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的诗歌里有一种广度。伤春悲秋这类情感并不能涵盖杜甫。李商隐的诗歌里有一种深度,是向内的深度,是探寻生命本质的深度。杜甫和李商隐不太一样,杜甫的诗歌是一种向外的宽度和广度。为了要更好地说清楚这一点,我要讲一首可能和伤春悲秋没什么关系的诗,一首很平凡、很普通的诗。
杜甫流落到夔州的时候,他的邻居是一个寡妇。她丈夫死掉了,也没有儿子。杜甫家门前有一株枣树,这个寡妇没有吃的,她每天就去杜甫的院子里打一点枣子吃。杜甫其实很早就观察到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这个邻居赶走。他甚至可能在寡妇来摘枣子的时候,装作看不见。后来杜甫搬家了,他的房子给他的一个亲戚住,这个亲戚姓吴。吴郎一来,他的邻居又来偷枣子,吴郎第二天就把院子围上了一圈篱笆,意思是不准来偷枣子。可能寡妇把这个事情跟杜甫讲了,杜甫就写了一首诗给他的亲戚,叫《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他说从前我在这儿住的时候,就让她扑,她一个女人,她本身已经没有什么生存的能力了,她没有丈夫,又没有儿子,她只能靠打枣子充饥,你就让她打吧。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他说如果不是穷到了一定的程度,她怎么可能天天来你家偷你这点枣子吃?她每次偷的时候内心是很恐惧的,生怕被别人看见,而你了解她这个心理了,你更要对她好一点。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里他开始为他的亲戚开解了,他说你围上篱笆也许不是为了防她,可能是邻居多心了,但是你确实围上了篱笆。
所以我一直在讲,我没有别的词去形容杜甫,他就是一个好人。他一方面为他的邻居说话,一方面他又在为他的这个亲戚开脱。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她为什么这个样子?朝廷不断地在征收,在剥削。可能她的丈夫就是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到最后,当想到战争的时候,他想到的也不只是他邻居一个人,他想到的是全天下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也在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这首诗很普通,但是这样一首普通的诗里有一个关心着别人的杜甫。杜甫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会关心着身边的人,他会关心着他不了解的人。他心里装着一个世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他有关。
所以当秋风一起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感伤于自己客居他乡,感伤于自己年华渐老,感伤于自己功业未就。这些情绪杜甫也有过。但是这些情绪只是属于个人。当秋风一起,你会看到有一个人,他想到的是我的房子被秋风吹破了不要紧,他希望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如果我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是强劲的。他有着很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诗歌是一种很健康的诗歌。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的肉身,有的是软弱的,软答答地倒在那里,我们念起来也觉得没劲。有的诗歌体格强壮,因为它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灵魂、健康的灵魂在支撑着。
孟郊写“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我们当然不能说他不对,但是他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里。一个人如果总是盯着自己看,他的世界就小了。李商隐是了不起的,他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本质的悲哀。但还有另外一种了不起,就是杜甫。杜甫是悲哀的,他很多时候也没有希望,但是他有温度,我们读他写的诗,后面是一颗热气腾腾的心脏在跳动。这是很多诗人没有的。很多诗人是干瘪的、软弱的、冷漠的。杜甫是热的。他不是那种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诗人,但是他让我们在这个冰冷的世界感到温度,感受到关切的目光。
杜甫的世界里不是只有他自己。当我们的世界里不只有自己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