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孙飘扬、钟慧娟夫妇:中国最牛创业夫妻档分掌7000亿上市企业(1 / 1)

在中国有这样一对夫妻,堪称“最牛创业夫妻档”:丈夫带领的企业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被称为“药中茅台”;妻子带领的另一家企业市值1000多亿元,一年之内,平均每天净赚2亿元,被称为“药企一姐”。

这就是孙飘扬和他的妻子钟慧娟。在202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排名第四,家族财富达到2335亿元,仅次于马云、马化腾和钟睒睒。

在中国企业中,夫妻一起创业者并不鲜见,但大多是夫妻“同槽”,在一个公司里,分工明确,比如潘石屹和张欣、李国庆和俞渝。有的是“阴盛阳衰”,有的是“阳盛阴衰”,像孙飘扬夫妻这样并驾齐驱的却不多。

临危受命的技术员

孙飘扬1958年出生于江苏金湖,先是考入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后来又取得南京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1982年,孙飘扬进入连云港制药厂当技术员,先后担任科技科副科长、副厂长。说是制药厂,其实没有什么像样的设备,仅有几口大锅、大缸,产品主要是红药水、紫药水之类,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进入上世纪90年代,药厂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一年下来,发完300多名职工的工资,所剩无几。1990年,32岁的孙飘扬临危受命,担任了厂长。

面对死气沉沉的企业,年轻的孙飘扬知道,必须输入新鲜的血液,才能让它焕发生机。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癌症患者数量持续增多,但中国并没有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技术员出身的孙飘扬看准了这一市场,1991年,制药厂引进抗癌药VP16。这种药物是瑞士的企业首先开发的。连云港制药厂的设备落后,无法按照标准生产针剂,孙飘扬就另辟蹊径,制成胶囊。产品一上市就大受欢迎,当年药厂的营业额增加34%,盈利近百万元。这让制药厂上上下下对孙飘扬服了气。正当大家觉得厂子可以喘口气时,孙飘扬又做出一个更冒险的决定:拿出120万元,买下中国医科院药研所的抗癌新药异环磷酰胺的专利权。这种抗癌药尚未经过临床试验,一旦有失,制药厂将损失几乎全部家底。

孙飘扬当然知道其中的风险。专利权买下后,他带领技术人员没白没黑地测试,和医院、科研机构一起做临床试验。孙飘扬后来曾表示,那段时间,自己始终战战兢兢,睡觉都不安稳。皇天不负苦心人,1995年,经过整整三年的“磨砺”,这款新药正式上市,一炮而红。孙飘扬赌对了。他的这场豪赌让连云港制药厂彻底摆脱了困境,在中国众多的药企中脱颖而出。第二年,恒瑞医药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1997年,连云港制药厂改制,并更名为恒瑞医药。随着更多的新产品的推出,恒瑞制药快速发展。1999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4.14亿元、净利润0.51亿元。此时,中国的医药企业正经历一波上市的风潮。到1998年,上市的医药企业已经达到40家。孙飘扬知道,恒瑞如果希望实现爆发式增长,需要融入更多资金。因此,他积极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2000年10月18日,恒瑞医药成功上市,发行价11.98元/股,估值约15.92亿元。但此次上市,孙飘扬个人并没有出现在股东名单里。

有了钱的恒瑞,第一个想到的是投入研发。2000年,恒瑞投入2亿元,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广招人才,推动企业由仿制向创新转变。就在那几年,恒瑞承担了4项“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参与开发数十种新药,其中7个为国内独家生产,5个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产品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世界专利5项。

从90年代开始,中国的国企正经历新一轮改革。主要改革方向是在竞争性行业实行“国退民进”。其中最著名的地方是山东省诸城市。市长陈光因为大胆将一些国企、集体企业转为民营,而被人们称为“陈卖光”。已经上市的恒瑞在这波浪潮中,启动了MBO(管理层收购)。2003年3月,孙飘扬等管理层收购了恒瑞医药56.15%的股份,国有控股部分只剩6%,在无声之中完成了恒瑞的转变。孙飘扬从管理人变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个人财富爆涨。

华丽转身的化学老师

当孙飘扬带领恒瑞一路高歌猛进时,他的妻子钟慧娟,却在校园里安静地教书育人。1961年钟慧娟出生于连云港。高中毕业考入徐州师范大学(现为江苏师范大学)化学系。

1982年,她被分配到连云港延安中学。如果不是丈夫孙飘扬,也许她就会在学校里一直呆下去,桃李满天下。但在1995年,钟慧娟的人生拐了一个大弯。

连云港制药厂是完全的国企,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一年,孙飘扬与一名香港投资人成立了一家新的企业——豪森医药。但连云港制药厂正处于爬坡阶段,自己分身乏术,于是,他想起了钟慧娟。从来没有管理过企业的钟慧娟很纠结,但看到孙飘扬一天天早出晚归,风尘仆仆的样子,决心试一试。

刚成立的豪森一无所有,办公地点也是一溜平房。钟慧娟每天坐着公交到工厂,带领自己招来的十几个员工,买仪器、调设备,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工厂没有自己的产品,钟慧娟就到各个科研院所、医院,寻找突破口。最终她选定了“头孢氨苄片”这种抗生素药物。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制,钟慧娟和她的团队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97年4月正式将其推上市场。令钟慧娟惊喜的是,这款被命名为“美丰”的产品当年就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

扬起风帆的豪森在仿制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产品主要聚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2018年上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打动了众多观众。片中的印度神药格列宁(正品叫做格列卫),是目前中国市场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药物。2002年在中国正式销售,官方售价一盒4万多元,这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根本无力承受。格列卫原始专利于2013年5月到期,豪森药业是第一批获准仿制的企业。它的产品一盒650元,不到当时正版药价格的十分之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另外一些仿制药通过美国、日本、韩国的认证,进入国外市场。

在仿制的同时,豪森也加快了创新。2014年,豪森的创新药“迈灵达”获批上市,使其成为了抗菌治疗领域的“王者”。一系列新药助力豪森制药利润大增,成为一只下金蛋的母鸡。2016年至2018年,其利润分别达到14.7亿元、15.9亿元、19亿元。

豪森优秀的业绩吸引了投资人的注意。2016年2月,高瓴资本入股豪森,以1.8亿美元获得3%股权。2019年1月,豪森引入新的投资者博裕资本,同样占股3%,价格却涨到了2.48亿美元。

2019年6月14日,由豪森制药改制而来的翰森制药在港交所挂牌。发行价为每股14.26港元。上市首日,最高涨至21.2港元,较发行价爆涨48.67%,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最高达1168亿港元,坐上港交所医药第一股的宝座。

钟慧娟这个原本的中学老师,就此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她的个人持股市值670多亿元。2018年时,孙飘扬、钟慧娟夫妻俩以825亿身家成为医药界首富。随着翰森的上市,夫妻俩的身价爆涨到1200亿元。长久以来,市场上一直将钟慧娟视为孙飘扬的“影子”,但这一刻,钟慧娟终于走到阳光下,从藤蔓变成了大树,与孙飘扬比肩而立,毫不逊色。

时隐时现的高材生

翰森上市时,还有另一个人进入人们的视线,尽管她一直刻意保持低调。她就是孙飘扬的独生女儿孙远。

翰森国际75.66%股份由家族信托Sunrise信托持有。它的注册地在海外,持有人是钟慧娟,但唯一受益人是孙远。据上市时招股书披露,孙远32岁,2007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生物医学学士学位,在医疗投资管理及行业研究方面拥有近七年经验。2011年10月,孙远加入翰森,担任执行董事,主要为研发战略、业务发展及投资战略提供指引。

除了此次披露的公开信息,孙远几乎完全“隐身”。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场合,都没有她的身影。这与王思聪等富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

2020年1月,孙飘扬辞去恒瑞医药董事长职务,接替他的不是女儿孙远,而是跟了他多年的老臣周云曙。出生于1971年的周云曙几乎是踩着孙飘扬的脚印走过来的。他同样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后来又就读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恒瑞制药,历任发展部部长、副总经理。

正当大家都以为孙飘扬可以享受半退休生活时,仅仅一年半后,年龄只有50岁的周云曙却突然辞职,理由是“身体原因”。2021年7月9日,恒瑞发布公告,63岁的孙飘扬再次披挂上阵,担任董事长。

一切看似云淡风轻,但市场分析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恒瑞医药坐过山车的股价。2020年底,恒瑞医药的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截至2021年7月9日收盘,恒瑞医药的市值仅为3973亿元,缩水三分之一。

市值缩水的主因是恒瑞股价本身存在泡沫。有媒体作了统计,从2000年上市到突破千亿市值,恒瑞医药用了16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只用一年左右;突破3000亿元,约7个月;不到四个月,就突破4000亿。2020年6月22日市值突破5000亿元,市值超越中国石化。如此的快速膨胀,显然与企业本身的业绩之间有所脱节。

另外一个原因是,恒瑞在第五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情况不理想。恒瑞医药参与竞标的共8种产品,其中两种产品没有中标,影响收入18.7亿元,6种产品中标,但采购金额减少了一半以上,收入减少15亿元左右。

面对股价的波动,孙飘扬并没有太多担心,他表示,也有风雨也有晴才是正常的。股价只是一时的,真正决定企业未来的,还是技术和产品。

结语:

恒瑞有着足够的储备,并仍然屹立于中国医药的第一方阵。对于孙飘扬和钟慧娟这两位老将来说,在制药行业浸**了数十年,就是翻过一个又一个的坎才走到今天的。

正如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不论是要赢得财富,还是要赢得人生,优秀的人在竞技中想的不是输了我会怎么样,而是要成为胜利者我应该做什么”。有着“最牛创业夫妻档”之称的夫妻俩,只要心中的火焰仍然炽烈,自然有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