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得失的范仲淹(1 / 1)

老和尚正优哉游哉地给花花草草浇水,突然一禅冲了进来,嗷嗷哭诉:“师父,我的人生太苦了。今天我上树摘果子连摔五个屁股蹲儿,好不容易摘下来,去小溪里洗果子,果子又掉到水里漂走了。”

老和尚见到一禅这副窘迫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摸了摸一禅的头,说道:“傻孩子,这点起伏不算什么,有个人的经历比你还波折呢。”

北宋时候,有一位文学家叫作范仲淹。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为了能学有所成,毅然决然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经过了几年的刻苦学习,范仲淹一举考中了进士,并被皇帝封了官位。

一开始,范仲淹的仕途之路非常顺利,多次被朝廷加封官职。有一次,他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将近一万字的奏章《上执政书》,当朝宰相看到这篇文章后,大为称赞,马上把范仲淹推荐给了皇帝。就这样,范仲淹被皇帝传召到京城当官。

可惜好景不长,来京城的第二年,范仲淹便遇到了他做官生涯的第一个坎儿。冬至这天,皇帝向大家宣布,他决定要带着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一起向太后祝寿,并且行跪拜大礼。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古代皇宫里的礼仪规矩,但其他大臣都不敢反对。

这时候范仲淹站了出来,直接上疏皇帝和太后表达反对意见,不久之后范仲淹就被赶出了京城。朋友们送他出京的时候,不断地安慰他说:“你是因为做了对的事情才被赶走的,所以这次出京非常光荣,你可不要想不开呀。”

范仲淹当然没有被这件事打垮,他仍然敢说敢做,充满正义感。久而久之,他的一片赤诚也打动了皇帝,皇帝又让他重新回到京城当官。

范仲淹回来之后,屁股还没坐热,便听说皇帝想要下令废黜皇后。范仲淹认为皇帝这么做不太合适,又一次上疏给皇帝表示反对。还和宰相吕夷简面对面辩论,吕夷简哑口无言。因为范仲淹一直阻止皇帝废后,皇帝不大高兴了,立即罢免了范仲淹的官职,再次赶他出京。

这一走,就是八年。八年后,皇帝召他回京,让他出任副宰相。没想到他刚担任副宰相没多久,原来的宰相就联合其他大臣抵制范仲淹。终于,皇帝向吕夷简妥协了,第三次罢免了范仲淹。

范仲淹的官场经历三起三落,可是他没有因此消沉颓废,反而一直坦然平静地面对成功和失败。他也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我不会因为得到了赞誉和奖励就开心得不得了,也不会因为自己被贬官了就伤心欲绝!这句话后来常被人们用来劝解自己要有一颗平常心,淡然看待得失。

老和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范仲淹的处世之道。只要坚定自己的内心,生活就是怡然自得的。”

一禅小课堂

断齑画粥: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是文武全才,不过他小时家贫,借住庙中读书。范仲淹每天都只煮一锅粥,等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这样苦读多年,一举考取了功名,后人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画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