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有了委屈、疑难的问题时,也愿意向家长请教,孩子犯了错误时并不拒绝父母的管教,只是他们无法接受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严厉的斥责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难过。而家长斥责孩子的话即使再有道理,再有深意,孩子也不会去反省什么,因为他的心已经被愤怒和不平占据了。
要让孩子改正错误,那么一顿严厉的斥责就够了,只不过相同的错误,孩子很可能以后还会再犯;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反省,那么,家长就得运用点拨的手段,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才能成功地点拨孩子呢?教育学家认为父母的态度和方式很重要。如果父母板着脸,不停地向孩子说教,那么即使父母的话字字珠玑,孩子也是听不下去的,更别说自行从中悟出道理了。因为父母的严厉态度让孩子感到害怕,父母的说教让孩子产生厌烦,这样做是根本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
教育学家建议,父母应用温和的态度,在与孩子的探讨中启发孩子、点拨孩子。
军军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放学后,军军总是不做作业,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为此,父母总是训斥他,有时还打骂他,可他却总也不改这毛病。有时在父母的强迫下,勉强坐下来做作业,可总是不专心,而且做得马马虎虎,错误很多,父母拿他也没办法。
有一天,军军的姑姑到他家来,正好看到军军的妈妈因为做作业的事在训斥军军,可军军很倔强,不管妈妈怎么说,他就是不开口,也不去做作业,气得妈妈要打他。姑姑见此情景,对军军的妈妈说:“嫂子,我来和他谈谈。”军军的姑姑是位老师,她把军军带到他的房间里,摸着他的头问:“军军,在外面玩得开心吗?”军军说:“也不是特别开心。”“那妈妈让你做作业,你为什么不做?”“妈妈对我太凶了,总是骂我,我就是不做,故意气她。”“那你觉得完成作业再去玩好,还是玩过再做作业好呢?”军军不说话,姑姑又说:“你是不是也觉得做完作业再去玩,心里没有压力,也不用听父母的责备,会玩得更开心?”军军点点头。“姑姑知道,军军是个懂事的孩子,聪明也爱学习,就是妈妈不催,你也会主动完成作业的,是不是?”军军点点头,走到书桌前,打开书包,开始做作业,而且特别认真。
把握好大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军军的妈妈由此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由于对军军粗暴的态度让孩子反感自己,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从此以后,军军的父母改变了态度,不再严厉地责备他,而是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军军变得懂事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父母们都应该想到,既然想点拨孩子,就得让孩子先接受自己,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你的想法。另外,点拨就是让孩子自觉产生正确的想法,这是需要父母诱导而不是灌输的。
父母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高明的教育方法。家长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成功地运用点拨计,才能实现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1)温和的态度让孩子不惧怕交流
父母以温和的态度对孩子,孩子在面对父母时就不会因为害怕父母而紧张、恐惧,也不会因为反感父母的训斥而产生对抗甚至仇视的心理,孩子会用一种平静的心情和父母交流,会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也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点拨计才能发挥效用。
(2)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说出真正的想法
当父母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而父母温柔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产生倾诉的欲望,使孩子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都告诉父母。
(3)温和的态度拉近亲子距离
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人交流时用什么样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如何,即使是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也不可忽视这个问题。温和的态度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温柔的眼神、微笑的表情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乐于亲近父母。
【点拨计妙解】:点拨计重在提示、引导,而不是灌输,因此父母一定要把握自己的态度和教育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产生自觉的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