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 草根逆袭,大器晚成(1 / 1)

从亭长到西汉的开国皇帝

年过四十仍然游手好闲、一事无成,总被老爹鄙视;却花了七年时间,完成了从乡长到国家领导人的“神飞跃”—他就是刘邦。

刘邦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因此大家都叫他刘季。据《史记》记载,刘邦的生父并非后来那个整天鄙视他的刘太公,而是传说中的动物。

刘邦出生在战国末年的楚国沛县,当只比他大三岁的秦始皇东吞六国、创立帝制的时候,刘邦一直过着混江湖、赊酒账的悠闲生活。

但刘邦并非胸无大志,有一次出差去咸阳,有幸见过同时代的“业界巨咖”秦始皇,不由得大发感慨。

不过刘邦仅仅是感慨一下而已,酒照赊、日子照样混。

有一天,刘邦押解犯人去骊山,中途不少人逃脱了,而让犯人逃脱是死罪,于是他索性放跑所有犯人。其中有十几个人跟着他躲进山里,半路上还“虐”死一条白蛇。

等到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原先的六国纷纷复辟的时候,刘邦带着人从山上冲下来,“削”死了沛县的县太爷,自立为沛公。

当时,原先楚国的“官N代”项梁、项羽叔侄找了一个楚王后裔来复辟楚国,在楚国众多起义军中,项氏叔侄腰杆子最硬,而刘邦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小弟。

不久,项梁战死。楚王在彭城(今徐州)向各路义军宣布“游戏规则”:谁最先打进关中,灭了秦朝,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

秦朝主力军团在打败项梁后,又跑去把复辟的赵王打得剩下半口气,赵王向楚王发来求救信,楚王于是派项羽等人前去河北巨鹿救援赵王。

正当项羽破釜沉舟,用尽“洪荒之力”把秦军主力往死里掐的时候,刘邦带着他的一小队弟兄一溜儿小跑,跑进了兵力空虚的关中,顺手把秦朝灭了。

刘、项两军都驻扎在关中,相隔不远,中间没有屏障。项羽军40万,刘邦军10万,强弱对比一目了然,而项羽明显很不屑之前独占关中的刘邦。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决定亲自前往项羽的军帐赔礼道歉,而项羽的干爹范增劝说项羽趁机干掉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

刘邦一进门,就摆出一副将“伏低做小”进行到底的架势,项羽虽然打架猛、脾气暴,但耳根子却软,刘邦几句好话就让他没了脾气,他一高兴,就把刘邦留下吃饭了。

范增见项羽犹豫不决,便叫人来表演剑术,一时间宴席上杀机四伏,刘邦一看不妙,便瞅准机会果断“尿遁”,终于躲过了一劫。

刘邦表示不跟项羽争关中,便把宫殿、府库完好无损地交给项羽,项羽十分开心地接手、清点。有人建议项羽以关中为基地,但项羽是个恋家的男人,一心想回彭城。

项羽自称霸王,并分封诸侯,把原先复辟的六国后裔封到边远贫瘠的土地上,而肥沃富庶的好地方大多分给了自己的亲信。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偏远的汉中、巴蜀。

这样的分封结果,诸侯们自然不满意。项羽在欣赏完三个月的阿房宫大火后,激动地回到彭城陪虞姬。与四面天险的关中不同,彭城四面受敌、无险可守。

刘邦也去到汉中就任汉王,汉中与关中之间隔着天险秦岭,靠一条横穿秦岭的悬空栈道与外界连通,刘邦通过以后,把栈道烧了,表示很满意分封结果,愿意老死汉中。

由于各国诸侯都不满分封结果,项羽刚回彭城,齐国就首先发难,紧接着其他地方也互“掐”起来,天下重新大乱,项羽不得不东征西战,却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当项羽快累死时,刘邦却在汉中疯狂“练级”。出身草根阶层的军事天才韩信从项羽那边“跳槽”过来,在项羽那里他只是门卫小哥,而刘邦却封他为大将军。

当初,项羽把“烤煳”了的关中赏给三位秦朝降将。刘邦决定回到关中,一面修复烧毁的栈道以吸引敌军注意,一面率军从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小道偷渡过关,终于重新收复了关中。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着项羽在齐国与田荣“死磕”,以项羽杀害“山寨”楚王为罪名,联合其他五路诸侯,组成56万人的大军,前往讨伐项羽。楚汉战争正式开打。

由于彭城兵力空虚又无险可守,刘邦一溜儿小跑就进了彭城。项羽得知基地失陷后,命令楚军主力继续“死磕”田荣,自己亲率3万精兵回来收拾刘邦。

楚汉两军从早晨开战,不到中午,汉军就全面崩溃,汉军被逼入睢水,淹死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刘邦的老爹、老娘以及老婆吕雉,全都当了项羽的俘虏。

刘邦趁着楚军阵形被大风刮乱,捡回一条命,却被后面的追兵吓破了胆。为了逃命,刘邦居然多次亲手把儿子、女儿推下车,所幸好友夏侯婴又多次把他们抱上车。

刘邦最终稳住了阵脚,接下来便与项羽在今河南荥阳成皋一带展开了长达两年零三个月的拉锯战,最终楚汉双双拼到了腿肚子抽筋。

有一次,两军在广武山对垒,项羽急红了眼,架起大锅,准备用刘邦他老爹来煲汤。

不久后,刘邦与项羽签订和约,平分天下,顺便把老爹、老妈、老婆接过来。可是等项羽刚刚转过身去,刘邦就撕毁和约,背后偷袭,楚军损失惨重,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刘邦倾斜。

相反,项羽的基地彭城却四面漏风,后勤成“渣”。项羽在与刘邦“死磕”的同时,还要对付彭越、英布等诸侯在后方的骚扰,疲于奔命。

当刘邦与项羽在河南“死磕”时,韩信率军先后平定了赵国、燕国、齐国,并且在山东自立为齐王,然后就坐山观虎斗,当楚汉两军打到兵力枯竭的时候,韩信却兵强马壮。

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诸侯也都在看下棋,看刘项两家谁开出的价码高,他们就帮谁。而刘邦很痛快就答应了他们割据称王的要求。

另一边,项羽才不会搭理他们的趁火打劫。于是各路诸侯统统帮着刘邦“揍”项羽,形势很快便发生逆转,项羽被60万大军团团包围在垓下。

一代“傲娇男神”楚霸王,终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在无可奈何地送别美人虞姬之后,率军突围到乌江边,最终还是放不下心中的“傲娇”,不肯见江东父老,选择了自我了断。

项羽死后不久,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氾水之阳(今山东定陶一带)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祖,时年54岁。至此,草根出身的刘邦终于完成了逆袭。

项羽吝啬,刘邦大度。

项羽分封土地给诸侯的时候非常吝啬,刻好的大印在手里盘到没了棱角都舍不得给人;而刘邦则尽量满足诸侯割据称王的需求。

项羽刚愎,刘邦兼听。

项羽刚愎自用、嫉贤妒能,自以为天下第一,谋士仅有一个范增,项羽还根本不听他的;而刘邦善于听取意见,手下人才众多,战略有张良,后勤有萧何,打仗有韩信。

项羽迷恋暴力,刘邦安抚黎民。

项羽信奉暴力,每到一地总是搞“三光”;而刘邦走的是亲民路线,每到一处总能约束军队,所以能得民心。

刘邦能“逆袭”项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两人存在年龄差距。项羽不到26岁就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主宰,而且出身世家,自然将“傲娇”进行到底,少年得志难免容易摔跟头。

而刘邦开始起义的时候已经47岁,混了大半辈子的江湖,早就磨炼成了处事圆滑的“老司机”,不仅风格接地气,而且与人自来熟,打交道、拉关系都轻车熟路,终究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