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对结构化的信息的接收、处理和记忆远比无序的信息要更容易,学习吸收率会更高。而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思维水平缺乏系统性,批判思维比较弱。但是通过画导图,却可以直观引导批判思维的形成。实践证明,结构思考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培养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外化为动手画导图的操作方式,再通过画出“外在”可视导图的引导,“内化”为帮助孩子进行结构化思维的模型,直观指引,帮助孩子形成相应的结构思考力,习得写作的基本框架,提高写作水平。
导图辅助阅读,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图式化的呈现,更是学生在不断接触和绘制作者的写作构思的图式,自学文章架构的过程。
文章读得多了,就会触类旁通,获得独立解决同类“写作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写作的自信程度和构思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帮助举一反三,主动感知,通过导图灵活地、创造性地调用各种写作架构,规划自己的写作,安排自己的作文主题和写作思路,从整体上布局谋篇,丰富写作的内容。
1.画鱼骨图,学写小动物—写一处地方—写人、状物
画导图,能更主动地在阅读中,把握不同种类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色,认识、理解和记忆各类题材文章的关键要素,习得写作同类文章的方法,从而在学生写自己的作文时,能更自觉地进行思考,以结构化的思维优化选材的角度,优化文章的构思,升华写作的主题。
借助鱼骨图的直观指引,学生可以从具体文本的学习中,习得同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运用这些方法,创作出自己的文章。
例如,应用鱼骨图学习名作家名篇:丰子恺的《白鹅》、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老舍先生写的《猫》和《母鸡》之后,学生自主探究,直观发现: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在作家的笔下,一个个小动物栩栩如生是因为作家能抓住这个动物的多个方面的特点做具体介绍。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写关于动物的文章的鱼骨图,轻松画出自己的写作导图。
例如:画出指引写一种小动物的鱼骨图。
其中,黄煜昕同学先画图,再写文,就能轻松完成写小动物的作文《红龙鱼》。
红龙鱼
黄煜昕
我最讨厌我家的红龙鱼。因为前几天才咬死一条金龙鱼,我那条金龙鱼价值1 800元,能买多少盒三国杀、多少本书、多少把玩具枪啊!所以我很恨红龙鱼。
我很恨它,你看它游起来的样子多么霸气。但是,先别看它游起来的样子,还有它的胆子也很大。就说有一次,我爸爸去开鱼灯,鱼灯刚开,它就从鱼缸里跳了出来,姿势就像水中霸主,好想揍它几拳。
它的吃相既奇葩又与别的鱼不同。如果让它选择吃的东西,它会选择虾和蟑螂,如果要吃虾还要具备以下三点:第一,要是河虾。第二,要有一点点冰冻的虾。第三,要带一点虾壳:没有壳的话它吃一口就吐出来,表示不吃;壳太多的话吃完后会有不良的反应。
它吃蟑螂时更奇葩。现在在卖鱼的市场上会有专门人工养殖的蟑螂,一瓶90多块钱,多坑人!而且红龙鱼吃完蟑螂后会吐出一点杂物,这些杂物会影响水质。
红龙鱼除了吃的,还要有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样是加热棒,另一样是清道夫。加热棒有什么作用?它是用来加热水温的,没加热棒红龙鱼会被冻死的。清道夫则是用来清洗鱼缸的。怎么清洗呢?原来清道夫的食物是鱼缸里的青苔。
它一星期要换一次水,水不能全换完,为什么?因为一次换完鱼缸里的水,鱼就容易死。
我有一次在说红龙鱼的坏话,被爸爸听见了。爸爸说:“红龙鱼会有抢地盘的观念,所以它会咬别的鱼。”
我听完爸爸这么说,我不但喜欢上了红龙鱼,更喜欢上了养鱼。因为我喜欢上了鱼特有的性格。
我们还可以借助鱼骨图,触类旁通,学会如何从多个方面具体介绍一个地方。由此,学会写导游词、游记等。这样绘制导图自我导航,借助鱼骨图,帮助完成细节回忆,完整叙述事例,进行创作,进行个性化的布局谋篇,激发更多的创意。
例如,推出指引介绍一个地方的鱼骨图。
周欣子同学先画图,再写文,完成了介绍地方的作文《神奇的101大楼》。
神奇的101大楼
周欣子
101大楼,它的外观像一个水晶大楼,因为它有101层,所以叫它101大楼。我认为台湾最好的旅游景点就是101大楼。
你们知道它的电梯有多快吗?101大楼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里面有一个世界第一快的电梯,它以36.7秒登上101层的记录变成了世界第一快的电梯。而且电梯还有一个屏幕,上面记录着到了多少层,用了多少秒。没有看见的人,可真遗憾。一到101层就会有“叮咚”一声,门就开了。游客们可以在101大楼的一些楼层里面了解台湾的地方,如:阿里山啦、初绿农场啦、小巨蛋啦……更有趣的是,在101大楼里,每个人都要拿一部手机,但这可不是一般的手机,它可以介绍台湾的所有景点。晚上,101大楼就更美了:晚上的101大楼会变得五颜六色,因为它有很多灯,真好看!它真像台湾的一颗明珠!
还有,到了晚上,101大楼旁边的夜市都摆起来了,那里有很多好吃的:大cháng包小cháng、卤肉饭、大饼包小饼……保证可以让你大饱口福!
你们觉得101大楼神奇吗?那里有世界上最快的电梯、世界第三大高楼、好吃的夜市,它好像一个魔术,有那么多神奇的地方,101大楼真神奇啊!
由此举一反三,我们可以通过画鱼骨图,还可以推出写人文章的架构,指引通过多个方面的描写,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品格,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的认识或者对这个人的情感的文章:
写人鱼骨图
其实,我们还可以画鱼骨图,推出写一种事物文章的架构,指引通过多个方面的描写,介绍一件物品;推出写想象文《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文章架构,指引从多个方面展开想象;推出写回忆录《我的读书经历》的文章架构,指引围绕读书这个主题,从多个方面回忆经历、体会和感受;写采访录的架构,指引从多个方面提出采访问题,分类、有序、把握重点,记录采访过程……
写事物的文章架构
想象文的文章架构
回忆录的文章架构
采访录的文章架构
导图有效引导我们观察、分辨、分类、预测、组织、应用、表达与判断,引导想象画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各类文章的结构,以解决不同类的写作构思问题。
2.画韦恩图,学用事实来说话—写一件事—以事表人
韦恩图,它是由两个圆圈交叉组成,用于比较两类不同的事物的异同,两个圆圈中重叠的部分表示两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两个圆圈中没有重叠的部分,是显示两类事物的不同之处。
例如,阅读《小马过河》,我们信马由缰,全凭个人兴趣和已有经验去读故事,画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选定关键词句,组成韦恩图,能使故事中表明个人观点,用事实来说话的方法直观可见:
文中,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并用一个事实来说明水的确很深:“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画韦恩图可习得,通过语言和体验的对比,通过事实来说话,证明自己的观点,推进情节发展,编写出有趣的故事的方法。
把画韦恩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迁移应用到阅读同类其他作品,例如:阅读《乌塔》,画出《乌塔》一文的韦恩图,就可以直观比较并清晰说出:对于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作者“我”“中国家庭的孩子”和“乌塔”这个小姑娘本人的不同态度,表现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由此习得前后对比,用事实来说话的表达方式,并且迁移此图式进行写作构思。这便诞生了许多极富创造力的记事文和以事表人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导图如下:
《广场舞之王》
《运动健将》
应用韦恩图,我们可以直观地建立起用事实说话,并通过作比较,清晰说明事物,强调观点,表明事理的结构图式。这样的图式一旦在我们的脑中留下印记,我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其实就得到了思维的训练,为今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打下了基础。
3.画思维导图,学排比结构—编童话故事
通过思维导图的引领,我们可以拥有独立走进文本的思维工具。从此,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画出导图,感受和体验作家通过作品传达的独特情感、经验和认识,从宏观感受走向研读、认识作者细腻的表达,习得反映独特情感、展开奇特想象的方法,习得各种写作表现方式和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7岁小朋友读了《小蝌蚪找妈妈》《狼来了》《猴子捞月》等有语句或情节重复特点的童话故事书。看导图,便可直观掌握,将资料组合起来、重复运用相同语句、重复运用相近的结构、构思故事的方法。
迁移此法,积极展开想象,便可创编出许多精彩故事。
我们画导图辅助阅读的体验丰富了,就能养成积极思考、善于分析、乐于整合的良好素质,进而实现自身写作表达能力的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