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1 / 1)

第一节 发声技能训练

口语就是通常所说的口头语言,是与书面语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教师口语是以普通话和一般口语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必须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否则,良好的职业口语就无从谈起。充分认识人体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掌握普通话基本语音常识和呼吸方法,对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口语不同于书面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声传情”,声音的质量,除了受说话的内容,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说话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人的呼吸器官运气所产生的气流强弱,声带的松紧薄厚。

声音是由人的呼吸器官所产生的气流冲击声带(即嗓子),再通过咽喉腔,口腔,鼻腔的放大,美化,传出体外,嗓子与气流有直接联系,因此,要想使声音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练习发声,锻炼嗓子,扩大音域,增强音强,把握音长,改善音色。教师要使自己的音色圆润动听,在音量上高低适宜,在语速上快慢适中,就要练好发声。

一、保护嗓子的办法

保护嗓子很重要,教师如果不保护好嗓子,不会正确用声,很容易使声带损伤,声音嘶哑而影响授课,从而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1.注意劳逸结合,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2.生病时,由于声带黏膜增厚,易产生病变,应暂时少发声。

3.变声期,妇女月经期,鼻咽,声带充血,禁止练声。

4.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等。

二、用气发声训练

发声包括呼吸,共鸣控制,吐字归音三个环节。

(一)呼吸

教师讲课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地使用发音器官。前面讲过,人类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动力器官(肺部)、发音体(声带)和三腔(口腔、鼻腔、咽腔)。

吸气呼气示意图

呼吸方法示意:横膈膜下降,胸腔扩大,肺部膨胀,吸入空气横膈膜上升,胸腔缩小,肺部收缩,呼出气流

1.呼吸有三种方法

(1)胸式:胸式呼吸是大部分人常用的呼吸方式,吸进的气流充塞于上胸部,造成实际吸气量小于可能吸气量,又由于难以控制吸入的气息,致使发声时喉头负担过重,于是用束紧喉头的方法,以控制气流外泄,这种方法有损声带。其标志是吸气时抬肩,由于呼吸浅,所以声音轻而飘。

(2)腹式:靠降下横隔膜,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得气,胸腔的周围扩大甚少,这样吸进的气量少,难以控制,气流也较弱。腹式呼吸的标志是挺腹,塌肩,声音无力,缺乏持久性。

这两种办法不但不美观,久而久之,还会损坏声带和咽喉。

(3)胸腹式:是胸腹部联合呼吸,运用了胸中和腹部的全部肌肉群,同时扩大了胸腔的周围径和上下径,吸气量最大,使声音洪亮。吸气后感觉到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教师掌握这种方法可以加强操控和支持声音的能力,使声音达到理想效果。

2.胸腹式呼吸训练方法

(1)站立式:全身放松,立定站稳,或一只脚稍向前,双目平视,双肩放松,头正。在意念上,前面放置一盆香花,闻花香,深吸一口气,将气吸到肺底,要吸得深入,自然柔和。也可以意念上准备抬起一件重物,先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憋足一股劲,深呼吸。“一、二”吸气,“三、四”呼气,“五、六”吸气,“七、八”呼气。如此循环往复,体会两肋扩展胸腔增大及小腹内收的感觉。

(2)坐式:坐在椅子前端,上身略向前倾,小腹稍作内收,吸入气息,体会两肋展开的过程。

3.呼吸综合训练

训练目标

学会将吸气与呼气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用,掌握控制呼气的能力。吸气多一些,深一些,气沉丹田,气息量多了,就可以减轻声带的负担。

(1)训练要领

两肋开、胸腔扩、小腹自然内收等要领综合运用。

(2)训练方法

①狗喘气练习

深吸气后连续发短促的音。

hei hei hei hei hei……

②长气练习

一口气说到底,但要求字字清楚,快而不乱,快而不断。

那次做伪证的意图是要从一个贫苦土著寡妇及其无依无靠的女儿手里夺取一块贫瘠的香蕉园,那是他们失去亲人之后的凄凉生活中的唯一的依靠和唯一的生活来源。

③绕口令练习

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橘子柿子榛子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蚕丝生丝熟丝缫丝染丝晒丝纺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名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助词连词组成诗词唱词和快板词。

(二)共鸣控制训练

口腔和鼻腔示意图

1.口腔共鸣训练

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共鸣腔的共振,才会变得响亮清晰。人体共鸣腔,包括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和胸腔。口腔是最主要最灵活的共鸣腔体。口腔的开合,舌头的伸缩,软腭的提降,都会改变口腔的形状,影响共鸣效果。因此要重视发音器官各部分的锻炼,调动共鸣腔体才能减轻声带的负担,发出响亮圆润的声音,为口语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腔共鸣的特点是提起轻腭,适当打开槽牙,扩大口腔容积,让气息在口腔内共振,使声音变得明亮而结实,并且传得远。

(1)训练要领

适当地打开后槽牙(不是张大嘴),使声波畅通地到达口腔。

(2)训练方法

用“提”“打”“挺”“松”的训练方法。“提”就是提起颤肌;“打”就是打开牙关;“挺”就是挺起软腭;“松”就是放松下巴。坚持训练可以提高声音的美感。

①要有意识集中一点发,似子弹从嘴里喷射出来击中意念中的一个目标。

②模拟练习。学发汽笛长鸣声“di--”或学发鞭炮声“pi、li、pa、la”,体会声束冲击硬腭前部的感觉。

2.鼻腔共鸣训练

(1)训练要领

鼻腔共鸣是通过软腭来实现的,发鼻音时,软腭下降,阻塞口腔通道,声音全部由鼻腔通过;发鼻韵尾时,软腭先上挺后下降,声音分别从口腔和鼻腔通过。

(2)训练方法

口腔和鼻腔是发音的共鸣器。口腔内小舌和软腭把口腔和鼻腔隔开。如果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口腔出去,发出的就是口音;如果软腭下垂,把口腔闭塞起来,气流从鼻腔出去,发出的音就是鼻音;如果软腭下垂,口腔不闭塞,气流可以从口腔和鼻腔同时出去,发出鼻化音。

①发口音“ba、pa、da、ta”,再发鼻音“ma、mi、mu、an、en”,会感到鼻子的振动明显不同。

②交替发口音“a”和鼻化音“ā”,体会软腭升起和下降的不同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声音色彩。

(三)吐字归音训练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戏团唱法中对吐字方法的概括,是指字头,字腹,字尾的完整处理过程。目的是使字音清楚,准确,完善,饱满。是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出字指声母和韵头的发音过程。

训练目标:了解吐字归音对音节各部分的要求,到达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效果。

1.训练要领

(1)出字是指声母和韵头的发音过程,要做到叼住弹出,部位准确,气息饱满,干净利落,准确有力。

(2)立字指韵腹的发音过程,要做到气息均匀,音长声响,拉开立起,圆润饱满。

(3)归音是指对字尾(韵尾)的处理,到位弱收,尾音轻短,定态自如,趋向要鲜明,干净利索。

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才能做到“字正腔圆”。例如:电(dian)、跳(tiao)、快(kuai)。

2.训练方法

(1)双唇练习

①喷,也称双唇后打响,双唇紧闭,堵住气流,不要满唇用力,将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唇齿相依,不裹唇,突然放开发出“p、p、p”音。

②咧,双唇紧闭用力向前撅起,然后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前后交替进行,这一练习听不到声音。

③撇,双唇后闭向前撅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④绕,双唇紧闭,撅起,然后左转60度,再右转60度,交替进行,左右圈数相等。

⑤利,舌尖抵住下齿背,舌体用力,用上门齿的齿沿刮舌尖和舌面,反复进行。

⑥捣,把一物体(如枣核,橄榄核,糖等)竖放在舌面上,用舌面挺起的动作使它翻转,反复进行。

(2)舌部练习

①伸舌,把口张开,感觉鼻孔略微张开一些,然后努力伸出舌头,舌尖越尖越好,伸完回缩到最大程度,反复练习,使舌尖能集中用力。

②绕舌,闭唇,把舌尖伸到齿前唇后,向顺时针环绕360度,再向逆时针方向环绕360度。

③顶舌,闭唇,把舌尖顶住左内颊,用力顶,似逗小孩儿嘴里有糖状,然后转向右内颊,反复练习。

④弹舌,先把力量集中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堵住呼出的气流,突然打开发出“t、t、t”音,越有力越好。

3.绕口令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将唇的力量集中在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处,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音散的主要原因。

双唇练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唇舌练习

会炖我的炖冻豆腐,

来炖我的炖冻豆腐,

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

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归音练习

一个胖娃娃,捉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捉了一个大花活蛤蟆,捉了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捉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洲里藏着一颗闪光的珍珠。

这颗珍珠就是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我们甘肃省敦煌市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