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称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包括:轻声、儿化、“一”“不”、上声变调以及语气词“啊”的音变等。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自然现象。掌握了语流音变,才能给人以语音自然和谐之感,不觉得生硬、别扭。如普通话中的“小孩儿”带上儿化韵色彩,能够表示说话人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而方言区的人如果没有掌握这种音变规律,直接说成“小孩”就没有这种味道了。因此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相当重要。
一、轻声
“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是指在普通话的词和句子中,有些音节因受前后音节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从而变成了一种轻而短的调子。
(一)轻声的读法
大量的语音实验证明,轻声的变化主要由音长和音强决定。在不同音节中,轻声的音高反映不一样,一般要根据前面的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定。
1.阴平、阳平后面的轻声读中调3度
胳膊 姑娘 八哥 风筝 星星
笛子 裁缝 残疾 葫芦 含糊
2.上声后面,轻声读半高调4度
打扮 买卖 喇叭 枕头 点心
哑巴 姐姐 指甲 耳朵 爪子
3.去声后面,轻声读低1度
大夫 弟弟 谢谢 壮实 漂亮
相声 疟疾 豆腐 故事 罐头
(二)轻声的辨别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
仔细地看 困得不行 美丽的姑娘 看过 吃了 想着 穿的
2.语气词:啊、吧、呢、吗
走吗 好啊 你呢 去吧 吃完啦
3.方位语素:上、下、里、头、边、面
路上 桌下 屋里 前头 外头 后头
里头 前面 后面 里面 外面 侧面
外边 左边 右边 东边 西边 南边
北边 前边 后边
4.名词、代词后缀:子、头、们
儿子 老子 桌子 凳子 椅子 盆子
胡子 桃子 李子 曲子 屋子 鞋子
想头 芋头 念头 木头 风头 来头
你们 我们 她们 他们 咱们 人们
来宾们 女士们 先生们 朋友们
孩子们 官员们 工人们
5.量词:个
三个 六个
6.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
起来 拿去 说出来 跑出去
7.叠音动词末尾的一个音节
走走 看看 说说 笑笑 谢谢 遛遛
8.叠字名词的第二个音节
妈妈 爸爸 婶婶 叔叔 姑姑 爷爷
姐姐 哥哥 弟弟 娃娃 星星
舅舅 猩猩 姥姥 婆婆 奶奶
9.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请你 叫他
10.夹在动词中间的“一”;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的“不”
走一走 看一看 遛一遛 说不说 吃不吃 笑不笑
11.表示约束的“来”“把”
十来个 十来人 个把月
12.口语色彩强的四音节词语,第二音节往往是词缀性质的,读轻声
慌里慌张 古里古怪 糊里糊涂 黑咕隆咚
另外,还有些双音节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虽然不符合以上规律,但按习惯要读成轻声。这些词汇都是规律性不强的必读轻声词(见附录六:普通话必读轻声词语表)。
胡同 意思 商量 故事 琢磨 庄稼 精神 玻璃
相声 窗户 巴掌 扁担 疙瘩 痢疾 转悠 漂亮
(三)轻声的作用
部分词语中读轻声的音节具有分辨词义、词性的作用。该音节若读原调,则词义有所改变。有区别词性或词义作用的,约50个,占轻声词的10%。
兄弟xiōng·di/xiōngdì 买卖mǎi·mai/mǎimài
地道dì·dao/dìdào 冷战lěng·zhan/lěngzhàn
老子lǎo·zi/lǎozǐ 利害lì·hai/lìhài
龙头lóng·tou/lóngtóu 大意dàyi/dàyì
裁缝cái·feng/cáiféng 实在shí·zai/shízài
大爷dà·ye/dàyé 本事běn·shi/běnshì
对头duì·tou/duìtóu 东家dōog·jia/dōngjiā
门道mén·dao/méndào 报告bào·gao/bàogào
轻声是一种口语现象,因此轻声词往往是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判断轻声调往往要靠语感,但由于南方方言区的人没有这种轻声习惯,因此不容易判断。因此可以记住一些约定俗成的轻声词,其余的凭借以下的规律记忆。
1.外来词语一般不读轻声
摩托 吉普 浪漫 夹克 的士 沙发 扑克 苏打
2.与口语相对应比较文雅的书面词语不读轻声
脸面 胸脯 光临 头颅
3.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读轻声
头发 眉毛 眼睛 嘴巴 舌头 胳膊 屁股 脊梁 指甲
4.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词语读轻声
丈夫 太太 朋友 亲家 爱人 丈人 少爷 老爷 女婿 兄弟
5.表示人的行为动作及心理活动的词语读轻声
巴结 打扮 打算 对付 教训 叫嚣 转悠 做作 挑剔 应酬
6.表示人的职业身份的词语读轻声
木匠 护士 大夫 裁缝 特务 闺女 学生 道士 丫头 祖宗
7.表示人的某种状态或感觉的词语读轻声
别扭 疙瘩 规矩 麻烦 困难 明白 恶心 漂亮
8.表示人们劳动工具或器皿的词语读轻声
斧子 锄头 扫帚 棒槌 扳手 灯笼
9.表示与人的饮食起居相关的词语
点心 豆腐 高粱 甘蔗 核桃 黄瓜 芝麻 馄饨
(四)轻声综合练习
天上日头,地上石头,嘴里舌头,桌上纸头儿,手掌指头,树上枝头。
二、儿化
儿化,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续而产生音变。“儿”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一个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书写时在韵母后面直接加上r。
(一)儿化的作用
1.儿化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的功能
我们头儿的头给碰了。(头儿指首领、领导;头指脑袋)
把杯子的盖儿盖上吧。(盖儿是名词,盖是动词)
笔尖儿很尖。(笔尖儿是名词,尖是形容词)
2.有些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
看看,这小孩儿那脸蛋儿,多水灵啊!
这是我的心肝宝贝儿!
3.表示细小、轻微等状态和性质
别为这点儿小事儿就生气。
对待新手,大家可别从门缝儿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二)儿化的读音
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老头儿(lǎotóur)等。在实际发音时,不能把儿化韵拆开来读,只要略放松口腔肌肉,在发出韵腹的同时,舌头顺势向上一卷,就可自然发出儿化音节。即从主要元音迅速过渡到-r或-er,舌头不能过卷,尽量保持原韵母的音色。
普通话中除er韵、ê韵外,其他韵母均可儿化。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儿化之后,发音变得相同了,故归纳起来普通话39个韵母中只有36个儿化韵。
1.韵母最后是a、o、ê、e、u的,儿化后只在原韵母后加卷舌动作
a→ar:哪儿 手把儿 打杂儿 号码儿
ia→iar:叶芽儿 钱夹儿 掉价儿 一下儿
ua→uar:画儿 浪花儿 脑瓜儿 大褂儿
o→or:粉末儿 竹膜儿 土坡儿 耳膜儿
uo→uor:眼窝儿 大伙儿 邮戳儿 做活儿
e→er:小盒儿 硬壳儿 唱歌儿 逗乐儿
üe→uer:主角儿 木橛儿 旦角儿
ie→ier:石阶儿 字帖儿 半截儿 小鞋儿
u→ur:泪珠儿 离谱儿 梨核儿 碎步儿
ao→aor:小道儿 荷包儿 跳高儿 手套儿
ou→our:老头儿 路口儿 衣兜儿 线轴儿
iao→iaor:小调儿 嘴角儿 面条儿 火苗儿
iou→iour:小球儿 顶牛儿 一溜儿 抓阄儿
2.韵尾是i、n(除in、ün外)的,儿化时去掉韵尾,加卷舌动作
ai→ar:冒牌儿 小孩儿 加塞儿 鞋带儿
uai→uar:一块儿 糖块儿
en→er:走神儿 嗓门儿 后跟儿 刀刃儿
ei→er:刀背儿 口味儿 摸黑儿 宝贝儿
an→ar:快板儿 脸盘儿 收摊儿 蒜瓣儿
uei→uer:围嘴儿 跑腿儿 墨水儿 那会儿
uen→uer:打盹儿 冰棍儿 没准儿 砂轮儿
üan→üar:烟卷儿 手绢儿 人缘儿 杂院儿
ian→iar:扇面儿 聊天儿 牙签儿 露馅儿
uan→uar:茶馆儿 拐弯儿 撒欢儿 饭馆儿
3.韵尾是i、ü的,儿化时先增加一个舌面、央、中、圆唇元音e[?],再在此基础上卷舌
i→ier:锅底儿 玩意儿 垫底儿 小鸡儿
ü→üer:小曲儿 毛驴儿 有趣儿 金鱼儿
4.除后鼻音ing外,韵尾为ng的韵母,儿化时丢掉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加卷舌动作
ang→?r:茶缸儿 瓜瓤儿 香肠儿 药方儿
Iang→?r:小羊儿 菜秧儿 鼻梁儿 透亮儿
uang→u?r:竹筐儿 门窗儿 蛋黄儿 打晃儿
ong→?r:小洞儿 抽空儿 酒盅儿 胡同儿
5.主要元音是-i(前、后),儿化时,与韵尾是i一样,先去掉主要元音,再增加一个舌面、央、中、圆唇元音e[?]再在这基础上加卷舌动作
-i(前)→er:找刺儿 柳丝儿 瓜子儿 唱词儿
-i(后)→er:树枝儿 找事儿 锯齿儿 墨汁儿
6.韵母in、ün儿化时,先丢掉韵尾,再加上一个舌面、央、中、圆唇元音e[?],再在此基础上加卷舌动作;韵母ing儿化时,先去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再加上卷舌动作
in→ier:有劲儿 送信儿 脚印儿
ün→üer:合群儿 花裙儿
ing→ier:打鸣儿 门铃儿 人影儿 花瓶儿
绕口令练习
小哥俩儿,红脸蛋儿,手拉手儿,一块儿玩儿。小哥俩儿,一个班儿,一路上学唱着歌儿。学造句,一串串儿,唱新歌儿,一段段儿,学画画儿,不贪玩儿。画小猫儿,钻圆圈儿,画小狗儿,蹲庙台儿,画只小鸡儿吃小米儿,画条小鱼儿吐水泡儿。小哥俩,对脾气儿,上学念书不费劲儿,真是父母的好宝贝儿。
进了门儿,倒杯水儿,
喝了两口运运气儿,
顺手拿起小唱本儿,
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
练完嗓子我练嘴皮儿,
绕口令儿,练字音儿,
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
小快板儿大鼓词儿,
越说越唱我越带劲儿。
三、变调
变调指相邻音节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调值的变化。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一”“不”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在其他情况下一般要变调处理,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上声(214)在非上声(包括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变为半上(211),也就是只降不升
(1)在阴平前
首都 请安 火车 礼花 雨衣 省心
老师 主编 把关 贬低 饼干 补充
(2)阳平前
古人 祖国 补偿 乞求 可能 厂房
旅行 举行 火柴 海洋 典型 导游
(3)去声前
本质 法律 北部 百货 小麦 讲话
稿件 保证 保护 宝贝 女士 尽量
(4)轻声前
口气 奶奶 姥姥 嫂嫂 马虎 打扮
底下 里面 扁担 主子 影子 本事
点心 脸面 暖和 骨头 伙计 买卖
喜欢 老婆 老爷 老实 枕头 晚上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35,相当于阴平调
保险 懒散 党委 尽管 解渴 本领
敏感 鼓舞 产品 永远 语法 口语
远景 北海 首长 母语 小姐 旅馆
领导 古典 简短 饱满 感慨 辅导
粉笔 反感 引导 古老 厂长 保姆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根据词语的意义自然分节后再按照上述的变调类型变调。
(1)词语结构为“双单格”,即“2+1”结构时前面两个上声变为35
(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
演讲稿 跑马场 展览馆 管理组
水彩笔 蒙古语 洗脸水 往北走
选取法 古典舞 虎骨酒
(2)词语结果为“单双格”,即“1+2”结构时,前面第一个上声变为半上,第二个上声为35调
上声+(上声+上声)→半上+阳平+上声
史小姐 党小组 好小伙 冷处理
纸老虎 李厂长 老保姆 小两口
(二)“一、不”的变调
“一”“不”都是古清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入声字分别归入其他声调。普通话“一”的单字调是阴平声55,“不”的单字调是去声51,这两个字的变调取决于后一个连续音节的声调。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如“不,我要去”“他这次考试排名第一”。
1.在去声前,变成阳平
一致 一再 一定 一律 一瞬 一共
一带 一向 一色 一类 一阵 一贯
一道 一并 一路 一趟 一样 一面
一度 一概 一味 一共 一切 一半
一旦 一意 一月 一笑
不是 不错 不赖 不测 不干 不妙
不看 不累 不怕 不便 不必 不定
不跳 不要 不叫 不骂 不被 不去
不论 不屑 不愧 不料 不用 不对
不断 不过 不论 不但 不利 不顾
2.在非去声(阴平、阳去、上声)前,“一”变读去声,“不”不变调,仍念去声
一朝 一生 一心 一经 一般 一天
一时 一连 一瓶 一群 一行 一回
一早 一晚 一举 一体 一起 一口
不喝 不花 不吃 不穿 不轻 不摔
不行 不同 不含 不活 不停 不回
不好 不想 不悔 不小 不仅 不远
3.“一”夹在动词中间;“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先按上述变调规律变,在读作次轻声
走一走 读一读 看一看 想一想
买不买 来不来 让不让 要不要
难不难 美不美 丑不丑 好不好
搞不懂 摸不清 看不见 上不来
辩不明 起不来 拿不起 输不起
绕口令练习
一帆一浆一叶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顿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个老僧一本经,一句一行念得清。
不是老僧爱念经,不会念经当不了僧。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是表达感情的基本声音,如果单独使用可以放在句子开头,末尾或者句中的停顿处,由于不和其他元音连续因此一般读作a。当受到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就会发生音变现象,可以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
(一)“啊”的音变规律
1.ya(在a、o、e、i、ü、ê音素后面时),“啊”读作“ya”,同“呀”
快打啊!
就等你回家啊!
夸啊!
大家快来吃菠萝啊!
都是记者啊!
好新潮的大衣啊!
日子过得真快啊!
快帮我解围啊!
你怎么不吃鱼啊?
这孩子多活跃啊!
2.wa(在u音素后面时,包括ao、iao),“啊”读作“wa”同“哇”
您在哪儿住啊?
他普通话说得真好啊!
还这么小啊!
屋顶还漏不漏啊?
看你一身油啊!
生活多么美好啊!
3.na:(在-n音素后面时),“啊”读作“na”同“哪”
这件事儿可不简单啊!
笑得真欢啊!
买这么些冷饮啊!
你要小心啊!
4.nga(在-ng音素的后面时),“啊”读作“nga”
小心水烫啊!
小点儿声啊!
行不行啊?
不管用啊!
这个人是英雄啊!
一起唱啊!
5.za(在舌尖前元音-i后面时),一般读作[za](z是国际音标)
烧茄子啊!
这是第几次啊?
他就是老四啊!
快写字啊!
6.ra(在舌尖后元音-i、卷舌元音er儿化韵后面时),“啊”读作“ra”
没法治啊!
赶紧吃啊!
什么了不起的事啊!
他是王小二啊!
这儿多好玩儿啊!
掌握“啊”的音变规律,并不需要死记硬背,除了上述第一个规律外,其他五个音变规律都可以采用连拼法,即读完前一个音节后连读“a”,中间不要停顿,与英语的连拼法一样。
(二)“啊”的音变练习
千万注意啊! (yi——ya)
真可爱啊! (ai——ya)
真多啊! (duo——wa)
大家一起学啊! (xue——ya)
在哪里住啊! (zhu——wa)
大家跳啊! (tiao——wa)
快开门啊! (men——na)
去过几次啊! (ci——za)
怎么办啊! (ban——na)
大家唱啊! (chang——nga)
天啊! (tian——na)
去啊! (qu——ya)
大家来看啊。 (kan——na)
孩子们在画画啊。 (hua——ya)
五、叠音形容词的变调
(一)AA式的变调
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原字调是阴平,上声,去声时,声调可以变为高平调55,跟阴平的调值一样。
满满 mǎnmǎn——mǎnmān
饱饱 bǎnbǎo——bǎobāo
红红 hónghóng——hónghōng
口语中AA式读儿化韵时,第二个音节要变调。
(二)AA儿式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如果第二个音节儿化,则该儿化音节不论原调是什么,均变为阴平调。
慢慢儿 mànmānr 好好儿 hǎohāor
快快儿 kuàikuāir 稳稳儿 wěnwēnr
(三)ABB式,AABB式(或AABB)的变调
ABB式当后面两个叠字音节的声调是阳平,上声,去声前,即非阴平调时,调值变为高平调55,跟阴平调值一样。
绿茸茸 lǜrongrong 红彤彤 hóngtōngtōng
慢腾腾 màntēngtēng 热辣辣 rèlālā
AABB式(AABB儿式)产生变调首先是第二个音节变读为轻声,三四音节(即BB)变为阴平调。
慢慢腾腾 清清楚楚 舒舒服服
但也有一部分不能变调,如有些文字在正式的,认真的,特别强调的语言中,则可以不变。
白皑皑 金闪闪 轰轰烈烈 沸沸扬扬 闪闪烁烁
红艳艳 懒洋洋 空落落 勤勤恳恳 鬼鬼祟祟 莽莽撞撞 详详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