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迁 [朝代]西汉
绘者:胡桓嘉
这幅图的中心图由一个拿着旗子,背后由柳树围着,脚下踩着荆棘的人构成。举着旗子的人表示驻军,而柳枝则暗示了驻军的地方是细柳。而荆棘又表示驻军的艰难、文帝在这里视察时的受挫以及先前荆门亦有驻军的事实。
第一部分:背景。第一个大纲主干由一根柳枝构成(暗示驻军于细柳),主要是讲这件事情的背景,其上的时钟表示时间,位置符号表示这几位将军驻军于何处。具体指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领奉命备战戍边,这大体就是事件的背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了文帝劳军,入细柳营发现与其他营不同,然后对周亚夫的能力、品行感到钦佩的故事。
第二部分:劳军。写皇帝劳军的情况,通过对比,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军队统帅形象。在图的左下方,“军士吏”后面有弓箭和刀的图案,以表示“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的情态。在它们的上方,画有两个人在对话,对应文中“天子先驱至”之后与将士们的对话。再后来,事件发展到了尾声,皇冠表示皇帝对此表示了认同与尊重,“乃按辔徐行”。相比霸上、棘门军将领的曲意逢迎,周亚夫的“请以军礼见”,更见后者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面对细柳军的挡驾、周亚夫以军礼拜见,汉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大为感动,并命人表达自己的敬意,表明汉文帝是一个胸怀宽广、深明大义的人。
第三部分,写劳军结束后皇帝和群臣的反应。具体记叙了皇帝和群臣对此事的态度,“嗟呼”一词,表达了文帝对将军周亚夫发自内心的强烈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真”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含义深刻,令人回味,而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所以画了一个风筝表示这种高度赞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