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赵胜轩
今天,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社会管理论坛,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和社会的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是在民生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部分群众生活依然比较困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体制。要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体制,建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健全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惩戒机制,形成全社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氛围;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大力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建设。法治是现代社会管理的一个本质特征。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社会管理的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法律体系,为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管理的一些领域,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做好这些领域的立法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实践,要善于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从事社会管理的一切人员都应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理念,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努力把各项社会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每一个社会成员也都应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首先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社会管理的领导,确保社会管理的正确方向。政府要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同时也要看到,社会管理不是单靠党委、政府就可以做好的,必须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更好地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的作用。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使社区成为解决基层问题和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渠道。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提高群众自治能力,拓宽公共参与渠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遵循现代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要科学合理地配置社会建设资源,提高资源投入的产出效果。要整合各个社会主体的力量,协调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减少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管理营造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要注重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实际效果和效益,坚决杜绝做表面文章、换汤不换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要避免不计成本、不讲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所谓“大动作”,否则就会劳民伤财,达不到改革创新的目标。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大课题,一篇大文章,需要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今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转型犹未完成,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哲学社会科学界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的研究,积极投身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实践中去,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