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的草堂(1 / 1)

今天的一禅有点坐不住,围着院子绕了好几圈,看着几年都没翻修过的院落,有些失落,问老和尚:“师父,您看对面山上的寺庙在翻新啦,而咱们的院子还是老样子,上香的人们都去对面了,我都没心情洒扫庭院了。”

老和尚捋着自己的胡子,淡然一笑:“一禅,越是陋室,越能考验我们的心性。”

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十分优秀,因此大家将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先祖曾在朝廷担任过官职,可以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年少时也曾意气风发,但是杜甫的家境却很糟糕。杜甫所在的年代恰逢安史之乱,唐朝将领安禄山带军叛变,皇帝只好逃往四川躲避叛军,杜甫也前往此地避难。逃难的日子并不好过。杜甫在投奔皇帝的路上被叛军俘获,最后死里逃生,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皇帝身边重新任职;当时的宰相打了败仗,皇帝直接将他革职,杜甫上奏求情,又差点被牵连。最不幸的是,因为杜甫家中实在贫困,他最年幼的儿子因为没钱吃饭而被饿死。

后来皇帝班师回朝迁回京城,杜甫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加上长安处处闹饥荒,杜甫只好弃官离开京城,从此常靠背柴、捡橡栗为生。漂泊的过程中,他目睹了战乱之中百姓的流离失所,也经历了缺衣少食的困苦。后来,杜甫几经波折流落成都,在成都友人的资助下,搭建起简陋的草堂,总算有个安身之所了。

这个茅草屋简陋至极,每逢刮风下雨,整个屋子摇摇欲坠,房顶的茅草还会被大风卷走,散到各处。屋内更是处处漏雨,仿佛水帘洞一般,就连床铺都是湿的。杜甫经常形容自己的被子就像冰冷的大铁板一样,又凉又硬,当时糟糕的情况可想而知。

但是这样小小的破烂茅草屋,并没有约束住这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忧国忧民的情感。杜甫自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虽然夜不能寐,但是心中却立下愿望:等自己富贵了,可以拥有千万间敞亮的大房子时,一定要让全天下所有困苦贫寒的读书人都能去大房子里避难,再大的风雨也无法伤害他们。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自己就算是被冻死也心甘情愿。

怀着这样的愿景,杜甫就在那个雨夜起身,面对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湿冷的房间、难以入眠的长夜,写下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一禅:“师父,对不起,是徒儿浅薄了。”

老和尚:“没关系,但是切记,要慢慢提升自己的高度。层次低的时候,生活只有一地鸡毛;境界高的时候,万千烦恼,一笑了之。”

一禅小课堂

李杜: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李白是“诗仙”,杜甫则是“诗圣”,两人合称“李杜”。两位大诗人曾经一起出游,交情很是深厚。杜甫的诗中,有十几首都是赠予李白的,而李白也曾作诗与杜甫互相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