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阳光极好,我打开张晓风的散文集《初心》,开始这场爱与温暖的旅行。这是我极度迷恋的旅行开场白,书、风景、远方,偶尔会有阳光落到打开的书页上,明晃晃的,犹如打马而过的光阴,落在心中,浅浅的涟漪过后,仍旧波澜不惊。
开往上海机场的大巴车有些颠簸,看了一会儿书,眼睛就开始涩涩的。前些天苏州很冷,重感冒始终没有好,我只好合上书,打开手机听几首日语歌。熊木杏里的歌声在耳畔响起,她干净的音色,犹如少女时代的梦。
轻轻靠在车窗上,风景一点点倒退。时而是江南民居,时而是高楼大厦。人在旅途中,很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比如,一束阳光恰好落在你的发梢,偶然跳入视线的一丛野花,甚至,仅仅是途中那无声的光阴,都会碰撞出诗行。
很多时候,我站在陌生的城市,会忘了自己身在何方,有些景色似曾相识,有些时候又陌生无依,但无论哪种感情我都珍惜,因为,这就是旅行的奇妙之处。一路上有喜悦,也有孤独;有相遇,也有告别,但归根结底,旅行给予我更多的是心的辽阔。
01
泰国时间晚上十点半,飞机降落在清迈机场。几个小时的飞行,手中的书看了四分之三,有轻微的耳鸣感,眼皮上下打架。走出机场,黑色笼罩着天空,霓虹装扮着大地,在夜色里等待接机人,在心中默默说了一句:“你好,清迈。”
晚上住在山甘烹的一个乡间民宿。从机场到民宿,窗外是无尽的黑和星星点点的光亮,恍惚间,我以为这是在故乡,安宁而静谧。
在这样的黑夜里行驶了许久,车子拐进一条小巷,停在民宿门口。下了车,映入眼前的是木质的房子、开花的树、古朴简洁的装饰。昏黄的灯光把夜色渲染得迷离又浪漫,大概是在乡间的缘故,星星似乎也明亮了许多,青蛙“呱呱”、虫儿“唧唧”地叫着,让人感到心安。
在路上越久,越会模糊故乡和远方。在异国找到儿时的记忆,仿佛踏上故土,而有时又感到陌生。人从出生起,便如风中的纸鸢,故乡握着纸鸢的线,只要有风,纸鸢就会飞远。但无论纸鸢飞得多远,线一扯,它就会跌落到出发的地方,留万千思念随风飘散。
在清迈的乡间,我似乎望见纸鸢那头,轻轻拉扯出美丽的弧线。深藏的往事被打开,这样的初相见,一定会谱写出美丽的诗篇。
02
在乡村的清晨,伴着第一声鸡鸣醒来。
许久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好像是从幼年的往事里传来的。记忆拉开帷幕,光阴似乎还未走远。
同样的乡村清晨,窗外露出鱼肚白,透过木窗可以望见种在院子中的一棵枣树。听妈妈说,那枣树是我出生那年爸爸种下的。那时没有专门的鸡窝,鸡也自由自在,白天在村庄里到处转悠,晚上回来就卧在枣树上休息。
清晨的阳光,鸡是最先感知到的,还在做梦的我常常被它们吵醒。我曾怨过它们,惊扰了我的美梦。一晃十几年,我离开了小村,清晨都是被闹铃声叫醒,倒是开始怀念起那单纯干净的旧时光,怀念起那一声声的鸡鸣。
我起身,拉开白色的窗帘,让阳光落在木屋的地板上。赤脚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繁盛草木,想着曾经的那个小女孩。那时,她也是这样深情地望着窗外,不知道天有多高,梦有多远,总想着窗外的世界,一定有七彩的虹和浪漫的遇见。
这是来到清迈的第一天,所有的美好,正慢慢拉开序幕。
清迈的清晨,时常会有虔诚的居民在路边给僧侣布施。每一种信仰,都有它的坚持和值得我们敬畏的地方。后来听说,这里的僧侣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他们的斋饭都是民众布施的。
人生一世,皆为修行,只是,有的人修行在佛前,有的人修行在生活。
我看到僧侣赤着双脚走来,安静平和,在胸前用双手托着钵。他们的眉目间流露着慈悲,我望着他们,心中有刹那的触动。就像人与草木的情感,很多时候,一刹那,就是永恒的记忆。
我把食物一点点放在他们的钵里,同时也把我的祝福放在了他们的钵里。其实,我一直很不解,他们为什么会赤脚走过来。尽管清迈的冬季并不冷,但这样走来,一路会遇见沟渠,会遇见石子,会遇见难走的路吧?后来,对这个问题我依旧没有答案,但我想,人生,不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吗?无论你有没有鞋子,都要经历沟渠、石子和艰难的路。
布施结束后,我们静坐着,听僧侣们诵经祈福。他们以他们的方式,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把祝福送给我们。布施,对僧侣来说,是信仰,对民众来说,是祝福的寄托。那对待生活的虔诚和敬仰,大抵就从这美好的清晨开始吧,一日日,一年年,延续下去。
03
我喜欢花草,喜欢山清水秀的村庄。吃过早饭,我们开车向山中行驶。盘山公路两旁,是葱葱郁郁的花草林木。我一直望着车窗外,生怕错过沿途的风景。一会儿偶遇一株叫不上名字的花树,一会儿偶遇一片绿林,一会儿又偶遇一座山中小院儿,这些风景,都让我心生欢喜。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车子停在一座小山村。这里盛产咖啡,居民不多,家家有花。
清晨的雾还未散去,村庄里都是湿漉漉的气息。偶尔会看到几个村民,从远处的山路上走来,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笑容亲切。
村长是个很热情的男人。据说,他年轻时是吉他手,还开过飞机。关于开飞机这件事我并不清楚,但晚上时,我真的听到他边弹吉他边唱泰语歌,歌声十分动听。
他给我们讲村庄的历史,带着我们参观村庄。走到村头的时候,遇见一户外国人,闻到满屋咖啡香。母亲专注地挑拣着咖啡豆里的杂质,父亲向我们介绍着咖啡豆的制作过程。采摘、晾晒、脱壳、烘焙、加工。每道程序,都需要有匠人之心,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出醇香的咖啡。
这一家人现场为我们磨咖啡,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浓烈馥郁,让人迷恋。我还是第一次喝到这样的咖啡,入口微微苦涩,苦涩后是回味无穷的香。
告别那一家人,我们回到村长家吃午饭。我再次被村庄里植物的美震撼。那是一座古旧的小院儿,院墙是用篱笆扎的,门前种着炮仗花。说是门,其实只是用篱笆扎成的敞开的拱形。炮仗花开得迷人,那一簇簇的花儿,实在太多了,落了一地。我站在炮仗花下,多么希望自己就生活在这样的小院儿里,远处是山,近处是花,屋外诗意,屋内温暖。
瞬间的灵感让我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被这一院的花惊艳, 我对山清水秀的村庄小镇素来有深情。 一院花开,朝朝暮暮,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样的幸福呢? 其实,幸福说到底只是灵魂的寄托, 有人把灵魂交付给海市蜃楼,有人把灵魂交付给青山绿水; 有人把灵魂交付给名利富贵,有人把灵魂交付给爱和自由。 但我知道,无论交付哪般,只要内心无悔就是最好的选择。
村长夫人做了当地特色的面给我们吃。吃过午饭,我们去徒步。面对郁郁葱葱的密林和陡峭的山崖,我不免在心里打了个寒战。担心遇见蛇虫,担心某一步踩空摔倒,可有些事情,你不做,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
我开始欣赏沿途的风景,踏入山林前的恐惧早已不复存在。落日下的丛林,偶然遇见的花草,咬开丝丝甜甜的红果。越过山峦,看见瀑布飞流直下,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所有的美好,都在那一刻不期而遇。
晚上的山谷派对,我听到了村长的歌声,当年弹着吉他唱着歌的少年,在这个夜晚,似乎又回来了。泰国歌曲一首首地听,吉他、手鼓敲起来,就连水塘里的青蛙都跟着我们打节拍,“呱呱”“呱呱”,这是专属于乡间的民谣。
夜深,凉意袭来,我们互道再见。
山间的月色仿佛也在说着:“晚安。”
04
清晨推开窗,有风掠过门前的樱花树,吹落一地花瓣。不由得想起“落英缤纷”这个词,望着地上的落花和风中的花瓣,心也跟着疏朗起来。
我对山林村庄的情结,在这样的清晨打开。曾有读者对我说:“小隐,你让我明白了何为岁月静好。”我回她浅浅的微笑。许是性情使然,素来对热烈、闹腾的东西很拒绝,对青山绿水却非常钟情。我梦想过诗意栖居的模样,安静、平和、慈悲、素心,与泥土自然为伴,有花儿可种,有人可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此刻远山蒙蒙,推窗便能闻到花香,正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太阳慢慢地穿过云层,阳光落在山林间。我喜欢这样悠然的生活,望着蓝天白云、远山绿树,我坐在吊椅上,内心有许多感动。人生本来匆忙,我们努力地向前,不知疲倦,亦不过是为守候这一片晴空、一抹闲暇。
其实,快乐就好。
快乐的方式有很多种,这样的静好,恰好就是适合我的方式。
05
下午离开小村,我们来到传说中的大树咖啡店。据说,这是来清迈必去的地方。开始我对此不以为意,到了之后却被深深震撼。
这棵树很古老,我估计有几千年了。枝条伸向远方,粗壮的树根稳稳地屹立在山坳中。就在这棵树上,竟然开了家咖啡店。远方的山,脚下的崖,风掠过发丝,一杯咖啡、一份甜点,时光便慢下来,可以花一整天写一首诗。
这样一棵大树,从山坳中发芽,到长成如今的模样,一定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然而,它始终屹立着,任岁月风蚀却更加坚忍。我们的一生亦如大树,会有阳光和雨露,还会有风霜和雨雪。这些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养料,能帮助我们成长。
晚上回到山甘烹民宿,夜幕像无名的流浪诗,我们都是诗里的词句。
那天,我们赶上了清迈一周一次的夜市,几行人一拍即合,相约去逛逛。车子在黑夜里行驶,夜风很凉,仿佛有故乡的感觉。
城市的夜市,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手工艺纪念品,卖唱的街头艺人,杂技表演……这俗世的热闹,把生活的活色生香演绎得淋漓尽致。
我在小摊儿上淘到几个手工佩饰,准备送给国内的朋友。为自己选了一个手工鱼挂饰,是第一眼就爱上的小鱼,精致又朴素。对于我而言,这条小鱼饱含着手艺人的情怀,以及这座城市留给我的纪念。
夜渐深,热闹归于寂静,人也散去。我们坐在回程的车上,路灯星星点点,与这座城市道一声“晚安”,在心中与它约定好下一次的碰面。
很多时候,我站在陌生的城市,会忘了自己身在何方,有些景色似曾相识,有些时候又陌生无依,但无论哪种感情我都珍惜,因为,这就是旅行的奇妙之处。一路上有喜悦,也有孤独;有相遇,也有告别,但归根结底,旅行给予我更多的是心的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