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到改变的必要,你的头脑会经历一系列的思维变化(别担心,我并不是要用复杂的心理学理论来打乱你的阵脚)。事实是,当面对改变时,我们都会经历相同的思维过程。简而言之,该过程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并接受改变的必要性。
●第二阶段——将改变付诸行动。
尽管我们都会经历这两个阶段,但有些人的进程会比其他人更迅速。理由很简单,由于性格的不同,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愿意接受改变、拥抱改变。当然,主动地思考并实施改变,与由他人告诉你并邀请你做出改变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大多数人觉得后者更具挑战性,因为你不仅仅要做出改变,你还必须接受对方的理由。不过,会让你觉得宽心的是,你的“信心工程”主要包含的都是前者,其难度更小一些。你是改变的倡导者,因此,你本人才是你需要去理论和说服的对象。这应该不成问题,对吧?
希望你早已迈入到这个过程中来,最理想的是,你已经明白且接受了改变的必要性。《驾驭自信》这本书读到这里,你应该已经跃跃欲试了。不过我们也不要做出任何推断——正如我刚提到的,有些人的进程会比其他人更快,因此你有必要先对自己脑中所想进行仔细分析。
有些人的进程会比其他人更迅速。
第一阶段——认识并接受改变的必要性。
否认
为了让你的“信心工程”顺利竣工并迎来好的改变,你必须打破一些强大的惯式。无论改变是你自己发起还是由别人建议的,当改变的必要性被提及的时候,我们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否认。我们否认改变的必要性,我们不愿改变。对某些人来说,这个念头转瞬即逝;而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它却会生根发芽,慢慢地变得枝繁叶茂。最糟糕的情况是,这个念头会变得破坏力极大,它会令所有正在进行中的改变都停滞不前。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让你心怀恐惧。事实是,如果你无法控制它,那么你的否认便会成为让你的“信心工程”在正式启动之前就戛然而止的罪魁祸首。
抵制
不过你也不必担忧,你开始读《驾驭自信》这一做法便意味着,你在接受改变的必要性以及期望拥有更多自信这些方面已经度过了否认的那个阶段。那么现在你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抵制。
抵制包含着这样一种被动的接受:你觉得自己必须在某些事情上采取不同的做法。此前,在否认阶段,你的“信心工程”的大门可能仍是紧闭或紧锁着的。现在到了抵制阶段,你手中已经握有这个大门的钥匙,不过,你仍然需要将这把钥匙插入门锁之中,把门打开。以下是人们认为这把钥匙很难使用的部分原因,换言之,是人们觉得难以跨越这个被动抵制阶段、难以真正做出改变的原因。
你是否记得曾经经历过以下的几种情况(如果你未曾经历过,那还真的很不寻常):
●你对要做的事情感到害怕。
●你对事情的结果感到害怕。
●你不屑于去做。
●你没有时间去做。
●你对自己要迈步走进未知的情况而感到恐惧。
●你认为必要的改变是对你自己的否定和批评。
●你担心这样做会带来的尴尬,或担心被别人发现正在做此事。
●你畏惧失败。
你比其他任何人都要更了解你自己。为了让你的“信心工程”能够以最佳方式启动并且顺利进行下去,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明确自己的态度。换句话说,你能够以多开明的胸襟去接受改变?下面这个练习可以帮你回答这个问题。
启思练习
意念改变
请尝试回顾过往,想想以往你需要做出改变时的情形。把你的人生当成一个整体阶段来看待。为了帮助你自己完成这个练习,请参看以下几个例子,这都是别人所忆起的,他们在过往生活中需要做出改变的一些方面:戒烟、健身塑形、换工作、装修房子、学会更善于交际,等等。这只是一些例子而已,可能这当中没有一个和你的实际情况相关,那么,你又能回忆起什么改变呢?
一旦你回想起了过往的改变,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你是如何开启这些改变的?尽量试着回想到每一次经历的最初时刻,当时你对做出改变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你花了多长时间才意识到你需要改变?你记不记得最初的时候你有没有否认,随后又抵制改变的必要性?如果有的话,你是凭借着自信心跨越了否认和抵制的障碍,还是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
如果你当时必须靠别人帮助才得以跨越障碍,那其实你的情况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我遇到过的很多人与你一样,在一开始要跨越抵制阶段时都遇到重重困难。现在,你已经从这次经历中看到,你必须要加倍努力才能够使你的“信心工程”的初级阶段顺利启动。有些人发现,在这个阶段与“好友”并肩作战对自己很有帮助。因此,如果你觉得你在一开始可能需要其他人为你提供动力,不妨选择一位合适的人选(一位好友),一个会给予你支持并与你共同努力的人。如果你在第3章的“有话直说”练习中与另外一个人合作了,那么他(她)同样可以在这里帮到你,为你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不过,和另外一些人一样,你也有可能不想要他人的帮助。这也没有问题。毕竟,你的“信心工程”本来就是很个人的,你可能不愿意让他人介入。如果你真的是这样想的话,也不必担心——就如大家经常说的那样,“凡事预则立”。重要的是,通过回想你以往对待改变的态度,你可以发现,其实自己还是趋向于产生否认和抵制情绪的。这样一来,现在你再去应对自己的这个弱点就更有所准备了(参见图7.1)。
但最为关键的是,你必须去应对它。
启思妙想
请接受一个善意的警告:绝不能在你的“信心工程”还未正式启动前就允许它停滞不前。如果你的心头“小鬼”又要作祟,将你引入否认和抵制的状态,那么你就要把它赶尽杀绝。问问自己,如果不做出改变,你还有什么选择;如果不做出改变,后果会是如何。这两个问题应该足以让你充分肯定改变的必要性。
图7.1 在打造“信心工程”的过程中应对改变
第二阶段——付诸实践
探索
当你的思想状态已经到达了“探索”阶段,你便已经接受了改变的必要性,你也将开始探索新的行为方式和交际风格。你把目光放在了未来,不再流连于过往。你开始觉得你已经进入了探索阶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再好不过了!你阅读该书的这一举动就已经表明了你已进入这一阶段,因为你要借用该书来探索建立信心的方法。
你把目光放在了未来,不再流连于过往。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有到达这一阶段,不必担心——在抵制和探索这两者之间徘徊一段时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为了建立“信心工程”,你必须做出一些举措,你为此感到有些焦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你得明确你现在的思想状态是处于哪一个阶段,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想要改变,而你的心头“小鬼”却百般阻挠、寻衅滋事,那么你还得付出额外的努力让它销声匿迹。你需要严格的自律。
你会知道你何时才真正到达了探索阶段,那感觉就犹如黎明破晓瞬间到来一般。在否认和抵制阶段,你的经历会如同在海上遭遇了狂风恶浪一样,一旦踏入探索阶段,你会感到自己仿佛是在第二天起来之后,发现整个世界变成了碧海晴天,微波万里。你现在需要的是设置好航程,否则你就会遇到危险——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在同个海域内转圈,还有可能沿着来时的路行驶回去。你绝不能允许这些情况出现。
在探索阶段,你要站稳脚跟,明确方向,并制订出一套行动计划。你让自己的视野更清晰,你更明确你想要怎样的未来。针对你需要做出的、为了增强自信心的真正改变,你如今正积极地进行着思考;你不再苦恼于改变会有怎样的难度,相反,你开始思索这些举措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益处。你可能还会为当中的一些举措感到焦虑,但不同的是,此前,你还不相信自己有可能感觉更自信,现在,你已经开始相信事实真的可以如此。
如果让我来猜测你现在的思想状态是处于哪一阶段的话,我会认为你可能正处于探索阶段和投入阶段的衔接处。
投入
只要你保持积极的思想状态,“探索”就会自然地将你引领到“投入”中去。这是整个改变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至此,你已经摒除了所有负面想法,你明确了前方需要应对的情况,你也可以清晰地预见,投入到“信心工程”中将给自己带来怎样的益处。
你已经做好准备可以开启你的“信心工程”了。你已经准备好要迎接挑战,你也相信你的努力付出会为你迎来累累硕果。现在的你觉得自己正全情投入,要让“信心工程”成功建成。用一句话概括——你已经全副武装,蓄势待发了。
不过你也不要让自己兴奋过头了。能够全情投入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如果你好高骛远,危险则有可能会发生。管理好你的预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这很重要。第2章中出现的“目的及目标的确立原则”练习在此会对你有所帮助。你必须从小的改变慢慢入手,以免让自己未出师就先吓得鸣金收兵。当你开始实施小的改变时,为自己设立一些“里程碑”,记录自己的进步过程。
真正的投入需要时间来实现。在每一个小的阶段,如果你都能真正地看到自己努力的积极成果,那这将会对你很有利。进度虽缓慢,但你的自信心绝对会建立起来,你想要发掘新的行为方式的决心也会得到加强。
启思妙想
在改变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进度。只要你保持进度,不要停滞不前,那即便进度很慢也没有问题。保持快的进度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能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改变之中。不要自欺欺人。投入意味着你要切实地做出一些不同的举措,改变一些固习,并将自己置身于一些以前可能让你心存畏惧的情况当中。
艺术家凡·高曾经这样说过:
“如果你听到你心灵深处有某个声音说‘你不会画画’,那么你千万要继续作画——那个声音自然会沉寂下去。”
他很可能指的就是他的心头“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