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议论有理(1 / 1)

画阅读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习得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议论方式,习得如何说理才能服人的方法。

例如:学生阅读《晏子使楚》,学生在自画导图辅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习得类比的说理方法,并标注在导图上,记录下晏子说理的逻辑,针对楚王说“齐人本性喜欢做强盗”这样的羞辱齐国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推断出齐国人在楚国做强盗的原因是“楚国的水土不对”,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议论类的文章很多,通过画导图的方式帮助阅读这类文章,积累的经验多了以后,要写好这类文章,就能有好的思路了。可以调动起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辅助打开思路,展开联想,使文章议论说理过程不会只片面地考虑了其中某一个要素,而导致顾此失彼,忽略考虑其他“所有因素”。

利用画写作导图的方式,直观地围绕一个主题,引发头脑风暴,周全地、具体地从各个方面作全盘的考虑,从而使文章能够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一个话题或以某个观点为主题,展开全面的议论或叙述。

例如:构思以水为主题的话题作文,可以先画写作导图,再按图索骥写出文章《生命之水》。

生命之水

陈佳悦

从太空遥望地球,上面裹着一层湛蓝色的“纱衣”。没错,那层“纱衣”就是水。

地球上的水十分丰富。世界上水的总储量约14亿立方千米,如果将这些水平铺在地球表面,约有3 000米高。地球有70%的面积被水覆盖,因此有人称地球为蓝色星球,又名水球。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人类。成年人体内的水占总体重的65%,人体血液中80%是水。水在人体内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输送营养物质、排除废物,担当重要的工作,忙碌而有秩序。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位健康成年人每天要补充2 200毫升水,这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内容。

地球上有无数大洋和浅海,但是,人类能利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0.65%。若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桶水,可用的淡水只有几滴。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对水的污染却削减了它的价值。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相当于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便直接排进江河湖海。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和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占长江干流总长的73%。假如我们仍旧不加节制地用水,并让污染形势继续蔓延,这样下去,我们还有多少水可以饮用呢?

有人会说,难道我们不能开采地下水吗?不错,聪明的人类早已想到这点。但是由于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反而加速了淡水资源的枯竭。

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情,整整一年未下一次雨,导致河水干枯、田地荒芜、庄稼枯死、颗粒无收,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个省市的6 000多万人受灾,旱情严重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这正是给人类浪费水资源敲响的警钟。

生命之水是有限的。我们要意识到水危机的严重性,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点纯净之水吧!

由此可见,小作者以关心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为出发点,从“水是生命之源”这一主题去分析水的重要。小作者应用导图构思文章,围绕“生命之水”这个话题展开议论,通过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有力地说明:“生命之水是有限的,要意识到世界水危机的严重性,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点纯净之水。”议论的语言用词犀利,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论证,说服力强,发人深省。

画导图,能促进有效用脑,创造性地解决写作、思辨时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写出有才情、有个性的文章。

绘制引导写作导图,可便利地把各自不同的理解、个性化的情感、独特的构思,用关键词和图标等记录在导图中。这样的写作导图可以承载的信息量比语言更丰富,比提纲更简洁、直观、具体和清晰。我们用不同的导图引导写作,能写出各具风采的文章,抒发出千差万别的感悟,从而打开思路,使创作灵感得到快速激发,思想的格局变得更加开阔,潜在的智慧得到更充分施展,把话说得更具体、生动,真正体味到写作构思过程“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