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从做好一个个小目标开始(1 / 1)

如果上任伊始就要去负责一个长期、庞大的项目,第一次当主管的你肯定会感觉压力巨大。

针对如此庞大的项目所做的一揽子决策方案,可能很难得到落实、执行,即便得到落实、执行,也极易出现偏差,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何况,一般人作出重大决策后,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即便他的决策已经被证明是错的了,也不会甘心放弃。

由此,“惯性”也就产生了—你朝一个方向使的劲越大,就越难改变方向。

所以,我们应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不会造成大麻烦,即使出现了麻烦,也能及时作出调整、改变。

即使最终搞砸了,你也不会因此付出特别惨痛的代价,只需要局部修复一下就可以了。

小目标并不代表要与大目标、大计划绝缘,它只意味着,一个人把想要实现的大目标变成一个个小目标,从做好一个个小目标开始。

越小的任务越容易预估结果。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就能保证你即使出现决策失误,也肯定不会像预测大目标那样离谱。

极地探险家本·桑德斯曾说起他在北极独自探险的故事。要在72天里行进相当于31个马拉松的距离,让他一度感到不寒而栗。

于是,他化整为零,将整个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让自己每天都只“向前方的冰面再行进几十英尺”,而很少去树立比这个小目标再大的目标了,结果他真的完成了最初设定的计划。

也就是说,把你的计时范围拆分成小块,把一个长达12周的整体项目,分解成12个平均耗时1周的小项目,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分阶段完成,就能实现最初的计划。

对于第一次当主管的你来说,将一些大计划分解成小目标,能让你进行较好的时间管理,甚至可以省去一些因沟通不畅产生的误解。

作为管理者,你可以按照制定好的小目标时间表,督促参与者的进度,并在不断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更快享受到一定的成就感。

可以说,易于实现的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它能让你真正完成目标并有所建树。当这些小任务、小目标完成的时候,你就可以自信地说:“我们干得不错,搞定了!”而后,你就可以去实现下一个小目标了。对于你和你的团队成员来说,与那些看起来虚幻的梦想相比,这样的小胜利或许更能给你们带来强烈的满足感。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问题。比如,你碰到一个大问题,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那你就可以把问题进行分解,不断地分解下去,直到分解到你能解决它为止。

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