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下来谈几首和重逢有关的诗。之前挑了好多诗,后来又一首一首删去了。选来选去,选了杜甫的三首诗。还是觉得杜甫的诗好。很多人说杜甫是个很伟大的诗人,有各种各样的词来形容他。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他。对我来说,他可能只是个很好的人。
一个好人,就这么简单。
当然了,我们知道他是“诗圣”,是和李白齐名的大诗人。他很了不起。他写诗的技艺很棒。杜甫写得最好的一类诗,是七律。七律很考验写诗的技艺。杜甫和李白不一样。李白写得最好的是长篇的歌行和短小的绝句。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体裁,这和诗人的性格、气质有很大关系。李白完全靠自己的天分,张口就来,往往一出手就是一首好诗。杜甫不太一样。杜甫好像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需要反复斟酌、推敲。
可是我要讲的是,一个真正伟大的诗人,依赖的永远不只是技术。写作的技艺再好,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诗人。杜甫娴熟的技巧背后,是很真挚、淳厚的感情。
他关心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里的人。他是热的,他写的诗也是热的。他很深情。
我们先来看这首《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卫八是人名,具体叫什么不清楚。他排行第八,是一个处士。处士就是有才能但不去做官的人。杜甫和老朋友重逢,写了这么一首诗送给他。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星和商星,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永远不会同时出现。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和朋友分别,就好像参星和商星一样,永远不会再见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化用的是《诗经》里的句子。《诗经》里有一首叫《绸缪》的诗,写一个婚礼的晚上。“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晚上呢?让我见到了你这样好的人,表达的是惊讶和喜悦的情绪。杜甫在这里也是说自己,既意外,同时也很高兴。今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我们两个人能在烛光下面把酒言欢,互诉衷肠。
这个晚上对杜甫来讲,是一个不期而遇的晚上。他没有期待过会有这么一天,可以见到多年不见的朋友。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人的青春能持续多久呢?慢慢地,头发就全白了。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两个人在灯下聊天,聊着聊着就会提到曾经共同的朋友。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杜甫说:“老李你还记得吗?当初和我们一起读书的那个老李。”卫八说:“老李去年就死掉了。”杜甫又说:“那个时候我们天天捉弄老杨,老杨你还记得吗?”卫八说:“老杨前年就死掉了。”
曾经的朋友,一个一个都成了孤魂野鬼。所以杜甫见到眼前这个老朋友,才会突然觉得心里一热。
杜甫这首诗用的是一个倒叙的结构。接下来他倒回去写,写两个人重逢时的场景。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杜甫说怎么会想到过了二十年,和你在你家里碰面呢?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当初分别的时候,你还没有结婚,现在你的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你家里的孩子排着队在这里迎接客人。
杜甫写的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他看着眼前这些孩子,很感慨。他的记忆也会拉回到二十年前。那时候两个人都还年轻。
北岛写过一篇散文叫作《波兰来客》。里面有一句我很喜欢:“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杜甫下面写得很有趣。这些小孩子很高兴。卫八平时家里可能也没什么客人,好不容易来一个人,小孩子都很新奇。他们大概会围在杜甫面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叔叔,你叫什么呀?”“叔叔,你从哪儿来呀?”“叔叔,你和爸爸以前是好朋友吗?”杜甫就如实地把这个场景写下来。他觉得很好。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终日漂泊在外、穷困潦倒的中年男人,看见这些小孩子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很感动的。这是生命鲜活的气息,和自己身上的沧桑感、风尘感不一样。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孩子们还没问完,他父亲就说快别问了,快去给客人拿酒来。这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群小孩子,一个老朋友。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晚上没有别的菜,外面还下着雨,吃什么呢?想来想去大概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家里面肯定也不富裕,没有山珍海味,于是去后面的菜园,现割一把韭菜。割下来的韭菜大概刚被雨水洗过,绿油油的,很新鲜,带着泥土。
《红楼梦》里面有一道菜,曹雪芹写得很详细,叫“茄鲞”。《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来大观园,贾母她们招待刘姥姥,吃什么呢?王熙凤给刘姥姥夹了一些茄鲞,说:“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刘姥姥一吃,这哪是茄子?王熙凤就给她讲这个茄子是怎么用鸡油炸过,怎么用各种各样的料来拌。一个茄子,要用十几只鸡来配。
我们会发现这也许是一个隐喻,隐喻了贾府里面的人。
贾府里的老爷太太们其实丧失了生命原来那种自然的状态,被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贾家嘛,大家慢慢就“假”了。
可是刘姥姥带来了一种新的生命形态。刘姥姥给他们带来了真的瓜果蔬菜,刚从地里面摘下来的。这些还带着泥土的瓜果蔬菜其实就是刘姥姥自己,她的生命也是带着泥土的。但是带着泥土的恰好是生命本身,一个很真实、很自然的生命状态。两相对照,我们看见两个世界,两种人。曹雪芹其实用一道菜,写了两类不同的人,一真一假。可是“假作真时真亦假”。
读杜甫的这句诗,会想到刘姥姥,会想到《红楼梦》。“夜雨剪春韭”,一盘真实的菜,里面的感情也是真的。晚上没有山珍海味,刚剪下来的韭菜,可能炒一盘鸡蛋,就当成一盘菜拿上来了。刚蒸好的白米饭,里面混着小米。这是很廉价的一顿饭,不用花几个钱就能买到。可是一辈子能吃到几顿这样的饭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卫八说:“不说别的,我先干为敬。”举起杯子来,一连喝了十杯。
“十觞亦不醉”,干了十杯,他也不醉,“感子故意长”。因为很多年没见了,他见了老朋友太高兴。“最难风雨故人来。”风雨夜,和老朋友久别重逢,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呢?
宋朝有一个词人叫朱服,他写过一首《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里面有一句我很喜欢:“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有些时候其实心里是懂的,这样的日子以后不会再有了。现在的快乐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会潸然泪下。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改变不了现实,也改变不了未来。那不如今天就一醉方休,不如今天我们就喝个痛快。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明天又要分开了。这里的山岳指华山。明天你我会被这座高山相隔。再往后,可能就不只是这一座山,而是千山万水了。我们又回到了各自不同的世界里。
什么叫“世事两茫茫”?这是安史之乱之后写的诗,国家的命运不知道,个人的命运也不知道,人就像浮萍一样,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以后可能再也不会见了。
这首诗有没有难懂的字词?没有。有没有生僻的典故?没有。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一首杰作。诗是什么?诗是家常话。诗也是什么?诗也是真感情。用真感情说出来的家常话,往往能感动别人。
“没有什么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万方《冬之旅》)
学文学,读书,写文章,最后其实是要学会四个字:修辞立诚。能够真诚地认识自己,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能够真诚地去感知这个世界,我觉得就可以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诗,你会发现,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它的特点。诗的开头和结尾其实并不长。开头写的是什么?开头写的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现实,两个朋友动不动就会天涯永隔。最后写的是什么?写的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又回到了现实。而中间很长的一个部分杜甫在干吗?他在写这个晚上。
现实是什么?现实是“不相见”,现实是“两茫茫”,他从一个冰冷的现实进入这个晚上,又从这个晚上出离到冰冷的现实之中。可是他还能拥有这样一个晚上。这个晚上是不期而至的。这个晚上是温暖的。
这首诗中间的部分比较长。杜甫在不断堆叠这个晚上的细节,他写卫八,写卫八的孩子,写“儿女忽成行”,写小孩不断地问,很吵,写晚上吃的饭,写“夜雨剪春韭”,写主人“一举累十觞”。他在写什么?他在写流水账。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其实不过是想用更多的细节来留住这个晚上,他不断地用细节来雕刻一段温暖的时光,希望它在自己的记忆中留存的时间更长。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这个晚上对杜甫来讲好像一场梦。这个梦是暖色调的。杜甫让我们感受到,冰冷的人间还有一点温度。这就是杜甫的《赠卫八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