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理解 制胜销售流程① 机会分析(Opportunity)(1 / 1)

了解客户永远是销售过程中的思考起点。道理很简单,学问却很大,很多销售人员做了一辈子的业务,仍以为只要知道客户想买什么东西,就等于是知道了买卖,这在企业项目销售中,是个很危险的习惯。

充分分析项目机会及客户背景,有助于销售人员对项目迅速了解及定位,在作竞争比较时也有个基础锚点,并且有利于后续展开响应的策略及铺排执行计划。

一般的项目机会分析,可从三个背景来进行:

一、客户背景

以客户的营业基本信息为主,就是该公司规模、财务、生意。这些客户背景可通过官网、口头询问或自己公司的相关客户数据库等多方渠道去了解。

1.规模

●行业:客户所属行业别,常见的行业有银行、证券、保险、制造、电信、运输、医疗、公家、学校、军方……

●组织:即客户公司及分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组织阶层的上下报告关系

●人数:客户公司员工人数

2.财务

●营业额:客户公司一整年的营业收入

●毛利:客户公司的盈亏(即营业额减去成本)

●股价:客户公司的上市柜公开发行股价

3.生意

●产品:客户公司的主要销售产品

●服务:客户公司的主要服务项目

●模式:客户公司的核心活动、合作伙伴、产品定位,以及如何将价值传递给用户的商业逻辑与经营模式

二、专案背景

M.A.N.T.C.S.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简述缩写。销售工作非常注重这主要讯息的传递与接收,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很顺畅地说出这六项讯息,代表他对项目没有掌握,提出的策略当然也会有较高的风险。

必须注意的是,这只是初期讯息,在后续流程进行时,会再回头逐步完善这些关键讯息。

M(Money):此项目所编列的预算。

A(Authorized):项目的主要关键人,也就是所谓的决定圈。

N(Need):项目的需求,一般指的是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价格、公司能力……

T(Timing):项目的相关时程,例如建议书、测试、报价、议价、签约、交货、装机、验收、上线的时程,如此才能把对的事情放在对的时间上运作。

C(Competition):主要的竞争对手及相关动作,一般至少要提出前两个来做比较。

S(Strategy):针对前五项所提出的因应策略。

三、评估背景

商场上的决定,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既是投资,就得讲求投报率,所以在做一个项目之前,必须不停地反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专案真的会买吗?会赢吗?赢下这专案值得吗?要试着站在一个经营者的立场反复思考、回顾,而不是莽撞地一直往前冲,才会帮公司保持最佳的战斗力。

1.机会(会买吗?)

到底是不是个真案子?还是只是客户在请厂商做功课?有何支持证明客户非买不可的理由?例如:根据国家规定,该银行必须在何时之前完成XX系统,以配合政府的相关规定……

2.竞争(会赢吗?)

这只是WSP的第一个流程,只作初步判断,后续流程会有更深入的比较与分析。销售人员在项目开始时就要从M.A.N.T.C.S.简单判读出公司有无机会胜出,项目一开始也许不用很仔细,但必须抓出一些关键讯息。

3.报酬(值得吗?)

我在外企工作时,常看到很多销售人员一往无前地拼命冲杀,最后虽然是赢了案子,但赔钱不说,还答应很多自己公司无法做到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弄到可能遭罚款或项目无法验收,为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并赔掉商誉……这样的状况,比输了案子还惨。

所以,一个合格的专业销售人员必须先了解,公司赢了这项目会不会在将来发生潜在风险(譬如收不到付款、项目无法验收……),也要看看有无短中长期的附加商业价值(譬如能带来多少营业额、毛利或建立该行业之滩头堡,具有什么样的战略价值,后续能引进多少商机……),如此才可让公司的投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