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情或者无情·(1 / 1)

昨夜星辰 高盛元 678 字 8天前

怀古诗中还有一类重要的模式,我把它总结叫草木有情或者无情,通过花草来写人的感情。我们先看陈羽的《吴城览古》: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吴王旧国水烟空”,曾经的吴国现在已经烟消云灭了。“香径无人兰叶红”,没有人,但是兰叶仍旧红。花草不会因为人的改变而改变。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这些花、这些草好像在怜悯这片曾经的歌舞地。歌舞地,“犹有当时歌舞楼”,我们关于这里的想象会被调动出来。花草怜悯的方式是什么呢?是每年一到了春天,它们就赶紧地长满了这片地方。陈羽把花草写得像人一样有情。

可是这里写花草的有情反而衬托出一种寥落。如果这里仍旧有人,仍旧宴饮不断,春色也不会“先发馆娃宫”了。

但是草木本身不会思考,它也不会流泪,它也不会笑。它是没有感情的。是谁觉得它有感情?是人,是诗人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在这些无情的草木上面。

《庄子·秋水》里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左鱼右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自己心里快乐,所以看鱼也是快乐的,其实是“移情”。

陈羽写的是有情,韦庄的《台城》写的是草木无情: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雨霏霏江草齐”,江边的雨下得很细密,草长得很茂盛。

“六朝如梦鸟空啼”,这里是六朝旧都嘛,有吴,有东晋,有宋、齐、梁、陈,但是六朝一个个全都灭亡了,就好像一场梦一样。“空”用得特别好,鸟空啼,鸟叫给谁听呢?

“无情最是台城柳”,诗人埋怨台城柳无情。唐汝询说:“台城已破,柳色无改,是以恨其无情也。”(《唐诗解》)江山兴亡和你好像无关。你还是这样青翠,还是这样茂盛。

杜甫的《哀江头》里有这么一句:“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南宋词人姜夔写过一首《扬州慢》,写的是经历战争后的扬州。他在结尾写道:“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他说你每年是为谁而开呢?杜甫、姜夔和韦庄的写法是一样的,他们认为草木是无情的。其中有一种怨,有一种不满。这背后的心理是什么?姜夔说:“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长亭怨慢·渐吹尽》)树如果有情的话,不会这样青翠茂盛了。可是它们能怎么样呢?枯萎吗?范大士说:“人自多情,故觉柳无情耳。”(《历代诗发》)

其实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多情,所以看这些花草林木才会觉得它们无情。写草木无情,实则是写自己有情。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一层,就会发现,怨的背后是什么呢?胡次焱评价《台城》时说:“始责烟柳无情,不顾兴亡,终羡烟柳自若,付兴亡于无可奈何,意味深长。”(《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从表面上看,诗人说草木无情,好像是一种怨。可是怨的背后是羡慕,它们不会受到兴亡的影响,不会动情,不会伤感难过。但是羡慕的背后是什么呢?其实是失落。是人在不断循环轮回的永恒自然面前感受到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