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把孩子培养成刚毅、勇敢的人(1 / 1)

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表现得非常胆怯,他们害怕挫折、害怕失败,这种个性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可是一些父母总认为孩子就是这样,长大了就好了,不用硬性督促,也不用管。而教育学家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应当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敢作敢为的勇气,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

一些父母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懦弱、太胆小,总是无法让人放心,其实这些父母们应当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自己给了孩子太多庇护,让孩子缺少独立的勇气。

有一对夫妇,在他们41岁那年才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俩给孩子取名叫贝贝,爱若珍宝。因为是老来得子,他们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遇到一点风险,因此什么事都替孩子办得妥妥当当的,从幼儿时就是如此,这个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上高中了,这个孩子还完全不能为自己做主,遇到事情只会说:“那你说怎么办啊!”“我也不知道,我得问我爸爸妈妈!”后来这个孩子考到了外地的一所大学上学,他的父母很欣慰,因为他们年老了,身体又不好,大病小病不断,现在孩子上大学他们也就放心了!可是,学校开学还不到一个月,儿子就跑了回来,颓丧地说自己不想上学了:“人家一个个都那么出色,只有我什么也不行,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敢做!跟他们一比,我太软弱没用了!”夫妻俩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不放心换来的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父母们应当鼓励孩子做一个勇敢的人,培养自强自立的勇气,这才是真正地为孩子着想,这才是真的爱孩子。像这个故事中的这对夫妻一样一味地庇护孩子,使他们免受生活中的不顺利,对孩子来说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强调用“励勇计”教育孩子,就是因为孩子最终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要靠自己的能力来获取他想要的东西,因此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无微不至的保护,而是敢作敢为的勇气。

在香港一家商场的玩具柜台前,站着一对父女。5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拉住父亲的衣襟,恳求父亲再玩一会儿。其实,她并不是贪玩的孩子,她只是让柜台里漂亮的娃娃吸引住了,眼睛里全是想要得到的渴望。

父亲却故意装作看不出女儿的心思,他决定女儿不说出来她想要什么,他就不去主动买给她。他认为,女儿想要什么,应该有说出来的勇气,而不应畏畏缩缩。

小女孩在柜台前不肯离开,想说出要求,又怕父亲拒绝,一脸的忧郁。

终于忍不住了,小女孩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爸爸,我……我想要一个娃娃。”

“什么?说话别吞吞吐吐,想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

“我要洋娃娃!”小女孩大声说。爸爸笑了,于是小女孩得到了那个洋娃娃。

从这件事中,小女孩也得到了一个经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她对父母有什么要求,她都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来。

这父女俩,就是香港著名财经作家梁凤仪和她的父亲梁卓先生。

梁卓早年单枪匹马开创事业的经历,使他养成了敢说敢做的坚毅性格。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懦弱不言的人不但令人无法与他交流,也难以表现他自勇于探索,积极培养孩子勇敢的个性己的能力。

出于这样的考虑,梁卓在教育女儿梁凤仪时,首先就是培养女儿坚决、果断的性格。

在成长过程中,每当梁凤仪让父亲帮助出谋划策时,梁卓就说:“你想做的事情,你自己决定。”父亲的坚定态度,使梁凤仪养成了一切都靠自己的习惯。

上大学时,梁凤仪表现非常突出,变得泼辣外向、敢作敢为。她写剧本,演戏剧,当电视主持人,都做得有板有眼。毕业后,她进入香港大公司新鸿基集团,照样无畏地打拼,最终成为最高层领导,在男人的霸业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她回忆说:“是父亲给了我闯**江湖的‘勇气’,是父亲培养了我果敢坚决的性格。”

日本教育家涛川荣太说:“作为父母,必须去培养那种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兴趣来争取成功和幸福的人,从而要求自己必须成为刚毅、勇敢的人。为此,父母不要受限于常规,不要拘泥于社会既成的价值观,不要以他人的目光而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价值观,以自己的责任心、自己的感情,重新对待孩子。”

【励勇计妙解】:与其给孩子他们所要的一切,还不如给孩子可以获得一切的勇气。父母后退一步,让孩子们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多鼓励、少呵护,你的孩子就会成为坚毅、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