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超负荷运转而疲累不堪,不如重新寻找新的解决办法(1 / 1)

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是一个非常消极的字眼,意味着对困难的妥协,是不得不接受的失败。

然而,很多时候,“知难而退”其实是一种更为明智、实在的方法。

所以,在这个非常讲究效率的时代,“放弃”将是必须要学会的一样本事。对于第一次当主管的你来说,学会“放弃”也是一门必修课。

比如,你觉得某个项目可以在2个小时内完成,可是4个小时过去了,你才完成了全部任务的1/4。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是按照本能想的“我已经在这上面花了4小时了,所以决不放弃”,继续在“搞定”它的漫长道路上前行呢,还是果断放弃,至少是放弃你目前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换一种角度和方法重新做这个项目?

前一种选择,可能会让你进入一种“英雄”模式,甚至可能会让你超负荷运转,让你感觉疲累不堪,因为它是一种“赌命”模式;后一种选择则可能让你看到新的可能,找到更快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这么一则寓言:

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狭窄了。”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能前进,决不后退的!”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一生从来就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

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地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钻牛角尖”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遇事思维僵化、办事不知变通,只认定一个想法、一条道走到黑,不到山穷水尽决不罢休的人,也是对选择前一种做法的人的形象描述。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越是往牛角尖上钻,转圜的空间就越小,就越难找到出路。

要想摆脱这种状况,就应该努力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既然钻牛角尖是做事只从一个角度出发,那克服的办法就是多角度思维,培养自己多元化思考的习惯。

这就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让僵化的脑筋能多转几个弯,而不是总局限在固定模式中走不出来,也不要固执于以个人能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会了变通,就可以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随时调整自己做事的方向和步骤,做起事来就能事半功倍了。

如果你只是埋头干自己认为应该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想抬起头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则会难得多。

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是在解决什么问题?这真的有用吗?我增加的东西有价值吗?这种方案真的更简单吗?还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情吗?这样做值吗?

如果问过了这些问题后,你的答案是否定的或主要是否定的,还是及时终止吧,因为你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在做“无用功”。所以,在处理种种问题时,“适时退出”可能是个好办法。

如果你已经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并且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就赶快走开吧。

对你来说,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继续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