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是比较差的,比如我们就常听到有家长骂孩子“你竟然不做作业就跑出去玩!”“你现在不学习,长大就得吃苦头!”……其实孩子贪玩是天性,想让孩子努力学习,家长就应该想办法引导。比如通过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方式来感染、教育孩子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子方法。
有一个妈妈,给她6岁的儿子准备了一本有趣的童话书,让孩子自己读。她的儿子是非常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可是他拿起书翻了不到两分钟就随随便便地把书扔到了地板上。妈妈有点生气了,就问儿子:“你不喜欢故事吗?”“不是啊!”儿子有点委屈地回答:“我不喜欢一个人看书!”妈妈想了想,就坐下来陪儿子一起读书,她给孩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一只铅笔,然后母子二人坐在书桌前,开始读那本有趣的童话书。碰到儿子不认识的字时,妈妈就把那个字写下来,把读音和意思也告诉儿子,然后看完书后再让孩子练习几遍。这位妈妈发现,这样的读书方式儿子是非常喜欢的。一年后,儿子上小学时,已经认识四千多个字,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陪伴孩子学习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生活中,一些父母一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可这些孩子的家长却天天晚上围着“麻将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这样的家庭实在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家长们不妨向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学习,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教”育孩子。这样做好处有很多,一是榜样作用,孩子通过和家长一起共读,学习摹仿家长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二是起到引导作用。到底如何学?通过家长的指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三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通过家长的伴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的程度有一个全面的、清楚的了解,便于查漏补缺。通过伴读教育可以对孩子进行为学和做人的教育。
同时,运用伴教计来陪孩子一起学习,还可以增加家庭和睦、团结的气氛,给孩子以亲切和温暖感,这样的家庭氛围自然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琳琳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学起习来心浮气躁,不是想看电视,就是偷听音乐,每天晚上学到九点半钟,可是一本书都翻不了几页。爸爸妈妈说过她几次,可14岁的琳琳脾气却特倔,不但不听话,有一次还几乎和妈妈吵翻了。后来琳琳的老师给这对苦恼的父母支了个招儿:陪孩子一起学习。琳琳的父母为此特别制作了一个时间表:每天晚上5:30—6:00吃饭,6:00—7:30全家人看电视,7:30新闻联播一结束,爸爸妈妈就陪女儿一起回房间学习。爸爸妈妈每天都把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带回来做,这让琳琳觉得新鲜极了。她看看妈妈,妈妈正在专心地看报表,而爸爸则在全神贯注地画设计图,再也没有什么事能让琳琳分心了,于是她也开始低下头学习。当遇到不会的问题,她就可以问爸爸、妈妈,三个人热热闹闹地讨论一会儿,气氛特别融洽。这一年期末考试时,琳琳在年级由73名跳到了11名,在班里排在了第2名。为了感谢父母辛苦地陪她,琳琳还用自己的钱给父母每人买了条围巾。
在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时,父母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榜样影响着孩子,对孩子起到了带头作用。比如在这个故事中,琳琳本来是个学习不专心的孩子,但在父母的感染下,她也开始低下头认真学习了。当然,这种“伴教计”还要能够持之以恒地运用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用处的。
另外,在运用“伴教计”时,家长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家长伴读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因为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会自然或不自然地摹仿家长的言行。假设家长在陪伴孩子读书时,自己在津津有味地看着黄色书籍或武侠小说,那么自然会对孩子有坏的影响,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2)家长对孩子的伴读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家长每晚7:30开始和孩子一道学习,到晚上9点钟结束,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孩子每晚一到7:30,便会自觉地学习。反之,则不利于形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3)家长在伴读过程中,一发现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或学习中存在的错误要及时地予以纠正。
(4)家长在伴读过程中针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最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勿打骂,引起孩子的反感。要给孩子以亲和感、温暖感,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伴读是一种家庭的温馨。
【伴教计妙解】:陪孩子学习时,千万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你只能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温和地纠正他,其余时间只要给孩子做出一个读书的榜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