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善用形容词与副词(1 / 1)

在开始讨论形容词与副词之前,我们不妨先一起阅读一则流传已久的冷笑话。

【版本一】

一对夫妇吵架。

丈夫说:“好了!好了!闭上你的嘴!半夜三更吵死人了!”

妻子说:“你说错了!一夜明明是五更,半夜应该是两更半,哪来的半夜三更?”

丈夫不耐烦了,甩了老婆一个耳光!

妻子尖叫:“半夜三更打死人啦!”

丈夫道:“早说半夜三更,何必挨打?”

【版本二】

一对夫妇吵架。

丈夫怒道:“好了!好了!闭上你的嘴!半夜三更吵死人了!”

妻子强辩道:“你说错了!一夜明明是五更,半夜应该是两更半,哪来的半夜三更?”

丈夫不耐烦了,甩了老婆一个耳光!

妻子尖叫:“半夜三更打死人啦!”

丈夫冷笑道:“早说半夜三更,何必挨打?”

看出两者的差异了吗?其实版本一与版本二的差别,仅在于版本二加上了修饰动词的副词,这些简单的副词,却让动作的“情绪”更鲜明具体。

再来看看两段同中有异的文字。

【叙述一】

大哥要回来了!接到消息的明玉匆匆地换上衣服,骑上脚踏车,急着回去与亲友分享这个好消息,阳光映照着她的容颜,风呼呼地吹起她的裙裾,她的心仿佛也随之飞上天空。

【叙述二】

大哥要回来了!接到消息的明玉匆匆地换上刚买的衣服,骑上脚踏车,急着回去与亲友分享这个好消息,阳光映照着她焕发的容颜,风呼呼地吹起她的裙裾,裙裾飘飘,她的心仿佛也随之飞上天空。

叙述一和叙述二内容其实相同,只是叙述二加入了几个形容词,与明玉的好心情交互呼应,强化了叙述一兴高采烈的心情。

就是这么奇妙,几个简单的形容词和副词,就让整个画面、情感更加鲜明立体。认识形容词和副词,视情况选择适合的词语来使用,就能使文字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

1.形容词、副词的基本概念

在介绍如何使用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形容词和副词。

(1)形容词

所谓的形容词,就是修饰名词的词语。例如,“紫色的”上衣、“愤怒的”表情、“诡异的”笑容、“倾颓的”屋宇、“无上的”荣耀……双引号中的词语,全部都是用来修饰名词的形容词。

(2)副词

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有二:一是修饰动词,二是修饰形容词。

例如,“痛”殴、“鬼”叫、“用力地”捶、“高亢地”说、“奋力地”游……双引号中的词语,都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的状态或程度,这就是修饰动词的副词。

至于修饰形容词的副词,通常是用来补充说明形容词的程度,例如,容貌“极”美、口气“很”凶、汤头“颇”鲜……这种放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的词语,也是副词。

词性的变化,是随着上下文句语义的变化及所修饰的词语不同而改变,只要掌握基本词性的概念即可,使用上不用过于拘泥。

2.水平联想(Brain Bloom)的妙用

如何找出最适合文章情境的形容词与副词?

方法相当容易,就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水平联想进行创意发散,然后选择最适合当下情境的词语。

步骤如下:

(1)将想要加上修饰的词语写在中心主题的位置。

(2)在主干的位置上写上想到的修饰词。

(3)选择最适合的词语。

【范例一】红色上衣

右图主题是“红色上衣”,在做完水平联想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修饰。

如果是描述参加喜宴的年轻女孩,或许可以使用“鲜艳的”“活力充沛的”“耀眼的”等词语;要写穿着不合时宜,或许可以运用“过时的”“土气的”“俗丽的”等词汇;若要让气氛显得灰暗,则不妨用上“老旧黯淡的”去描写。

除了择一使用外,也可以将性质相近、彼此有强化呼应效果的词语放在一起使用,例如,盈盈今天穿着一件色泽鲜艳的花俏红上衣,更显得明丽可爱;她穿着一件款式俗丽的土气红上衣,旁人看了都不禁掩嘴偷笑……

【范例二】跑

同样地,从右面这张中心主题为“跑”的思维导图去联想完之后,写作者可以选择适合叙述氛围的修饰语加以运用。

如果要表现悠然自得的情怀,不妨使用“怡然自得地”“不疾不徐地”“缓缓地”“有节奏地”;要彰显怒意,可以使用“杀气腾腾地”“怒气蒸腾地”;若要表示恐惧或发泄情绪,或许可用上“没命地”、“发狂地”等修饰语。当然,倘若时机合宜,也可以如范例一般,将类似的词语并列使用,以达到强化的效果。

前面两个例子,因为都是单一词语而无情境,所以联想起来天马行空,只要可以套上去的修饰语均可使用,但在正规写作上,通常我们的词语运用都必须符合文章叙述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联想时,应将重心摆在符合情境的词语联想上,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从脑海中“谷歌”出“不是忘记,而是想不起来而已”的好词语,让词语运用更繁复多变。

【范例三】离别时刻(情境)

从小,我就是祖父母带大的。在我还懵懵懂懂时,是祖父牵着我的手,指认这个崭亮未知世界的一切;在我举步不稳、跌跌撞撞时,是祖母扶着我,慈爱地握住将要绊跌的我的手。曾经,我以为,这样悠缓平淡却充满爱的生活会持续很久、很久,可是,就在那一天,大人们的决定,粉碎了我的梦……

我七岁了,该是准备上小学的年纪,据父母说,同龄的城市小孩早早就进入了各式各样的才艺班、补习班,不但学会了ㄅㄆㄇ,连ABC都学了一大串,准备赢在人生起跑点上,可是,生活在乡下的我,仍然竟日和玩伴们捉鱼、钓螃蟹,在泥地里鬼混整天,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某次父亲回乡下,我听到他忧心忡忡地对祖父说……

接下来有一段时间,父母回乡下的次数变得频繁了,他们不再像以往回来时总是强迫我跟在他们身边,对我问长问短,而是叫我到外面去玩,自己却和爷爷奶奶关在客厅里密谈;爷爷奶奶也变得好奇怪,常常望着我发呆,三天两头就特意煮我喜欢吃的菜要我多吃一点,有时还摸着我的头,又是叹气又是喃喃自语:“唉哟!真呒甘啊!不过也是无法……”

隐隐约约,我感觉到不安,总觉得有什么不得了的大改变即将到来。

长久的忐忑,无法改变席卷而来的无情现实,令我害怕的那一天仍旧到来。那一天,爷爷奶奶放开了总是牵着我不放的手,我伸手想拉住他们,却被爸妈紧紧捉住,力道强大得让我生疼。爸妈又骗又哄,要我挥手跟爷爷奶奶说再见,拼命号啕大哭的我,在瞥见爷爷奶奶闪烁着泪光的眼角时,却突然噤声了!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奶奶的双眼在对着我时,总是微笑着的,即使我再不懂事,闯了再大的祸,严厉训斥我的爷爷奶奶,眼中仍然是带着微笑的疼宠,带着呵护与怜惜。可是,这一次,呵护怜惜仍在,笑容却被悲伤取代,在那一刻,我模糊地理解到离别的锥心之痛,虽然那时我还没读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类深深触动灵魂共鸣的句子,但我的确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爷爷奶奶的伤心与他们蓦然显露的苍老。

我希望爷爷奶奶快乐,希望就算我不在他们身边,想起我时,他们仍然保有那两双曾经在我面前只显露微笑的双眼。

深吸一口气,我走上前,咽下哽咽,拉住那两双从小呵护我至今的手,牵起唇角,对祖父母露出(.)笑:“爷爷、奶奶,再见!不要担心,我会回来看你们,你们要开心、要笑哟!”

那是在我生命中,第一次,懂得伪装坚强,懂得笑着离别,为了所爱的人。

那一年,我7岁。

在《离别时刻》一文铺叙的情境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孙儿为了不让祖父母担心为难,勉强装出的一抹笑,笑容越是灿烂,为祖父母着想的爱就越是深沉。

当写作者营造出情境后,利用思维导图,揣摩词语就变得容易许多。下图联想的各个词语,都可以套用在这个情境中,至于最终选择使用哪个词语,就看写作者当下的语感及情绪而定。

利用水平联想增加修饰语,其实非常简易便捷,只要在写作时多用点巧思,挑选几个必须强化的词语进行修饰,就可让文字更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