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人多嘴杂,有时你难免会说错话,造成一瞬间的尴尬。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过分自责,不要耿耿于怀,也不要置之不理。你可以岔开话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也可以幽之一默,调节气氛。总之,只要你的头脑活泛,舌头灵活,是很容易挽回局面的。
办公室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实属正常,一个人就是再聪明,面对七零八碎的“职场事故”,也很难一一做出恰当的反应,所以掌握一些办公室的说话、应变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办公室中常见的几个尴尬瞬间,“有心人”不妨一同去看看,“那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第一,开玩笑却遭到怒骂时。
开玩笑也是人际关系的交流方式,但必须得到双方的共鸣才能成立。自己觉得有趣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样的玩笑,充其量不过是自己在耍猴罢了!不理会对方的心情而一味地自我欣赏,将很容易激怒对方。
如果职员能够看清上司喝茶时那副不高兴的神情,就不至于去和他开玩笑了。
当上司向部属板起脸时,大都是因为其部属的表现令他不满意。这时受到斥责的部属不但要顺着他的意思,而且还要尽快找出导致上司不高兴的原因,如此才能化不快为愉快。
所以,遭到上司出乎意外的斥责时,应马上道歉:“对不起,我竟然开了这种无聊的玩笑!”
同时,要迅速思考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让上司这么不高兴。
早上,有什么事呢?早上科长不是去开会了吗?——对了,一定是开会时受到了批评了吧!问题大概出在科里的企划方案上吧!
“我们科里提的企划方案,怎么样了?”一确定问题,就大胆地提出。
“那个企划不行!早上开会时……”
憋了一早上的闷气,上司终于可以借着这个问答发泄出来,等事情讲完时,刚才所造成的尴尬气氛,也会云消雾散了。
第二,说曹操,曹操就到时。
午休时间就快要到了,科长又出去参加业界的聚会。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因此办公室内一派闲散的样子,几位同事也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谈,不知不觉间就开始说到科长身上了。
张君傲做事认真,个性又开朗,在办公室里人缘很好,只是有点儿冒冒失失的,喜欢一高兴就恶作剧一番。
不例外地,当他听到大家都在说科长的坏话时,便趁机起哄:
“我也这样认为,科长实在是一位老古董,动不动就要拿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来说事,他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是流行新潮的时代……”
大家怎么突然都变得正经八百,规规矩矩的?
当张君傲发觉情形不对时,已然大事不妙,原来科长已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怎么,我又哪里不好了吗?”
科长当场就冲着张君傲丢下这么一句火药味儿极重的话,糟了,张君傲这下子万事休矣!
在会话礼节中,最忌讳的是背后说人坏话。可是大家大概都不否认,能肆无忌惮地批评别人,是最令人感到愉快的。人都有劣根性,明知说人坏话是最要忌讳的事,可是却总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既然如此,明知偶尔免不了要对别人说长论短,那何不在说法上多注意点儿呢?至少要先弄清楚说话的场合和坏话的程度。
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即便听者都可能会有“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
张君傲的情形不算说得过分,但问题在于说话的地点不对。
尽管上司不在,但办公室终归是办公室。此外,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一类的场所,亦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地方。
像张君傲这种情况,强词夺理只会把气氛越弄越糟。最好的方法还是赶快低下头道歉!
通常一位通情达理的上司看到下属诚心认错时,应该都会既往不咎的,至少也不会让属下难堪或下不了台。
科长听到张君傲的道歉后,反而装蒜似地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既然科长佯装不知,张君傲这时就要心存感谢地在表面上唱和着说:“还好刚才的话没有被科长听到,真是谢天谢地!”
换句话说,就是彼此都装糊涂,这样才能化解尴尬的气氛。
可是事后,必须谨记科长放自己一马的恩惠,在日后的工作中好好表现,以作回报。
第三,名字被叫错时。
名字类似的同事在同一个集体内,经常会有张冠李戴的笑话发生。
陈诚先生就是这样。因为在同一公司内凑巧就有一位老同事叫做“陈腾”,因此,他就经常被误叫名字。
今天一位新来的女职员一时疏忽,又叫他“陈腾先生”,他感到非常懊恼,因此就默不吭声,不理睬对方。
这样做对吗?一个经常跟自己碰面的人,却搞不清自己的姓氏名字,这的确是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情。可是,这也没有到不可忍受的地步吧!既然对方记不清楚,自己干脆再报一次姓名就好了,譬如:“我是陈诚呀!这个名字也实在是太平淡了,不好记。”
此外,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异字,有时一个名字叫作“健”的人,难免会有被错写成“建”、“贱”……这时候我们不妨幽之一默:“对不起,我的名字是健康的‘健’呀!此‘健’非彼‘贱’哦!”
名字被弄错时,这种近乎诙谐的指正方法,反而会令大家皆大欢喜,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