种见解运用举例、对比、分析、数字等方法作较详细的分析或说明。例如:
对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因为它们一雌一雄常常成对地相伴在一起呢?不是的,它之所以被称为对虾,是因为它们的体形比较大,过去在北方市场上常以一对为单位来计算它的售价。过去渔民统计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习惯上也是用“对”计数。
3.平实性解说
用平平实实、生活化的口语直截了当地把事物、事理说清楚,极少或根本不用修饰的解说。例如:
吃蟹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蟹本身并没有毒,吃蟹中毒是因为蟹最喜欢觅食动物的尸体,所以,它们的胃肠中可能含有毒物,带有细菌。死了的蟹最容易腐烂,所以也就变得有毒。
4.形象性解说
运用形象化的表述手段,使解说更具体、生动、感人。例如:
《辛丑条约》的赔款本利共9亿8千万两白银,用每节装50吨货的车皮来装,连接起来,一共有16华里长。而这仅仅是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的一件。
5.谐趣性解说
是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解说,使解说更有吸引力。例如:
铁轨为什么留有轨缝呢?这是因为铁轨会热胀冷缩。如果把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钉在一起,不留轨缝,到了夏天铁轨就会受热膨胀,互相顶牛,你挤我,我挤你,挤得弯弯曲曲,以至把铁轨弄得七歪八拐的。
(三)解说的训练
1.用阐明性解说介绍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
2.用平实性解说介绍一下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3.用形象性解说介绍你的一个同窗好友。
三、命题演讲
(一)命题演讲的概念
命题演讲是就某个问题面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它和一般的讲话发言有区别,要紧密围绕一个中心,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命题演讲是根据预定的题目事先写好讲稿的演讲,是凭借文字材料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方法。
(二)命题演讲的准备
1.备稿
备稿的过程分为“写稿、练说、演讲”三个阶段,写稿和练说是备稿演讲的基础。
写稿要注意稿件的主题要恰当,要“言之有理”,内容要充实,要“言之有物”。
2.练说
练说要先朗读演讲稿,把握中心和重点,然后背诵稿件,确定演讲的基调,包括态势语的设计等,最后反复练习。
3.演讲
演讲时首先要注意情感流露要与主题密切相关,以吸引和打动听众。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力求准确、规范、流畅、清晰,并具有逻辑力量,所用的词语要通俗易懂,避免华丽辞藻。最后,要注意外在形象,包括仪表、表情、态势和动作。态势语的使用要恰到好处,美观、适度,具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