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很好的点拨方式,因为提问能够引起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对自己遇到的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如果提问带有一定导向性的话,就可以使孩子向着自己的方向思考,进而顺利解决问题。
妈妈给兄妹两人买了一块美味的黑巧克力,并放在壁橱里,准备让孩子一起吃。五点钟,儿子放学回来了,妈妈去拿巧克力时却发现,巧克力不知道被谁偷吃了一多半,她想了想,就把小女儿叫来厨房。小女儿的表情很不安,妈妈问:“孩子,巧克力不见了一多半,你知道它们哪去了吗?”女儿小声回答:“不知道。”妈妈又问:“那真遗憾!或许你能给妈妈出个主意,那本来是给你和哥哥买的,每人各一半,可现在怎么办呢?”女儿的眼睛含着泪水,低头看着地板。妈妈叹了口气说:“你认为偷吃了一大半巧克力的人,是不是还应该从那块小巧克力上再分吃一半呢?我的宝贝,你认为这公平吗?”小女儿终于抬起了头:“妈妈,对不起,是我偷吃了巧克力!把剩下的那些都给哥哥吧,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这是可耻的,对哥哥不公平。”
妈妈用提问的方式,给小女孩以点拨,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妈妈保证,不会再做这类的事。如果妈妈用干巴巴的说教能达到这个效果吗?只有运用这种提问式的点拨,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反省自己的错误。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网,和别人交流时总是一副目空一切的样子,他的爸爸想了很多办法,却一直不顺,打不开话题。
父亲没有气馁。这个孩子爱讲歪理,于是父亲心生一计,问他:“再过两年你多大?”他烦了,大声说:“当然是20!你干嘛问这种白痴问题!”爸爸说:“是啊,你是一年一年长大的,你也会成家,当你有了小孩,你也让他每天上网吗?”他马上回答:“当然不行!”爸爸接着说:“那你找个像你一样喜欢上网的女朋友怎么样?”他反应更强烈:“那当然不行了!”爸爸说:“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女友沉迷网络,但你却这样对待你的父母,这样对吗?”就这样,他终于敞开了心扉。谈到最后,他向爸爸承诺并把电脑封好,再也不上网了。
教育学家早就指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诱导、点拨比强制更有效。因为无论什么事,孩子只有从心底里赞同才能做好,而巧妙运用点拨计,就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比如,通过多方式和多方位提问,父母不但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使提问的过程同时成为一个点拨式教导的过程,在与孩子的一问一答中,举重若轻、自然而然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儿童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实用的提问方式,家长不妨参考一下:
(1)敲门砖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叙述,比如“你的观点是……”然后停下来等孩子说。其特点是,你问孩子一句话,就够他说好长时间了,你需要的信息也就反馈回来了。
像这样的提问还有“那你觉得……”“你感觉……”“你以为……”“你认为……”“后来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什么意见?”等等,生活中家长不妨自己开发。
(2)体贴式疑问
比如孩子说他很烦,并说了一大堆对朋友和学校不满意的话。那你可以这样问他:“小朋友为什么不理你?”“你学习有什么困难?”“你希望妈妈怎么帮助你?”“你还有什么要求?”
(3)重点式提问
对谈话中的重要部分提出疑问:“你说根本没有希望了是什么意思?”“你真的要放弃比赛了吗?”“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
(4)重复式提问
当孩子对你说了许多事和他的想法之后,你可以说:“你看我理解得对不对?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主要是为了确认,同时传递理解和关怀,理清谈话的内容。
(5)选择式提问
“要独立完成呢,还是让老师再给你找个搭档?”“你看是自己复习呢,还是让表姐帮你复习?”“这件事情你是自己向老师讲呢,还是妈妈去和老师说?”“你是因为他不帮助你而生气,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自责?”这样问话的好处是,你已经把孩子回答的答案圈定了,孩子大多会从中选择一个,不会提出否定的回答。
(6)封闭式提问
为了快速启发孩子,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学会问封闭性的问题。比如问:“这样做行不行?”孩子就会对你提出的建议和看法表示明确的赞成或反对。诸如“可以吗?”“是不是?”“行不行?”这类的问话都属于封闭性的。封闭性问题在有足够说服把握的时候非常有用。谈到一定程度,你觉得孩子会说“是”、“好”、“可以”时,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他的思路就会被引到你的观点上来,并自觉按照你的意愿做。这个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不是口服心服,结果并不会理想,还会有隐患存在。
【点拨计妙解】:记住,提问是为了点拨孩子,而不是斥责孩子。因此不要提一些尖锐的,让孩子感到难堪的问题。你的问题应该是温和而又能够引导孩子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