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辩不是强词夺理(1 / 1)

语言罐头 高轶飞 864 字 8天前

我们说某某人会说话,某某人口才好,更多的是指一个人说话有说服力,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恰当地表达出来。相反,有些人说话滔滔不绝,但是言之无物或强词夺理,只能用胡说八道而不是能言善辩来形容。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辩论失利时仍死守自己的堡垒,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一次辩论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做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属明显的失误,当时立即遭到记者的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在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良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做了报道,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只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他们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能言善辩的人让人敬服,强词夺理的人只会遭人鄙视。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谨记:能说不是多说更不是强说。如果说说话能改变结果,那么能言善辩和强词夺理会导致两种相反的结果。

这体现出了一个人的“语商”。如何才能提高“语商”呢?

所谓语商,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或辞不达意是“语商”低下的表现,但还不至于造成大的危害,其另一种表现是总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出不恰当的话,就会对其个人以及他所做的事造成很坏的后果。

有一位专家型的部门经理,从他的业务能力来看可以干更大的事,但当他在评价和安排员工的工作时,却经常让人不知所云。他要么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要么喋喋不休,因此失去了晋升机会。还有一类人是对自己所干的事和所说的话不敢承担责任,因而失去了上司和员工的信任。

还有一家制造公司的部门经理,当他把事情弄糟以后,老板批评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把事情全弄糟了。”这位中层经理听了老板的批评后非常生气,立即辩解道:“一定是手下的员工误解了我的意图和要求,他们应该对这一后果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您对这一结果不大满意,也不应追究到我的头上。”这一回答显然让他的上司难以容忍。他的老板说道:“你承受不了责备,也不能保持冷静。不管是谁的错,你都应该去努力解决问题,但你的回答中丝毫看不出这一点。”因此这位经理后来被免除了职务。

显然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语商较低,在试图证明自己具有很强的思考、评价和解释能力时,自断前程。他们给自己的上司、下属、合作伙伴和同事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谈话中显示自己成功的自信,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行为,而且你也必须如此。但良好的言辞智商同自吹自擂有很大的区别,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以恰当的方式和技巧来表现。

当你表露自己的成功时,你所希望表达的信息不过是让他人知道你有多棒。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在传递这种信息时,必须坦率简洁。例如,如果你成功地为公司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写了一份报告,得到与会者的好评。你的喜悦与成功感也会溢于言表。这时,你大可不必说:“瞧,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相反,当上司称赞你时,你倒应显得更加沉稳:“这是公司分配给我的工作,也是我应该完成的。”一个人的“语商”与他的情商有很大的关系,情商高的人大半能说会道,或者至少能把话说到点子上,说的话能让人感觉舒服。所以,“语商”的提高不是片面地学怎样说话,而是要从有意识地提高情商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