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诗词曲学习全攻略
我们常说:诗(包含词和曲)言志,诗蕴情。古诗词是文学浩空中的一轮明月,它以优雅的清辉渗入人的心灵,本身就具有一种塑造人心的力量。
如今,中华古诗词的学习越来越重要。想在语文学习中拔得头筹,需要用传统文化及语文思维武装自己。用思维导图背诵古诗词,是把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诗词与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的思维技术相融合,让你在思维导图的严密逻辑和可视化思维中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随着阅历的增长,你会突然发现,古诗词最大的作用是滋养心灵。正如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说的:“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
翻越生命的千沟万壑后,总有一首诗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人生。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
在这些特定的时候,唯有这些诗词,能用最短的语言传递出最恰如其分、真挚的情感。
古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精神家园,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还乡之喜;“磨损胸中万古刀”的不平之怒;“不思量,自难忘”的悼念之哀;“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游春之乐。它们像一本本心灵相册,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走进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
谁不想让自己能够“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当与早春美景不期而遇时,别人还在说着“太漂亮了”,你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简直不能更“酷”了!
这也是为什么希望你能够学习古诗词,懂得品读古诗词的原因了。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你咿咿呀呀,跟着诗词的音律,像儿歌一样,背着玩。可到了小学中学,当诗词遇上了考试时,学古诗词变成了一项任务。来来回回背,背了错,错了背,背诵古诗词成了你的烦恼和负担。我身边的好多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那时我就在想:背诵古诗词能不能像看动画片一样,让你着迷?能不能像说话一样,让你脱口而出?
这时我遇到了思维导图,它是一种辅助古诗词记忆和理解的有效工具,最终可以让我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把古诗词背下来,并且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
背诗,不如懂诗;懂诗,不如爱诗。愿你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在快乐绘制中,推开古诗词的大门,走进诗人的人生,感受到简单几行诗句背后,承载的丰富的情感表达,最终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众所周知,记忆是学习古诗词的前提,将记忆、理解融汇到自己的思维里,从而真正做到理解、感悟和运用,才是学习古诗文最终的目标。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考对古诗词阅读的具体要求。
理解——诗句能够读懂,诗词能够理解其主题与情感。
感悟——读过诗词以后产生的感想和感受,属于阅读的浅层次收获。
运用——将所读的感情运用到阅读其他诗歌中,最终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当你一边看着古诗词原文,一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你理解和记忆,这其实就是古诗词信息在大脑中被存储、解读和提取的过程。因为古诗词信息本身不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而是像一张大网一样,相互紧密联系的,而思维导图恰恰能够呈现出这些信息点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如果你在背诗词的时候能够回想起你亲手绘制的这张思维导图,那么在你自身的记忆网络里很多模块化的记忆都能被深深地唤醒,真正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