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流(1 / 1)

你要说些什么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要忘记借用“W”四步曲。这样一来,你在思考讲话的内容时便能有更好的准备。尤其是,当你采用“为何”和“为谁”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时,你便能把焦点集中在你的目标上,并把听众的兴趣时刻记在心中。

如果是为面试、会议、社交场合的演讲和陈述展示等做准备,你或许还可以考虑采用第2章提到的“思维路线图”——这不失为一种迅速且充满创意的思维开启方式。

结构

如果你的讲话内容逻辑性强,那么你会因此而感到更加自信,也能对局面掌控自如。听众也会因此感到更加自在,因为他们更容易接受、吸收你所传递的信息。这里的诀窍是——简为上策。如果你要做一次陈述展示或发表一番讲话,那么你最好保持简单,让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清晰明了。

如果你是为一场会议做准备,那么事先经过深思熟虑,列出清晰的会议进程会很有帮助。

可信度

要让自己感觉自信且看起来自信,你必须自我感觉可信,同时让你的所言听起来也真实可信。那么,何谓“可信度”呢?当一位听众对你的所言深信不疑时,他便会认为你拥有“可信度”。从言语交流的层面上来说,这意味着你的所言必须显示出你在事先做足了准备,你拥有相关的知识且话语内容紧扣主题。从非言语交流的层面来说,这意味着你不仅要看起来可信、可靠、准备充分且对全局掌控自如,而且给人听起来也要如此(我们会在本章稍后再回到这一话题上,届时再进一步详述你该如何帮助自己达到以上提及的各个方面)。

要让自己感觉自信且看起来自信,你必须自我感觉可信,同时让你的所言听起来也真实可信。

然而,即使你看起来、听起来都很可信,你也有可能很快地就让自己的可信度灰飞烟灭。如果你向对方作了许诺,那么你要确保自己如实如期地履行诺言,否则下一次你与对方交谈时,即便你看起来、听起来都很可信,对方也无法信任你。这对你的人际关系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最终你的自信心也会遭受打击。

启思妙想

当你在准备说话的内容时,要确保做到言而有信。如果你做出许诺,你就必须保证你能够,也定会履行诺言。

确认

我们往往会认为所有其他人都会以相同方式解读我们所传递的信息,但事实并非如此。

有多少次你告诉别人某些信息,而对方却完全误解了你?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即便是最简单的信息也会被理解错,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一切都要归根于错误的解读方式,对方有他自己的一套解读你的信息的方式。这一点往往令人感到气馁,因为通常情况是,对方也很想帮忙解决问题。虽然错不在他们,但他们离开时却是带着错误的信息。许多不同的困惑和混乱局面会因此而产生。他们离开之后可能会做一些与你的指示相悖的事情,他们所思考的可能跟你所想的不同,或者对你的动机产生误解。

通常,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你便可以猜测出他们是否存在困惑。自信者不会在发现这一问题之后仍处之泰然,他们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他们会自信地问对方如何理解刚才的信息。换句话说,他们会主动发起对话,对事实进行确认。

如果你一直保持精神集中,那么你应该完全可以发现对方在什么时候开始对你的言语产生困惑。这里的难点是,对方往往不会告诉你——因为他们感到羞愧,他们不想让自己显得愚蠢,亦或许,他们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是在批评你或质问你。然而,即便他们拒绝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很困惑,情况也仍有改善的机会——对方往往会通过表情透露出他们需要你来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但他们会将需要帮助的信息传达给你。他们的潜意识往往会让他们这样做。一个自信的人会准确接收这样的信息,尝试着去解读对方表情中的含义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基本上,自信者都会自如地询问对方是否在理解方面有困难。

因此,对困惑的表情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清晰解读信息来说非常重要。真正的难题在于,对方真的觉得他们已经正确地解读了你的信息,但却在事后做出不同于你所要求的举动。不要因此而直接批评他们,这是错误的做法——虽然我们常常会这样,毕竟,误解了信息肯定是对方的错。那些认为已经理解你的意思的人不会通过表情向你透露困惑的信号,因为他们根本就未曾困惑过。正因为这样,不管对方的表情如何,你都要确认你的信息是否已经按照你的意思正确地传递给对方了,这一点尤为重要。这样做也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你要记得去做!

启思妙想

不要心急火燎地批评对方误解了你的意思。你必须先自我反省一番。误解有可能是因为你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产生的,有可能错就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