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读几首和雪有关的诗。还是先看一首李商隐的诗吧,《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李商隐的妻子去世以后,当时的西川节度使柳仲郢征辟李商隐到他的幕府。李商隐从长安到四川的途中,路过散关(今天陕西省宝鸡市附近),遇到了一场大雪,没有办法继续往前走了。他晚上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写了这首诗。
“剑外从军远”,从长安一直到剑门关外,距离很远。
“无家与寄衣”,他本来是有家的,本来是有人给他做衣服的。但是他的妻子去世之后,他成了一个没有家的人。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鸳机就是织机。他在梦里看到他的妻子还在织机上给他做衣服,可是他醒来之后发现什么都没有。
一个人出门在外,天寒地冻,这是一种孤独。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和家有关的梦,梦醒之后,孤独会倍增。但如果家还在,虽然梦醒之后思念会更深,但毕竟还可以有期待,期待有一天会团圆、重逢。
我们之前讲过陈陶的《陇西行四首·其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对于那个女孩子来讲,她是幸福的,因为她不知道真相。她醒来之后,还以为她的丈夫马上就要回来。虽然我们作为读者知道她的丈夫已经化成一堆白骨了,可是对她来讲,她醒来之后,虽然会失落,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梦,但心里毕竟还会有一种期待。
但是对李商隐来说,他的孤独是在我们前面讲过的情况下翻倍的孤独,他的悲伤比《陇西行四首·其二》里的女子更深一层。他在梦里面梦到了他的妻子还在给他做衣服,可是等他醒了,他知道这些梦里的场景不会在现实中出现了,他知道自己的家已经没有了。
我们会发现,雪在文学中出现的时候,一方面是客观的雪,往往也可以喻示着冰冷的现实世界,可以是人情绪上的寒凉,也会加剧人的孤独。
《水浒传》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定要是一个风雪大作的晚上才可以。林冲一个人打了酒,回来一看,草厅已经塌掉了,于是自己拽了一条破被到山神庙去。外面风太大,他搬了一块大石头把门挡住。庙里面很冷,但他喝的也不是热酒,而是冷酒。风雪夜,喝着冷酒,他感受到这个世界也是冷的,世界对他来讲是凉的。自己本来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但现在却沦落到这个地步。
你会发现,好像不冷,不是有大火吗?外面有三个人正准备害他。差拨、富安,还有他的好朋友陆虞候,谋划着要把他烧死。可是外面的熊熊大火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冷,为什么?因为火烧起来了,但是那不只是客观的火,那也是权势的火焰在外面烧。有权势的人可以把普通人的生命玩弄于股掌之中。
林冲听到他们在密谋,出去就把这三个人杀掉了。
在一个风雪大作的夜晚,他一个人挑着花枪,挑着酒葫芦,孤独地走在人间。
如果是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就不对了。如果是一个下着雨的晚上,也不对。一定要是风雪夜。为什么?因为他的心已经凉透了,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彻底绝望了。外面的环境要和他的心境配合起来。“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野猪林》)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这里的雪是实景,是客观的情况,是落在地上的雪,并不是李商隐的有意虚构。但这里的雪也和人的情绪有关,这里的雪也是下在心里的雪,加剧了他的孤独感。“回梦旧鸳机”,他的梦是温暖的,梦里妻子还在,梦里一切如常。
这首诗是由冷写到了暖。但梦总是会醒的。最后停在梦这里,看起来是暖的,但是我们读起来觉得更冷。
姚培谦说这首诗“悲在一‘旧’字”(《李义山诗集笺注》)。过去的一切也像一场梦一样,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