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过自己“为何”、“为谁”、“何时”及“何地”这四个问题之后,对于如何最有效地准备你的讲稿,或者说,对于如何最好地达成目标,你的心里应该更有底了。
在此,你要尽量抱着开放的态度。随大流、做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可能很简单——例如采用别人已经给出或设计好的陈述演示模版。那么,你要当心心头“小鬼”再度出现。尽量让自己自信地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思考——考虑一下设计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所展示的内容是你自己一手设计的,那你会发现自己能感到更加自信。你会对这些内容了解更深、更加熟悉。与传达自己的想法相比,表达他人的想法难度更大。
所以,尽量让自己自信地去创新,做一些可能与前人所做的不一样的东西。自信的人往往都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挑战。这样做也可能增加你的工作量和花费的精力,但额外的投入是值得的。拥有勇气迈入未知领域并且做一些全新的尝试,这将大大提高你的自信心。你越多做这样的尝试,你就越觉得自信、自在。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开始把你当成一个更为开明的人,他们会认为你勇于尝试新想法、勇于超越现状。这些便是自信者所拥有的积极的特点。
启思案例
纳迪娅
纳迪娅在一家儿童慈善机构工作,她最近刚被提升为市场团队的组长。这是她第一次担当管理人的职位。她现在所领导的小组共有五个成员。
纳迪娅参加了我们开设的一个“建立自信”的课程。她特别想要提高自己在做公共演讲时的自信度,因为她想每周都给自己的团队开个例会。她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想法,因为用她的话来说:“前任的组长就是这样做的。”
“W”四步曲帮助纳迪娅拓展了思维。仅仅是思考“W”四步曲就已经让她觉得更加自信了。她意识到,只因为“前任组长这样做”而去开周例会,这种举措太不明智了。不过她也知道定时地把组员召集起来交流情况非常重要,因为信息需要传达,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因此,在按照“W”四步曲进行思考之后,她为新的周例会订下了计划:
1.为何——会议的目的:
●确保信息及时传递给团队。
●为团队提供一个讨论问题和手头事务的机会。
●提供一个交流想法的平台,以此实现更高效率的工作。
2.为谁——与会者:
●五个团队成员(其中两位缺乏经验,另外三位经验丰富)。
●乔(销售经理)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例会。
3.何时——日期和时间:
●周一早上11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定在9点,因为周一早上大家总有各种各样的事务要处理)。
●会议长度不超过1小时(如果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解决则另行安排一场新会议)。
4.何地——地点:
●会议室(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办公室里挤成一团来开会,那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
●准备好手提电脑、软件和投影仪,可做PowerPoint演示用。
●让团队成员知道会议的重要性。
5.会议如何开展——以什么样的形式:
●不太正式,但比以前的例会更加严肃,安排方面更周详。
●要求团队若有问题需要在会上提出的,在前一周周五便提前发给大家;会议议程则在周五下午发出。
●会议分以下几个部分。
——我的部分(我的个人信息和与公司相关的一些信息——合适的时候采用投影演示)。
——针对其他人愿意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致的讨论。
——其他的问题、事物。
——就当周要做的事情达成一致。
“W”四步曲让纳迪娅意识到以前的周例会是多么糟糕。她一直觉得以前的例会有些浪费时间,但却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她现在心中已有了计划。在按照“W”四步曲进行认真思考之前,她为开周例会感到很紧张——主要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缺乏自信,无法好好地主持会议。她很想让自己的新角色发挥出色,但又感觉这个例会有可能让自己出师不利。
现在纳迪娅有了具体的指引。事实上,在她按照“W”四步曲写下关于会议计划的笔记之后,她这样形容自己的感觉:“就像是有另外一个人在身边手把手支持我那样。”最终,她的自信度开始提升了。这种做法让她在一开始便感觉对全局有所掌握,这种良好的感觉一直持续到她开完第一场例会。这也为以后的例会奠下良好基础,因为她的团队成员立刻对她心生敬佩。
启思妙想
每一次在为预先安排好的、要求你向听众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或场合做准备时,都让自己认真地、耐心地按照“W”四步曲来思考。借用它,无论是会议、陈述演示、工作面试还是公共演讲,你的准备过程都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