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称为电子行业“成吉思汗”的郭台铭,霸气强悍,在鸿海内部犹如帝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心中却有着挥之不去的隐痛。2019年5月,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作为身家 2000亿(台币,下同)的富豪,有什么东西是最想用这些财富去换的?郭台铭立即回答:“我想把前妻与弟弟的生命换回来”。
这一年,郭台铭69岁。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登上财富的巅峰后,这位强人对人生有着更深刻的领悟: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生命是无价的。他先后向医院捐款300亿元,成立癌症研究中心,希望能挽回更多人的生命。
从1973年开始创业到今天,鸿海由一个小舢板变成一个强大的舰队,它的成长历程,就是电子行业、世界经济变幻的一个缩影。作为舰长的郭台铭时而顶风逆行,时而顺流直下。“真正的英雄,早就死在沙场上了,而不是回来拿奖章的人。”在鸿海的尾牙宴上,大手笔发奖金的郭台铭常常这样说。他是在提醒手下,也是在提醒自己,没有倒下,就要向前冲。
郭台铭和他的两个弟弟到底是如何冲过一个个的寒冬的?他的家庭又经受了什么?
10万元起家
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市泽州县葛万村,1950年出生于台北县板桥市。父亲郭龄瑞(原名郭爱物)早年参加过抗战,解放前一直在青岛当警察。母亲初永真是山东烟台人,16岁时离开家乡到青岛谋生。在那里,她与郭龄瑞结婚,1948年,随丈夫迁居台湾。郭龄瑞作为一名小警察,无权无势,到台湾后,没有分到宿舍,只能和妻子寄居在板桥的妈祖庙里。郭台铭就出生在庙里,是家中长子。后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相继出生。初到台湾,郭家的主要生计来源是郭龄瑞当警察的薪水。因孩子多,一家人生活拮据。但父亲母亲个性坚强,时常教导郭台铭兄妹,要有志气、肯吃苦。“日子虽难,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孩子们也都好学上进”,郭台铭后来回忆说。
1966年,郭台铭考入海事专科学校。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每到暑假他就去打工,橡胶厂、药厂都干过。毕业后,郭台铭进入台湾三大船务公司之一复兴航运公司,主要负责安排船期。这在当时算是一个美差,外贸公司如果想要出口货物,就必须求船务公司。郭台铭虽然只是普通员工,却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因此,每天都有人请郭台铭吃饭。1972年,他去军队服了两年兵役。后来,郭台铭有时被人称为“郭排长”,其管理风格以严厉著称,与这段经历密不可分。
1973年,郭台铭回到家乡台北县,寻找工作机会。一位早年结识的外贸公司的朋友告诉他一个信息:有笔塑料零件订单正在找公司承接。郭台铭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找来几个朋友商议,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这年2月,鸿海塑料公司诞生。郭台铭此时囊中羞涩,入股了10万元。就是这笔钱,也是母亲初永真从标会中借来的。但让郭台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开张,就遭遇石油危机,原料价格飞涨,小小的公司顿时陷入困境。几个合伙的股东都失去信心,提出撤股。郭台铭不想这么快放弃,他四处借钱却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妻子林淑如跑到娘家,求自己的父亲,借来70万元,郭台铭才得以将公司完全收了过来。郭台铭的妻子林淑如与他同岁,毕业于台北医学院,长相俊美。两人是在药厂实习时认识的,很快成为恋人。但他们的恋爱遭到林淑如父亲的坚决反对。林家家境优渥,郭台铭此时还只是一个穷小子,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但林淑如很坚定,非郭台铭不嫁。因此,郭台铭创业时,林家始终不肯施以援手,林淑如与父母关系也很紧张。此时郭台铭的企业命悬一线,林淑如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得低头。
鸿海创业初期,主要是为黑白电视加工旋纽。员工只有15个,挤在一个80多平米的民房中。郭台铭名为老板,其实是头号工人兼设计师、销售员。他每天早出晚归,经常深夜才回家。为了避免影响妻儿休息,他和妻子分床睡。有一天早上,他问妻子,为什么孩子们晚上总是没完没了的哭闹。妻子眼里含泪对他说,你已经三个月没往家里拿钱了,我只能给孩子们喝米汤,代替奶粉。郭台铭这才明白。但就是这样,工厂的周转资金仍然非常紧张。郭台铭记得自己有一年临近春节,好不容易借了些钱发给了工人,兜里的剩的钱只够一家人吃顿年夜饭。
1977年,工厂渐渐有了起色,郭台铭手中也有了一笔钱,希望建立自己的模具厂。一直以来,郭台铭生产的塑料制品模具都是请别人制作。这些模具作坊集中在台北三重河堤附近,郭台铭每次接到新的订单,都急忙跑到那里,求师傅赶紧帮忙做。但模具店规模都不大,依靠有经验的师傅手工制作,速度慢,质量也不稳定。往往是郭台铭这边心急火燎,而模具店那边却慢条斯理。郭台铭意识到,鸿海想要以更快的速度接更大的订单,只能自己做模具。就在此时,小老板郭台铭还面临着另外两个**,让他犹豫不决。一天,一个掮客找到郭台铭,向他推销土地。这块地就在土城永福宫后面,每平方米只有不到300元。还有别的公司的老板动员他,多买原料,囤积起来。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的制造业开始起飞。土地、原料价格快速上涨,很多老板靠买地、囤原料发了财。郭台铭也有点动心,但他还是决定将钱投到模具厂上。“土地、原料能让我赚快钱,但鸿海要想站住脚,就必须有超过别的厂家的独门武器”,郭台铭这样解释自己当年的决定。几年后,土城的那块地涨了三倍,而郭台铭的模具厂还没有收回成本。但郭台铭一点也不后悔,让他开心的是,自己从此不再受制于人,工厂也开始承接更大的订单,包括彩电用的变压器、电话零部件。“一个企业的创业者,一定要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傻劲”,他表示。
如果说前几年郭台铭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话,一趟日本之行则让他看到了一束亮光。
1980年,30岁的他来到日本大阪,购买模具机器。参观完三菱公司,郭台铭独自回到旅馆。白天所见所听让他激动不已。这个时代,日本经过20多年的高速成长,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体,以松下、东芝、三菱等为代表的企业不但技术在全世界领先,而且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带动了大批中小工厂。同时,日本的家电行业也在转型,电视、冰箱等趋于饱和,竞争激烈,电脑产业方兴未艾。一直以来,郭台铭考虑的是自己能生产什么就制造什么,而日本之行让他明白,应该更多的考虑市场需要。从日本回到台湾,郭台铭开始着手电脑连接器的生产。这次转型让鸿海这艘小船驶进了一望无垠的大海。1982年,鸿海在土城中山路建立自己的新厂房,面积700多平米,机器也大多从日本购进。第二年,鸿海的资本额就从1600万元增长到4600万元,员工也增加到300人。
到1985年时,鸿海的客户仍然集中在台湾。但电脑行业的真正大本营则是美国。1981年IBM开发了第一台个人电脑,此后迅速发展。台湾的各个大厂主要是为美国电脑代工。郭台铭一直渴望甩掉中间的大厂,直接与美国厂家做生意。这一年,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来到美国,寻找机会。落地纽约时,是一个周五,当他下午赶到客户的办公室,对方已经离开提前度周末。他只得找一个便宜的汽车旅馆住下。为了省钱,他一天只吃一顿钣,一顿两个汉堡。好不容易等到周一,客户又一直在开会,郭台铭等了一天失望而归。直到周二下午,他才终于与采购员见上了面。见面时间仅有10分钟,采购员简单问了一下情况,给了他一张图,让他做个样品看看。
迈出第一步后,郭台铭开始自己“横扫”美国的模式。他与美国经理一同轮换开车,拜访客户。早上出发赶到一个城市,上午下午都见客户,晚上接着赶路。第二天赶到下一个城市。就这样与几十家美国公司建立联系。一路上,美国经理不但当司机,还是他免费的口语老师。后来,郭台铭喜欢讲美国黄石公园鸽子的故事,说明自己那段时间的心境。“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到黄石公园玩,女儿最喜欢的是喂鸽子。可是有一次,我们却发现,公园里立了一块牌子,禁止游客喂鸽子。后来才知道,这些鸽子因为习惯了人的喂食,失去了觅食的能力。前一年下大雪,人们没去喂食,结果,这些鸽子全都饿死了。”
美国市场让鸿海的订单激增。1986年,郭台铭买下土城工业区一大片土地,扩建工厂。因郭台铭属虎,因此这个工厂被人称为虎跃厂。此后几年,虎跃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到1989年时,厂房占地达到1.1万平米,产值达到了10亿元,是台湾当之无愧的连接器第一厂。早在1985年,郭台铭就创立了 “FOXCONN”(富士康)的品牌。 “FOX”代表模具Foxcavaty,“CONN”代表连接器。另外,“FOX”也是英文“狐狸”的意思,代表着富士康像狐狸一样智慧和机敏。
1991年6月,鸿海实现上市。此时正值波斯湾战争,石油价格飞涨,一些公司纷纷倒闭。鸿海的上市不仅让郭台铭登上了财富的高峰,更让他获得大笔资金,惊险地渡过此次经济风波。
走出台湾一飞冲天
安德烈·纪德在《发现新大陆》一书中说:“如果没有勇气远离海岸线,那么你绝不可能发现新大陆”。成为台湾老大的郭台铭渴望找到更大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的深圳。1988年,郭台铭成为最早到深圳设厂的台商之一。此时的深圳,经过8年的开发,已经成为一片热土。地价与台湾相比便宜得如白送,人员工资只有台湾的五分之一,这让郭台铭心花怒放。初到深圳龙华,面对一片长满荒草的土地,他用胳膊画了一个大圈,对当地的政府官员豪气地说:“不用转了,只要看得见土地我全要了。”到2000年,富士康员工4万多人,占地2.3平方公里。走在龙华,随处都可看到富士康的标志,各个餐馆、商店都挤满富士康的员工。
进入大陆,让富士康这只大鹏直冲云霄。2000年,鸿海在大陆的出口额达到20亿美元,占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4%。大陆也取代台湾,成为鸿海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占比超过75%。
从此,鸿海的扩张之路一发不可收。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一路开厂。每到一地,各地都大开绿灯,像迎接财神爷。到2018年时,富士康在大陆的厂区超过40个,几乎遍及各个省份。
除了在大陆设厂,鸿海也在全球布局。捷克、墨西哥、印度、越南等都设有工厂。2007年,越南刚加入WTO,郭台铭就一下子在北宁买下400多公顷土地,宣布投资50亿美元,打造富士康越南版的“龙华”。
在扩大代工业务的同时,郭台铭一直寻求打造自己的新势力。2016年,经过长达四年的马拉松。鸿海以7000亿日元的代价,收购了日本夏普。此前它一直是鸿海液晶面板的上游供应商,拥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日本精品制造典型代表,但在与新兴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中,渐渐落了下风。郭台铭对夏普垂青已久,但其主要对手三星也频频向夏普伸出橄榄枝。两雄相争让鸿海的收购一波三折。不过,性格坚强的郭台铭锲而不舍,终于抱得“美人”归。
鸿海崛起的“秘密”
2018年,富士康位居《财富》全球500强排名第24位,2021年,其营收超过1.34万亿元,在全世界的员工超过120万人,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帝国。一路走来,鸿海几乎是一路狂奔。有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鸿海年销售额25亿元,到2006年达到4000亿元,增长了16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0%。是什么样的力量驱动着鸿海这辆战车如此快速地急驶?
到过鸿海的人,都能感觉到鸿海的“戒备森严”:保卫人员对每个进出的人和车辆进行盘查,各个车间的人员不准串岗,大大的警示标语随处可见。给人感觉好似进了军营。在富士康的厂区,每天早上7点半,员工们都要进行半小时的早会。所有进厂的员工都要先进行军训,每天5点半起床,踢正步、练站姿。进入车间,每一个工位的要求细化到个个环节。“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这是郭台铭的名言。对员工如此,对干部也绝不手软。在富士康,任何级别的主管,只要犯错都会被罚站。“你的尿变黄了没有,如果没有,说明你还不够努力”。郭台铭对干部这番“尿论”的意思是说,尿是黄色的,证明干部没有功夫喝水。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一上午只跑两趟厕所。正是这种严苛的管理,才保证了富士康百万人的整齐划一和产品的品质。富士康最初的主打产品是电脑连接器。在一厘米宽、五厘米宽的插槽上,有400多个像针孔一样的洞。只要有一个洞出问题,整个电脑就无法运行。但富士康的良品率始终是全球最高。
除了高品质,郭台铭还有一个更锐利的武器:低价。富士康长期奉行的策略是“赤字接单,黑字出货”。即当一个产品利润高时不做,只有到了几乎没有空间时再冲进去,以别人亏钱的价格拿到订单,通过自己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自己还能有利润。对于自己的低价策略,郭台铭曾引用“流浪汉的故事”来解释:“在伦敦的街头,有一个流浪汉行乞时,遇到一个好心人,拿出一英镑和五十便士,问流浪汉要拿哪一个?流浪汉最后选择五十便士。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少的而不是多的,他回答道,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贪心,希望细水长流。”面对富士康这样一个“价格屠夫”,所有对手都是又恨又怕。
郭台铭对自己、对竞争对手狠,但对客户完全是另一幅模样。“让我们去拯救水深火热的客户吧”,他经常给自己的下属这样讲。即使富士康已经是500强企业,郭台铭也经常亲自跑客户。有一次,他的一个经理到机场去接客户,但到了机场发现,另一家代工厂的董事长也在机场亲自接机。这位经理心知大事不好,懊悔不已。飞机落地后,众人一拥而上,希望能先接到客户。然而让所有人惊讶的是,与客户并肩走出来的竟然是郭台铭,两人有说有笑,很是亲密。原来郭台铭已经将客户的行踪查的一清二楚,然后,趁客户转机时,与他搭上了同一班飞机。郭台铭用“神仙、狗、老虎” 来形容自己:接到订单是神仙,没能及时交工,被人骂成狗,竞争客户时像下山老虎。
郭氏的秘密武器还很多,如上下游垂直整合、打造自己快速反应能力、锻造干部“铁军”等。鸿海内部出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收录总裁的语录,因为他经常说“向上、向前、向全”、“人材、人才、人财”这样的三段短句,而被下属称为“郭三条”。
但严苛的管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悲剧,一度让富士康成为“血汗工厂”的代名词。
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在富士康深圳厂区宿舍楼梯口,19岁的员工马向前被发现意外死亡。而他入职仅仅三个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不幸。其姐姐赶到后,看到弟弟身上伤痕累累,怀疑是被人殴打致死。但富士康一直对此否认。直到2010年4月初,警方认定的死亡原因是高空坠亡。
当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一件意外事件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的人瞠目结舌。2010年3月11日,一名20多岁男工从富士康龙华基地宿舍5楼跳下坠亡。6天后,一名田姓女工从宿舍楼跳下。更可怕的事情在后面。仅仅在5月份一个月,就有7名员工跳楼身亡,5月25到26日,连着两天都有一个员工从高楼上跳下。悲剧并没有结束,2010年,富士康各个园区发生跳楼和自杀事件至少有14起。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人们从中看到几十万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在生产线上,最普通的工作是贴胶纸。两分钟内在一块主板上贴18张,一天贴220块主板。他们每天重复这样简单的动作。如果干满8小时,只能拿到900元,对打工者来说,出来就是为了多挣几个钱,因此,很多员工只能“自愿”加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很平常。
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离去,激起了全中国乃至世界的愤怒。郭台铭被称为冷血的“黑心”老板。他不得不站出来,向大众解释,并承诺提高工资,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但人们并不买账,骂声从来没有停歇过。直到多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才渐渐被人淡忘。
二弟单飞三弟早逝
俗话说,一个好汉两个帮。郭台铭的事业起飞中,两个弟弟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二弟郭台强1953年出生,比郭台铭小三岁。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后来进入夜校读书。他1977年加入鸿海,一路做到总经理。两人分工明确,大哥主外,二弟主内,合力将鸿海推上高峰。然而,虽然是亲兄弟,两人个性却大不同。
与个性强硬,一心只有工作的郭台铭相比,郭台强则随和、兴趣广泛。他身材高大,胖胖的,整天乐哈哈的,人送外号“弥勒佛”。鸿海走上正轨后,郭台强与几个好友组成了赛车队。每次疯狂赛车后,几个人就找地方喝酒唱歌,喝到高兴处,大家甚至脱的精光。郭台强还投资影视公司,拍了不少知名的影片。他和妻子罗玉珍情投意合,恩爱有加。有一年,郭台强包下台北圆山饭店的豪华泳池,请来数百宾客,为妻子举行生日派对。玩的兴起时,身着纱裙的罗玉珍突然纵身跳进游泳,出水时曲线毕露,郭台强赶紧拿起毛巾,包住妻子,为其解围。
正因个性不同,郭台铭对二弟也有微词,认为他经常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1996年,郭台强离开鸿海,接手正崴公司。最初正崴也生产连接器等产品,但为了避开与大哥的竞争,郭台强推动公司转向手机零配件生产,从而进入一个新的“蓝海”。公司最初的经营收入为17亿元,十年后,收入接近500亿元。
郭台强对大哥始终十分崇敬。“哥哥是我一生最大的贵人。他给我空间,让我有机会来正崴扛起责任。”每当有人将两兄弟相提并论时,郭台强则表示:“我不敢跟他比。”
三弟郭台成比郭台铭小十一岁。作为大哥,郭台铭对这个弟弟照顾有加。“台成就是在我背上长大的,小的时候,我走到哪儿都带着他”,郭台铭曾这样说。郭台成进入鸿海工作后,从最基层做起。郭台铭对他要求非常严格。有一次,郭台成实在累得不行,竟然趴在机器上睡着了。郭台铭发现后,上去就是两个耳光,让所有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郭台成快速成熟,成为大哥的得力干将。郭台铭多次称赞这个弟弟,苦干实干,最像自己,并一直将其视为最理想的接班人。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40多岁郭台成被查出患上了血癌。为了救治弟弟,郭台铭四处奔走,并在美国、日本、德国等骨髓数据库中找到合适的捐赠者,最终选定在北京道培医院做手术。这家医院的领衔人是中国著名的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被称为“骨髓移植之父”。郭台铭包下了医院的整个八楼,进行改装,方便弟弟治疗。在那段时间,郭台铭30%的时间待在北京,为此,他还花10亿元买了私人飞机,几个月内飞了40多次。第一次手术后,郭台成的病情一度好转,但意想不到的是,3年后,郭台成病情急遽恶化,2007年7月4日带着遗憾离开人世,享年46岁。
三弟的突然病逝,让郭台铭痛彻心扉。“很多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事情,我都让他做,他却从无怨言”,郭台铭曾含泪这样回忆弟弟,心中充满歉疚。原本打算退休的他,只能打起精神,继续披挂上阵。
曲折情史显多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铁血硬汉郭台铭其实也是多情种。
谈恋爱时,郭台铭对林淑如细心呵护。两人一起看电影,他总是准备两块手帕,方便林淑如擦拭眼泪。网上一度有传言说,林淑如是香港富豪林百欣的女儿,这其实完全是误传。林百欣的发家、生活全在香港,怎么会留下一个女儿在台湾?2005年3月5日,林百欣葬礼在香港举行时,郭家的人也没有出现。事情的起因是林百欣有一个女儿与林淑如重名,才以讹传讹。鸿海曾就此事对外澄清。
郭台铭与林淑如成婚后,生育了一儿一女。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们被送到美国,林淑如只身去陪读。留在台湾的郭台铭此时正是壮年,终究难耐寂寞,1988年与妙龄女子陈崇美走到了一起。陈崇美从事证券销售,在工作中与郭台铭相识。两人双宿双飞,缠绵悱恻,相处了5年。据说,陈崇美曾怀过孕,但被迫打掉。两人的风流韵事渐渐传到林淑如耳中,她决定尽快回国。面对日益临近的危机,郭台铭向陈崇美提出了分手。伤心的陈崇美将郭台铭约到家中,希望念及旧情,给自己500万元补偿。但一向精打细算、惯于压价的郭台铭却只肯给300万元。双方不欢而散。让郭台铭没有想到的是,陈崇美对这次谈判早有准备,不但录了音,还告诉郭台铭自己手上握有两人的亲密视频,如果郭台铭不愿付钱,她将把这些东西公之于众。
以郭台铭的身价,按说应该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但郭台铭就是郭台铭,他断然拒绝了陈崇美的要求。为了争取主动,他立即向妻子林淑如坦白。林淑如虽然很痛心,却清楚孰重孰轻。她原谅了郭台铭,并与之合力“御敌”。郭台铭将陈崇美约出来商谈。不知是计的陈崇美穿上郭台铭最喜欢的裙子,高高兴兴赴约。但等待她的不是柔情蜜意的情人,而是一群冷冰冰的警察。陈崇美以敲诈的罪名被判入狱4个月。面对外界的质疑,郭台铭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自己是“逢场作戏”,错在将陈崇美领回了家,并在发布会上硬气地问在座的记者:“哪个男人没有逢场作戏过?”入狱的陈崇美伤心欲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质问郭台铭:“你不感到愧疚吗?”出狱后,陈崇美也一直没有再嫁人。
整个出轨事件中,林淑如不哭不闹,让郭台铭既汗颜又感动。2000年,郭台铭在捷克为妻子买了一座城堡,并用她的英文名字serena命名。然而,世事难料。2002年,林淑如被查出乳腺癌,虽然郭台铭花费了数亿元,为其多方求治,但始终不见好转。2004年,郭台铭为儿子郭守正举行盛大婚礼,并与妻子牵手出席,就是希望林淑如有生之年可以见证儿子成家。2005年3月12日,林淑如病逝,享年55岁。令人唏嘘的是,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郭台铭以32亿美元身价,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台湾首富。
妻子过世后,郭台铭悲痛万分,他在林淑如的墓前长坐不起,并哀叹:“老天对我不公”。以后只要有时间,他就经常到妻子墓前上香、献花。有一次,通往墓园道路维修被封,心急的郭台铭被人拍到跳墙入园。
林淑如过世后,郭台铭开始频频传出绯闻。2006年,郭台铭多次出现在香港女星刘嘉玲身边。刘嘉玲在上海的酒吧开业时,郭台铭到场祝贺。同时到场的还有刘嘉玲的闺蜜关之琳。郭台铭在现场与关之琳热络互动,让到场的媒体对此八卦了好长时间:郭台铭到底喜欢的是哪一个?不过,新的剧情很快让谜底呼之欲出。这年年底,在王菲和李亚鹏举办的嫣然基金慈善晚宴上,一身黑色晚礼服的刘嘉玲优雅亮相。与他手牵手出现的不是名义男友梁朝伟,而是郭台铭。晚宴上,郭台铭豪掷500万元,拍下梁朝伟捐出的古董玉钵,并对刘嘉玲公开示爱:“刘嘉玲是难得靓女,我是认真的”。
就在大家伸长脖子等着两人的好事时,郭首富又有了新绯闻。2007年底的鸿海尾牙宴上,台湾女星林志玲与郭台铭牵手热舞,一曲贴面探戈结束,全场沸腾。当然,这也点燃了新一轮猜测,首富移情别恋了?郭台铭好像还嫌热度不够,在一次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自己的爱人的名字必须有一个“玲”字。这更吊起了人们的胃口,“双玲”争宠,究竟会花落谁家?
2008年7月21日,刘嘉玲与梁朝伟结束20年的爱情长跑,在不丹成婚。仅仅五天后,郭台铭也与一个女子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不过,她不是另一个“玲”,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曾馨莹。曾馨莹1974年出生,比郭台铭小了24岁,父母都是公职人员,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家境殷实。她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舞蹈系,精于国标舞。从美国进修回来后,加入知名的舞蹈室。因工作关系,与台湾的诸多女星如林心如、昆凌等人相熟,在圈内小有名气。说起和郭台铭的结缘,牵线人还是林志玲。因为郭台铭一直忙于工作,舞蹈水准欠佳。林志玲便将自己的舞蹈老师曾馨莹介绍给他。不知是故意的还是天资不高,郭台铭学的比较慢,就在两人频繁的贴面舞动中,情愫暗生。郭台铭对她发起了攻势,虽然心中纠结,曾馨莹还是很快“沦陷”,投入首富的怀中。
为什么那么多一线**的明星败给了不知名的老师?郭台铭的回答是:“我在她身上闻不到钱的味道。”两人结婚后,曾馨莹连续生下二女一子,让郭台铭开心不已。
结语:
郭台铭常用“寒冬里的孤雁”来形容自己,他表示,“寒冬里的一只孤雁,要觅食,要在逆风中找好一个平安的落脚点,就只有努力地飞,飞得越高越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生存下去。”作为白手起家的一代富豪,郭台铭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在鸿海每个困难的节点上,他都会出现在现场。即使是创业有成后,为了省钱,他也总是坐红眼航班,而且一定是经济舱。
一些媒体和传记作者更愿意用“老虎”和“狐狸”来描述他。在鸿海成长的道路上,没有虎的凶猛不可能扑倒一个又一个对手,没有狐狸的智慧,也难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而他的情史和兄弟们之间纠葛,则向人们展示了郭台铭另一面。他并非完人,同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欲,时而深情,时而绝情。
有一年,郭台铭到内蒙探寻成吉思汗成功之秘,当地人告诉他,大汗从不停歇,“太阳往哪里下山就往哪里打”。郭台铭听后若有所思。
他知道,成长是一条不归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