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诗词曲背诵四“步”曲(1 / 1)

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关键在于你要深入理解和思考诗词的内在逻辑,并且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并且表示出来,这个思考和画图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为你总结了运用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的锦囊妙计——古诗词曲背诵四“步”曲。

古诗词曲背诵四“步”曲

步骤一:理解为先,明重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疏通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内容,弄清楚整体内容是什么,每句诗都在写什么。

步骤二:划分脉络,定主干——划分出整体结构层次,以关键词的形式概括出相应内容并写在每条大纲主干上。

步骤三:化整为零,巧提炼——将整个句子拆解成一个个小单位,先找名词,然后看看是用哪些动词与之勾连,最终提炼出能够让你记忆深刻,最能表达原文大意并且能够提示重要内容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以“名词和动词”为主,放在内容分支上,一些抽象的关键词可以直接用简单的图像来表示相应的含义。

步骤四:图像辅助,出画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重点易忘处添加图像元素辅助记忆,产生画面感,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总结:高效背诵四“步”曲,诗词导图常相伴。

有人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学诗词更是这样一个道理。比起一行一行的文字,我们通过思维导图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你亲近诗词,更顺畅自然地理解诗词里的深意,比如这首《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通常情况下,你在学习的时候,大概只知道这首诗是陆游写的一首游记的诗,然后就开始哇啦哇啦背诵起来。这样学诗,有点像吃一块干瘪的面包,无法对诗词引起兴趣,更别说懂诗爱诗了。

下面我们就以这首7年级下册陆游的《游山西村》为例,教你如何来绘制背诵的思维导图。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这首诗大致的意思: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之年会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戴简朴,古代的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这样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门。

第一步:理解为先,明重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疏通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内容,弄清楚整体内容是什么,每句诗都在写什么。

通过阅读原文,了解具体文意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后,我发现在这首诗中,诗人紧扣诗题中的“游”字,是剪取游村的片段,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深入刻画来体现“游”字。这首诗中心图绘制的是诗人陆游游山西村的画面,重点突出“游”字,整幅中心图表现出诗人游兴十足,游意盎然。

中心图

第二步:划分脉络,定主干——划分出整体结构层次,以关键词的形式概括出相应内容并写在每条大纲主干上;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期待再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都以“游”字贯串,并把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所以全诗具体结构脉络如下:

首联:农家(出游原因)——丰年足食;

颔联:村外(出游途中)——优美景色;

颈联:村内(出游见闻)——古朴民风;

尾联:希望(出游所感)——随时做客,体现了流连不舍之情。

(注意:这一步骤为了平衡整幅导图的布局,需要在脑中构建即可,无须画在思维导图上)

大纲主干

精准概括

第三步:化整为零,巧提炼——将整个句子拆解成一个个小单位,先找名词,然后看看是用哪些动词进行连缀的,最终提炼出能够让你记忆深刻,最能表达原文大意并且能够提示重要内容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以“名词和动词”为主,放在内容分支上,一些抽象的关键词可以直接用简单的图像来表示相应的含义。

首联:农家(出游原因)——丰年足食

其实在你平时的学习中,纯文字版(关键词和逻辑结构)的思维导图其实已经足够用了,但如果你还能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添加图像语言,使之产生画面感,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例如,“腊酒”指的是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是浑浊的意思,所以“腊酒浑”直接用一坛贴着“腊酒”标签并标明“浑”字的美酒表示;“丰年”直接用“一筐丰收的谷物”表示;“留客”中的“留”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颔联:村外(出游途中)——景色优美

“疑无路”中的“疑无”用“疑问的表情和叉号”表示;“又一村”中的“又一”用“+1”表示,简洁明了。

颈联:村内(出游见闻)——民风古朴

“追随”直接画了长着脚并指向春社的红箭头表示。

尾联:希望(出游所感)——随时做客,体现了流连不舍之情

“拄杖无时”画了“拐杖和画叉的钟表”表示,“夜”直接画在了闪闪发光的星星里。

第四步:图像辅助,出画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重点易忘处添加图像元素辅助记忆,产生画面感。

首联:农家。“足”字本身是备足的意思,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热情好客的风尚,为了便于记忆,画了个“脚印”代表“足”。“豚”这里是猪肉的意思,所以画了“猪”表示。

颈联:村内。“箫鼓”直接画了乐器箫和鼓,“衣冠”直接画了“简朴的衣服和帽子”;“古风存”指的是古代的风气仍然保存,这里的“存”直接画了“存钱罐”表示,补充记忆“存”字。

尾联:希望。“乘月”直接画了个月亮,“闲”本身是“闲游”的意思,所以画了卡通版的陆游在闲游,同时为了方便记下该诗句中的“从今若许”,就在他手上画了两面分别写着“从今”和“若许”的旗子,起到提示作用。

古诗词不用背,画完自然会。因为思维导图能够建立起文字和画面之间的联系,把零散的内容结构化,结构是古诗词的骨架和筋脉,学会在有限的框架中生出无限的想象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正所谓“诗有恒裁,思无定位”。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呈现古诗词的外在结构,即形式框架,以及内在结构,即情感流程、层次推进、要素关联等。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古诗词,背诵得更快,记忆得更牢,理解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