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情绪压力会缩短我们的寿命(1 / 1)

本章提示

60岁、70岁、80岁并不是理想中的黄金岁月。这段时期充满了情绪压力,这都得归咎于经济和工作的不稳定,儿女的疏离,对健康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没有朋友,住宿条件差以及社会大众的漠然。许多我们以为是衰老症状的疾病实际上都是由情绪引起的,其中生长激素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果你还年轻,那就为了以后培养情绪平衡,即是说,乐观的性格——从现在开始。为老年时的经济和住宿规划。培养新的兴趣,以防你在退休后无事可做。

如果你已经老了,你可以从内心着手获取满足,即使外在的环境并不顺利。适应不可避免的事情;老朋友离去就去结交新朋友。保持思想的灵活多变;不要斥责年轻人;穿戴整洁;保持心情的愉悦;笑脸迎人。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但别让自己知道你有多累。至于面对死亡——难道不是所有人都要面对么?

情绪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情绪性疾病在各个年龄层都跟普遍,但在垂暮之年时它会越来越突出,在这个阶段,人生的船舶应慢慢地停靠在一座沉静简单的港口,而无需出航乘风破浪。年老的人需要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以这句话很有道理。另一方面,有许多人不能很好地面对年龄的增长,不过面对生活的其他变化他们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而且这种无能为力会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发明显。

情绪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我们这个世纪出现的新现象。这个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现今老年人面对的压力是空前的。几千年来,年长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纹丝未变。公元前4世纪年长者的生活条件与公元19世纪的相比毫无差别。可今天年长者的境遇就和100年前的大为不同了。再一个五十年,这种差异甚至会更大。

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变化就是65周岁以上的老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激增了。1900年,这个年龄层的比率是5%。而今天,11个人中就有一个65周岁以上的,到了1980年,这个比例会涨至七分之一。

“衰老”通常都是情绪性疾病

年老时产生的功能性疾病可能是早年出现过的任意一种,但渐渐地它便会有自己独一的模式。因为年老时期普遍的情绪表现为不安(对经济、健康以及未来),担忧、失望、挫败等等。

记得在第三章我们说过,这些情绪会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作用于关节、动脉以及肾脏。也就是说,生长激素的作用就是老化效果。

目前我们还未有一种方法来判断年长时期的退化性疾病有多少是由情绪引起的,不过很有可能是很大一部分。退化性疾病长期而缓慢地削弱健康,如果没有它那年长者的生活就会变得舒适而活力,生命的最后一段路途也会走得更加开心和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从1900年开始,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而65周岁以上的这组人是其中唯一的例外。任何65以下人的寿命与1900年的同龄人相比都有所增长,但65岁之后,一个人的寿命就不见得会比100年前的同龄人长。尽管现在没有老人会因肺炎或其他感染病而死亡,而且退化性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比20年前活得还要长,但上述现象仍为事实。这仅仅意味着退化性疾病的影响在我们这个时代加重了,而原因就是因为情绪压力的增加。

我们本以为老年人身体的变化是自然的衰退迹象,但实际上这大多都是情绪性疾病。虽然乍一看,这很难相信。不过让我给你举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

乔治(George W)的故事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老年时期的典型情绪是如何导致退化性疾病的,以及改善情绪后,身体衰退现象又是怎样好转的。眼见才会为实。

我是由乔治的医师,圣·弗朗西斯科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鲍曼医生(K.M.Bowman)引荐给他的。83的乔治在圣·弗朗西斯科老年之家的剧院工作。他是舞台经理 ,那天晚上他正在为剧院即将上映的舞台剧作准备。我看到乔治的精神就如60岁一样有活力,能看得出他真的很享受这份工作。

“乔治,”鲍曼医生说,“把你的双手伸出来。”

乔治伸出手。他的双手都轻微地颤抖了一下,尤其是右手,不过还是不太明显。

“两年前,你的双手抖动得有多么严重?”鲍曼问道。

于是乔治剧烈地抖动起双手做以说明。

“他可没夸张。”鲍曼说。

接着,他跟我说了一个故事。2年前他第一次见到乔治时,乔治和他的儿子及媳妇住在一起。他因病在床已经6个月了;他双手抖动得很厉害甚至连饭勺都拿不起来;他太虚弱了,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乔治年轻时在百老汇做过舞台经理。他工作成绩优异,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乔治只有一个孩子,一个男孩,他在长大后便搬去了西海岸(West Coast)。当乔治48岁时,他的妻子去世了,另一边剧院的生意也萧条了很多;他的一些表演都没成功。由于种种原因,乔治开始酗酒,结果丢掉了自己坚持了23年的工作。从那时开始,他便流转于各个工作,有时会管理一些小型昏暗的舞台,不过通常都只是一些舞台助手的工作。

72岁的乔治穷困潦倒,他儿子给他寄了一笔钱资助他来圣·弗朗西斯科。乔治搬去那里和儿子一起生活,可对他来说乔治已然变了一个人。他不再讲究卫生;生活方式也大为改变。我想一开始他的儿子和媳妇曾试着让这位老人开心。但后来,他们的关系就恶化了,尤其是他的媳妇对他更是无法忍受。乔治知道他在这里不受欢迎。这个城市是陌生的,他在这里一个朋友也没有;仅有的几家合法剧院里没人想雇佣他;于是乔治开始苦恼了;他衰老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他便一病不起。医生来过一两次,说他是动脉硬化,是衰老症状。

后来鲍曼医生偶然来给看病。他给乔治检查完后说,“我们在民众之家刚刚有一间老年剧院完工了,那里的舞台很棒的。我们需要一个百老汇的舞台经理。我想推荐你去。”

乔治惊喜万分,但他觉得自己的病痊愈的机会很小。他的儿子和媳妇甚至比他还要没有信心,但内心他们还是很高兴能免除照顾乔治的麻烦。

他被救护车抬走了,然后坐在轮椅上被送去了剧院。2个星期后他便站起来了,又过了2个星期,他就活力四射了。从这以后,他身体恢复得很迅速。

在民众之家里,伯曼还另外给我介绍了至少8个人。他们也有与退化性疾病抗争的经理,而且成效跟乔治比不相上下。

年老时期退化性过程的出现不仅是“自然衰老”也可能是情绪压力的作用。这一观点需要事实来证明——如圣·弗朗西斯科老年之家。对一般人来说,改变导致年长者身体退化的压力环境是很难的。

圣·弗朗西斯科老年之家与其他的老年之家有着本质的差别,特别是和那些毫无新意又花费巨高相比。这种场所在很多国家都有。而圣·弗朗西斯科老年之家的指导思想则是有家有事,家为老年之家,事为老年人之事。图书管理员,蔬菜经销商,工程师,水管工,舞台经理不仅是这里的居民也是他们行业的老将。他们旨在通过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基本服务而自食其力。

现代社会,衰老意味着什么

别以为现在衰老的含义还跟50年前一样。时代在变化,衰老所要面对的问题也在变。

经济不稳定

首先,就是经济独立的问题。你现在的生活水平有多好?或者说你到了65岁生活水平会是什么样子?美元在贬值,也就是说养老金在减少;高标准的税收;各个行业都不太情愿雇佣45岁以上的人;所以到65岁却无法自给自足的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现在普通的家庭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甚至只能勉强度日,更不用说存钱了。我们总是觉得明年我们就能开始存钱了。但唯一定时定量存款的就是金融家,银行家或是保险推销员。你也别羡慕。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大多数也是病情严重的功能性疾病患者。

65岁以上的人中三分之一没有自己的收入,75%的人的收入未达1000美元,这其中还包括了老年补助。如果小于50岁你可能会说,至少国家还给点补助呀。感谢上帝。至少这点钱能让你填饱肚子而不至于挨饿,至少这些钱能让你睡在**而不用沦落街头。假如了40岁了,你会想要靠救助金生活么?我敢跟你打赌当你65岁时你绝对不会喜欢这样的生活。

工作不稳定

愚昧之人的想法就是:“为什么这些老家伙不去找工作呢?”可他不了解在当今的劳动市场,一个年过45岁的人想要找份新工作是越来越难了。

有一个人60岁了。他是个模具制造工,技艺很精湛;事故率比年轻工人低很多,出勤率很高,他做出的钉子质量很好,在工作中也不会惹是生非。可是他还是找不到工作,尽管连医生也说他身体很健康。为什么他,为什么60岁以上的老人——不,50岁以上的——找不到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呢?

因为,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国度,我们推崇年轻人和稍稍年长的人(这说法很含蓄)。衰老是一件让人叹息的事,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然经历(上帝不允许不经历),我们莫名地希望它早点结束(这个阶段并不漫长);对于家中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这件事不会带来麻烦(很奇怪,他们想象不到自己65岁的样子)。

年长的人找不到工作。有些讲究效率的专家认为年轻人更灵活,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他没想过年长者可为公司注入更人性化的成分;他也不知道一个公司的人性化比效益更有价值。他没发现公司赚的钱已经足够供每个人(包括股东和管理层)生活了。

温饱解决不了,生活贫困潦倒并不是结束,衰老才刚刚开始制造麻烦。

与孩子的疏远引起的不安

家人们和老人之间的情感会变化。我还记得人人都 “尊爱父母”的那些日子。如果这是孩子最后能做到的事,那么他们一定会想了解自己年迈的父母是否安康。

现今,孩子们对家长的置之不理已经司空见惯了,看到父母能靠国家救助生活他们安心地呼出一口气;或者,如果父母让他们感到厌烦的话,养老院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些观点已经渐渐地被当今社会所接受,而且会持续几十年。

事实上,这对老人们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他们还记得正是这同一个人嗷嗷待哺,需要他们保护和时刻关心的岁月。可孩子们却忘了回报,就好像他们从来没得到过重视。父母为这些孩子而活。但他们又得到了什么?他们所爱的这些孩子们。谁曾回应了他们的爱?难道你不害怕么,有很多人的心受伤了(也就意味着对脑垂体的剧烈刺激)仅是因为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却被最爱的人狠狠地抛弃了。

错不仅在孩子

但这不只是孩子的错。每个人都有责任。孩子周围的每个人都把老人看成是他们的负担。慢吞吞地走在路上,慢吞吞地下车;是的,死得也慢。事实上,老人的确不被社会所需要。我们称他们为“麻烦”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在别无他法的时候将老人送进养老院,这就说明了我们真的不太关心这些老人。

别以为老人们察觉不到我们的想法;千万别以为这些做法和老人的健康没有丝毫关系。这就是我想让你们知道的。社会对老人的处置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要不就是孩子尊崇传统甘愿照顾他们,要不就是国家为那些已被社会淘汰的人提供足够的看护和管理。但这还不是刺激老年人的脑垂体以致其分泌生长激素的全部因素。

害怕生病

老年人总是觉得身体不舒服(假设是身体功能方面),他们害怕自己会彻底瘫痪而不能行动。一般的年轻人在得知自己要瘫痪2年的噩耗后一定手足无措。可事实上,我们医生几乎不会这样随便地向病人传达病情。那么现在,想象自己像老年病人一样,因为年纪的关系担心自己得了消耗性疾病,明天就会一病不起,而且这个病还无法痊愈!

可老人们表面却都很开心,也从来不提自己的害怕,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害怕死亡

另外——对你们年轻人来说,死亡似乎还很遥远——但对老人来说(他们总在想却从未害怕),死亡从未和他们靠得这样近。大多数生物,除非它是真的非常非常悲惨,都有活着的欲望。所以在那些个漫漫长夜,他们会想(很多都是失眠的老人)在前方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在等着自己。“如果我知道我将死在何方,我一定离那个鬼地方远远的。”但在老人们来说,这句话却勾不起半分笑意。这件“大事”就在前方;它会以什么形式又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呢?

失去朋友

老人还会碰到很多感伤的事情。曾经一起嬉笑怒骂的朋友,曾经在风雨中携手共度的伴侣,曾经向他们摇尾的狗狗都已不在了。你曾在寂静的深夜里孤零零地站在一方土地上么——你曾被浓重的孤独感拉入深渊么——这份孤独感好似在说:“这就是全部,再没有别的了。”如果你有一点,哪怕一点点能体会老年人的感觉。他们在暮年时孤独徘徊,找不到灵魂的归宿也不带离别的神伤。

你可能会想人生70、80、90年,一个人即使没有乐队高歌没有庆典祝贺,至少也要得到社会对他们一生功绩的赞美与认可。他们遵纪守法、养活家庭、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洗礼,然而子孙与社会发自内心而写下的悼词也会随时间而发黄变老。

老人糟糕的住房条件

接下来再列举一个给老人带来压力的社会因素——住房。50年前,社会中三分之二的老年人都住在乡下,现在大多数老年人都住在城中。由于这一变化,他们在小社区中能得到的关怀、友善以及邻里之情都不复存在。现在有一半的老年人住宿条件和生活设施落后,剩下的一半中有很大一部分也失落地认识到自己的养老金以及其他收入会越来越无法支付日益见涨的房租和物价。国家养老金每人每月只有几百美元,社会却指望老人们靠着这些钱维持温饱。这些收入能住的房子都是档次最低的,房间破陋不堪让人都羞于在这里招待客人。

这也是你要担心的事

对我们社会中大多数正在步入老年的人来说,年老是一段黑暗时期而非黄金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生的最后几年都是可悲的。那些目前还不到55岁的人可能在为自己的生活烦恼;不过当他们到了65岁,他们就知道真正的烦恼是什么了。

衰老带来的烦恼很严重,甚至具有极度的毁灭性。因此老年人的痛苦经常造成他们神经错乱而非简单的精神性疾病。20年前,精神病院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或中年人。正常的往往都是年长者。而现在,10个精神病人中就有4个是超过65岁的!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我们对老年人的苛刻足以让他们精神崩溃。这些病人通常被定义为“老年痴呆”。但是别忘了,他们是退化性痴呆,是由情绪引起的。精神病院老年人的比例的增长速度甚至比社会老龄化的速度还要快很多很多。

现在的成人几乎每个都能活到65岁以上。1925年,年轻人和老人的比例是20:1,现在则是11:1,而1975年,就会缩至8:1。你看,你迟早会老的!老要怎么解决老年人的问题呢?

你20岁或25岁或30岁:等你老的时候你要怎么生活?现在就是计划的时候了。

你40岁或45岁或将近50岁时:你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

你到60岁或65岁时:一切还来得及——你还有很长时间要活。

你到七十几岁或八十多岁时:内心的满足而非物质的,你仍然可以努力去拥有。

我们年老时会做些什么

有一点:不论你是20岁还是60岁,你越早对你老年时的生活有个成熟的规划,你的老年阶段就会越幸福。

老年的成熟和其他年龄阶段的成熟并无差别。也就是说,他作为一个个体生命,应当去享受一切,他的友情、亲情,他的工作,业余时间和这个美妙的世界。他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他善解人意,平易近人,尤其是对那些弱小的命运坎坷的人。最后他要懂得适时妥协,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盲目地反对或冲动地对峙。

最美莫过夕阳红

从现在开始就要维持情绪平衡

我们谈论过老人会碰到的困境。但他们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些困境。目前,老人最大的问题——应当说是75%的问题——就是他们年轻时的情绪状态终于逮住了他们,每个人在65岁之前都会如此。一个人在他20岁时所有的情绪反应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明显。一个“非常亲切”的老人他在这一生十之八九都是这样善解人意。一位牙尖嘴利的老妇人,对生活平凡的各方面都报以批判的态度,她在40岁也是如此,20岁时虽然迹象并不突出但也不会差别到哪去。除非我们用意识控制情绪,否则我们在老年时的情绪状态即是我们早年性情经过岁月过滤而沉淀下来的本来面目。

所以,不论你是20岁还是60岁,一切都不算晚。你可以友善亲切,宽厚待人,你可以开心快乐,你还能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身边平凡简单却不失乐趣的小细节。

一生中,我们都有一种选择——不管你是20岁,40岁,60岁或是80岁,这个选择都是一样的。除了一点:到了80岁,我们选择的态度可能已经根深蒂固了。不过即使如此,只要有毅力,他仍可以改变这种习惯。这个选择就是在冷静、宽容、信心、决心、乐观的情绪与发怒、埋怨、焦急、担忧的情绪之间择其一。

选择就在你一念之间——从现在开始。

一个人若是意识到有这样两个选择在他面前的话,而且他也知道选择其一之后的结果,他绝无丝毫犹豫便会选择前者。很多简单的真理都是如此,越是正确的选择就越容易被忽视。有一天教育会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选择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就在这一念后我们就能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其他幸福的附属物。

为未来的财政做好规划

定期储蓄以补充你的退休金。必要的时候,要合理减少你目前的生活开支。梭罗(Thoreau)曾经说过,任何需要配备新设施的事情都不值得一做。

提前准备好住的地方

到你老年时,你有自己的家么?或者说你有钱付房租么?

培养爱好,扩充兴趣面

比如说园艺、农耕或任何你在工作或生意之余能做到的事情。

辞职以后,试着做点小生意。保持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上夜校,上函授,学习新知识。多看书。

既然衰老不可避免,那就从现在开始让你周围的人也像你一样直面年老的问题吧——毕竟他们也会老的。另外,扭转人们对老年之家的观点,这种组织已经在很多地方成立了。对老年问题有很多不可行的方法,人们觉得他们的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露弊端。奉献你的努力和意见,协助建立如圣弗朗西斯科老年之家那样的机构,这是从社区角度而成立的小集体。所以这在很多县镇都实施不了。他只能是州立或国家资助。

如果你已经上了年纪:

1.即使事情已经不可避免了,那就优雅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吧。

2.老朋友离开时,再去交个新朋友;生活是空虚还是圆满全在你个人。

3.试着让思想灵活多变一些;不要持有偏见,不要批判年轻人,那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4.穿戴整洁;把旧衣物上的破洞仔细补好;保持良好的干净的习惯。

5.不要浪费时间;培养兴趣,认真执行。

6.最重要的是,保持性情的愉悦和乐观。笑脸迎人,礼貌待人。除非没人能听到你说话,除非你自己也听不到自己说话,否则就不要埋怨。

7.不要让自己知道你有多努力。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告诉自己不管怎样你这么做是因为你想。

8.不要担心死亡。所有人都是这么活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