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不但要有决定和毅力,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蛮干,只会将事情搞砸,与原定目标相差甚远。如果我们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讲究一点儿策略,不**裸、直白白地朝着结果去,而是采用迂回的方法,反而容易达到目的。
换而言之,我们的语言,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这样才能因地制宜,运用恰当的技巧,对症下药。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一个叫约翰·爱伦的普通人和一个在南北战争中的著名英雄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陶克在竞选演讲即将结束时,还说了几句很带感情色彩的话:
“诸位同胞们,记得17年前(南北战争时)的今天,我曾带兵在一座山上与敌人激战,经过激烈的血战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些吃尽苦头、风餐露宿造就伟大战功的人。”
这话应该说是很精彩的,许多听众都认为爱伦定输无疑了。然而,爱伦不慌不忙,说了几句很轻松的话,便扳回了败局。他是这样说的:
“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下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携带了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寒风冷露的滋味儿,来保护他。”
这话比陶克说得更高明了。因为听众中许多人是南北战争时的普通士兵,所以,爱伦的话更容易激起这些人的共鸣。于是,爱伦击败了陶克,胜利地跨进了国会大厅。
事实上除此之外,沟通时我们还要消除“自我限制”的心理,因为自我限制往往使人作茧自缚,无法放开手脚,集中全力去谋求有创造性的成果。同时,我们也要能善于利用信息。有时候人拥有许多信息,却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它,甚至还会使用错误,产生反作用。
比如说,当你夜晚送女友回家时,你知道该让车内保持幽暗,以增加浪漫的气氛,但是把车子停在两盏路灯之间呢?还是在路灯的正下方?大部分人一定会以为前者较为理想,其实光线从两边车窗斜射进来,反而把车内的情形照得一清二楚;而后者因为灯光只能照到车顶,车内反倒完全看不见。信息的运用也正是如此,运用得当则有利,反之,就一无是处了。
所以,沟通时必须先认清自己的行动目标,把握资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随时观察对方的反应,尤其是越到最后阶段,越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最好是顺着对方的思路去接近对方,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与你携手合作。要是一意坚持己见,结果当然背道而驰,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此外,要想和层次较高的人沟通,就必须多看相关领域较高层次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可以随时跟得上对方的思路,否则很容易被对方当成外行轻视。如果自己真的不懂,就干脆承认。在行家面前不懂装懂只会让你更失分。
沟通过程中,不要忘记多赞美别人。哪怕别人没有优势或者优点可以表扬,也可以说一些中性的耐听的话,比如“下了一番功夫”、“很有价值”等。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它就像生活中的阳光一样永远让人温暖。
技巧有如种子,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如果希望与对方契合无间,就必须研究出一套恰当的手段,才能收到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至于什么样的手段最恰当,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只要光明磊落,不搞旁门左道,能因人、因事而分别应变,知道何时该紧抓不舍,何时该放他一马,以求取最佳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