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玥去世后,在欧洲的顾维钧于凡尔赛的和约签订大会上狠狠出了一把风头,也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关键转折点。
家庭生活方面要不要续弦?作为外交家,没有妻子在身边也不太合适,毕竟他当时只有29岁,有新任妻子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就是未来的职业生涯怎么办?唐夫人是前总理唐绍仪的千金,顾维钧当然获得了唐绍仪的赏识,在自己的外交生涯里自然也获得了岳父的帮助,但现在妻子去世了,跟唐家的关系自然就会淡下来,后面再从唐家获得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帮助就会越来越难。
比在政治、外交上给他帮助,更重要的是经济支援。顾维钧现在已在中国政坛和国际外交界立足,但同时又饱受经济窘迫的拖累。接下来续弦的话,如果对方是一个在政治、经济上都具有雄厚实力的家族,那才是上上之选。这时,黄蕙兰出现了。
黄蕙兰在20世纪70年代出过一本自传,名为《没有不散的筵席》。其实,在更早的40年代她就写过一部自传,因当时顾维钧还是公职人员,内容需要政府审核,结果被蒋介石否决了。
黄蕙兰的父亲黄仲涵是印尼首富,被称为南洋糖王,在印尼、新加坡都有产业,黄蕙兰从小就在这两个国家长大。当时,新加坡是英属殖民地,印尼是荷属殖民地。黄蕙兰从小接受的是中西合璧的教育,在语言方面,不仅会荷兰语、英语,也会法语,骑马、射箭、跳舞、游泳等西化的活动,也都有专业的家庭教师。但遗憾的是黄蕙兰没有去欧美留过学,就很难进入殖民地的顶级社交圈。
当时,种族歧视在殖民地还是很严重的。有一次在新加坡,黄蕙兰骑马累了,便独自去市区放松,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车,但那时新加坡的电车分前后两节车厢,前面的只准英国人和其他与英国有邦交的人坐,华人只能坐后面。虽然黄蕙兰用英语交流没有问题,但她还是被司机赶到了后面的车厢。受了委屈的黄蕙兰回家后大哭了一场。
黄仲涵有十几个子女,但他最钟爱的就是黄蕙兰,看到女儿受了委屈,怎能咽下这口气!黄仲涵便打电话给新加坡电车公司总经理,问他每天的营业额有多少,得到回复后他说,从明天开始这钱我出,但条件就是废除按人种区分乘客的规定。虽然电车公司没权修改这个规定,但此后华人乘车受歧视的情况确实少了。
当时,公共泳池是由英国殖民者的会所俱乐部组织开办的,也只准白人入内,不招待华人和土著,黄仲涵为此花钱建了一个从外观到设施均不亚于西洋的游泳池,同时规定只对华人开放,不许洋人入内。
冥冥之中,很多人的相遇和邂逅都好似上天安排。顾维钧和黄蕙兰相识前,顾维钧个人优秀但又非常缺钱,可以说是贵而不富;黄蕙兰则是非常富裕但缺少政治和社交上的地位,即富而不贵。所以,黄蕙兰和顾维钧的结合也可谓各取所需。
在与顾维钧结婚前,黄蕙兰有过一次婚姻。蒋介石的侍从张令澳在回忆文章中提到,黄蕙兰为摆脱富而不贵的处境,曾贸然同意与在新加坡的一个英国商人结婚,企图利用这层身份进入欧洲上流社交圈。但随英国商人回到伦敦后才发现,她的这个老公无非就是个去远东做生意赚了些钱的暴发户,根本不属于上流社交圈,所以黄蕙兰的这段婚姻很快就结束了。
这段短暂又冲动的婚姻,在后来让黄蕙兰遭受了另一层侮辱。嫁给顾维钧后,她就成了公使夫人,在与英国王室的交往中,严谨的英国人查出了黄蕙兰在新加坡嫁给过英国商人,这样的人不适合与尊贵的王室交往,就拒绝了她入宫。
二十年后,顾维钧再次担任驻英大使,黄蕙兰以为这次总算有机会去白金汉宫跟英国女王见面了,而且当时中、英、美、苏是同盟。但到英国后才发现,虽然以前皇家的各种繁文缛节都取消了,但战时的规矩还是不允许,她依然没有如愿。黄蕙兰执念很深,平时经常看到英国女王救济孤儿、慰问伤兵等方面的新闻,认为女王个人时间是有的,就是因为自己曾跟英国商人结过婚才故意刁难。
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黄蕙兰对英国人的态度自然不会好,甚至认为英国就是自己的天敌。她心底自觉受尽屈辱,便想把这些经历表达出来,就找了一个女作家为她整理自传,后来随顾维钧去纽约时想在那里出版。当时的国民政府驻美使馆知道了此事,便报告给蒋介石,说自传里有某些内幕,暴露后会有损顾大使及中国人的形象。
外交无小事。国民政府以战时驻外使节不得擅自对外发表言论或文章的规定为由,认定该自传在美国不宜出版。蒋介石后来也批示:“此书不要出版,魏大使商洽少川大使设法收回。”魏大使是魏道明,少川大使就是顾维钧,意思就是不能出版,且书稿也要封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