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阶运用篇里,读者将掌握活用思维导图法的概念,包括展开树状结构时,扩张广度与深度两种模式的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Brain Bloom)与垂直思考(Vertical Thinking、Brain Flow)、对联想内容是否设限的自由联想与逻辑联想、双值分析(Dyadic),以及六顶思考帽的操作方式。
1.水平式的自由与逻辑联想
让思绪如花瓣般片片绽放,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水平思考,在思维导图法中的专有名词叫作“Brain Bloom”。水平思考可以拓展思考广度,使思考更具创造力。在进行水平思考时,所呈现的思维导图形式如下图。
Brain Bloom的每一个联想,都是从中心主题出发,所以虽然是同一个主题,却能够发展出不同的思考向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多运用水平思考能够提升创造力的原因所在。
在运用上,Brain Bloom可以分成自由联想和逻辑联想两种。所谓的自由联想,就是从中心主题出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和中心主题相关即可,不限制联想性质和范围;逻辑联想也是由中心主题出发,但所想到的事物,除了与中心主题相关之外,彼此之间还必须同属于一个逻辑之下。
什么叫作“同属于一个逻辑之下”呢?简单来说,就是除了中心主题这个“先天条件”之外,逻辑联想还会有一个“附加条件”。举个例子,我们以“运动会”为中心主题,Brain Bloom的自由联想只要和运动会有关即可,但逻辑联想却还要附加一个条件,如果附加条件是“比赛项目”,所有的联想就必须与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关;如果附加条件是“场地”,所有的联想就必须与运动会的场地有关;如果附加条件是“举办”,那么所有的联想就必须与运动会的举办有关。
下面两张图就是以“运动会”为中心主题,分别进行自由与逻辑联想的可能结果。
左图的自由联想,每个联想虽然都和运动会有关,但彼此之间并无显著关联;右图的逻辑联想,不但和中心主题相关,彼此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运动会比赛项目”的逻辑之下。
2.垂直式的自由与逻辑联想
按照一定思维路径所进行的思考方法,在思维导图法中的专有名词叫作Brain Flow,一般称为垂直思考。当思绪蜿蜒如流水,滑过之处便留下一条漫漫的思考轨迹,而绘制Brain Flow,便是试图在轨迹溜过的瞬间,用文字留下记录。它有助于我们层层推演,深入思考,也让我们更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用思维导图进行垂直思考时,呈现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同样地,Brain Flow也可分成自由联想和逻辑联想两种。
玩过成语接龙吗?回想一下,成语接龙的游戏规则,是不是要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和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音同或音近?例如,罄竹难书→书空咄咄→咄咄逼人→人云亦云……
Brain Flow的自由联想,原则和成语接龙异曲同工,但它更自由。不用成语、不限字数,由前一个事物所引发的任何联想都可以接在这个事物之后,只要联想者能说出前一个事物与下一个事物的关联即可。这样的联想,有助于创意和记忆。假设我们以“旅行”为中心主题进行自由联想,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如右图。
从旅行想到了搭乘飞机,从飞机想到了天空,从天空想到了在天上飘浮的云朵,从云朵的形状想到了可怕的幽灵,从可怕的幽灵再想到那深埋的怨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后一个事物联想的引发都和前一个事物有关,但和再前一个事物已无关联,这种联想方式,便是Brain Flow的自由联想。
至于Brain Flow的逻辑联想,则是抓住中心主题某一角度“穷追猛打”,直到它山穷水尽,让背后的问题、价值、后果或意义无所遁形。换句话说,这样的逻辑联想,可以让我们把锁定的角度想得很彻底。
Brain Flow逻辑联想的核心精神,就是“不断回顾”,不但回顾前一个词语,还要回顾第一阶(主干),也就是当初切入中心主题的角度。同时,联想还要与中心主题相关,思考才能紧扣主题,层层深入。
如果同样以“旅行”为中心主题,以“飞机”为切入的角度,Brain Flow的逻辑联想延伸出的样貌会和自由联想大相径庭。
从旅行想到了搭乘飞机,从搭乘飞机想到了应该要携带行李,搭飞机前行李要通过海关检查,海关检查出不得带上飞机的违禁品,这个违禁品有可能使机上乘客被视为恐怖分子。逻辑联想的思考不停前进,但路线始终对“飞机”不离不弃,而且仍然和中心主题“旅行”相关。
这种不偏离中心主题,联想和第一阶及前一个词语环环相扣的思考方式,便是Brain Flow逻辑联想的要诀。
3.双值分析
面对两难情境,不知该如何抉择时,双值分析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种方法又称富兰克林分析法或理性分析成交法,在思维导图法中常以二元(Dyadic)分析法称之。
Dyadic在思维导图上的操作方式,是将所面对的两难情境,写在中心主题的位置,接着右边主干写上YES,指的是“如果这样做”;左边主干写上NO,指的则是“如果不这么做”。写完之后,接着一层一层进行优缺点分析,将所有利弊通通罗列出来进行对比,通过优劣的比较取舍,得出最终结论。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今天有一个学生进了新学校后,发现志趣不合,很想要休学,却又害怕休学衍生的种种问题,那么他就可以用Dyadic来进行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可能如下图。
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该生认为休学的优点主要有三点:可以找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可以整天打电动没有学校束缚,还可以不用读书。缺点则是没有学历,可能导致工作机会减少,且失去了学习及和同学相处的机会。
至于不休学的优点也有三点:可以继续学习,以学生身份说“我不会”或犯错都是可以被包容原谅的,而且不用担心钱的问题。缺点则是功课压力大、考不好会被骂和生活很无聊。
将自己会在意的优缺点都写下后,依在意程度给予一到五分的分数,越在意的事项分数越高,接着分别将YES的优点总分减去缺点总分,NO的优点总分减去缺点总分,最后得分较高的那边,可能就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Dyadic的最大用处在于训练双向思考能力,避免情绪性的直觉抉择或人云亦云,善用Dyadic,可以增强思辨能力,避免偏于一隅;但它在使用上也有其限制,例如,可能在评估时考虑不够周到,导致部分因素未被列入等,所以,Dyadic所得出的结果,不是科学化的数据,只能作为决策的参考,不能当作唯一的标准。
4.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所提出的一种水平思考模式。
什么叫作“六顶思考帽”呢?简单来说,就是设定六种代表不同思考方式的帽子,以颜色来区分思考方式。在思考、讨论事情时,我们必须假设自己正戴上某种颜色的帽子,当戴上某种颜色的帽子时,我们就只能扮演那顶帽子所代表的角色。
这很像我们传统角色扮演的游戏,所不同的是,它只有六种角色,而且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思考方式是固定的。
这六种颜色分别是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绿色及蓝色。
白色代表客观、中立。当戴上白帽后,我们只能说出客观的事实、数据,在搜集数据以汲取信息时,必须戴上白帽。
红色代表情绪、直觉。一旦戴上红色帽子,我们允许情绪性的宣泄、批评,或无法以逻辑解释的直觉。红帽的目的,乃是为了让隐藏在每个人观看事物背后的情绪及价值观有合理表达的机会,避免情绪因缺乏合理出口,在讨论的过程中出来搅局。
黑帽代表负面、否定。但它的负面、否定并非情绪性,而是针对事实提出理性的批判质疑及评估风险。
黄帽代表乐观、愿景。戴上黄帽时,我们必须以正面的角度看待、评估事物,找出可行性及机会,即使是投机的想法,只要有可行性,都可以被提出。但它的乐观、愿景后面必须有一定的逻辑,若成功的概率不高,必须在方案后面注明是乐观建议,否则就会掉入红帽盲目乐观的情绪陷阱。
绿帽代表创意思考。戴上绿帽时,我们借由刺激,不断转移、跳脱惯常思考方式,试图找出新的替代方案。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思考流畅无碍时来个“创造性暂停”,让思考切入绿帽模式,试着思考若是不照目前的模式走,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要特别注意的是,绿帽和黄帽不同,绿帽提出的方案强调转移、创意,黄帽则是找寻方案的建设性和可行性。
蓝帽代表控制、冷静、统整。讨论开始时,我们常用蓝帽来制定步骤、界定问题、指派思考任务;在讨论过程中,蓝帽负责监督思考是否集中在焦点;在结束时,我们则常用蓝帽来统整前面的看法。
六顶思考帽出现的顺序,可以视需求不同而调整,也可以反复出现,更可以只出现某几顶,但“面对新点子,黄帽应永远先于黑帽登场”。这种以问题为出发点,从各种角度探讨可能性的思考方式,与思维导图从中心主题出发,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概念相类似,此方式常被运用在企业会议的创意开发及问题解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