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话题切入(1 / 1)

语言罐头 高轶飞 956 字 8天前

沟通的方式灵活多样,与人沟通能否找到好的语言作为切入点,是沟通成败的关键。打个比方: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一个新客户,直接谈生意可能太突然。这时说话要找一个“由头”,借他人之言说到主题,迂回一下很快就能达到目的。

某人为了推销茶叶来到某公司,他知道某公司的经理与某局长是老相识,便打听到经理的住处,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访。彼此寒暄后,他说出了几句这样的话:

“这次能找到你的门,是得到了张局长的介绍,他还请我替他向您问好。”

“说实在的,第一次见面就使我十分高兴。听张局长说,你们的公司还没有买发福利用的茶叶。”

第二天,这位推销员向该公司推销茶叶便成交了。此人的高明之处是有意撇开自己,用“得到了张局长的介绍”这种用别人口中言,传我心腹事,这种借他人之力的迂回攻击法,令对方很快就接受了。

一天,一位办理房地产转让业务的房产公司推销员来到一位朋友家,带着朋友的朋友的介绍信。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后,就听他讲开了:

“此次幸会,是因为我的上司赵科长极为敬佩您,叮嘱我若拜访阁下时,务请先生您在这本书上签名。”他边说边从公文包里取出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于是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来。在这里,赵科长的仰慕和签书的要求只不过是个借口,来者的目的是对这位朋友进行恭维,使他开怀。

此种情况,由不得人家不照他的话去做。这种社交手段,确实难以招架。

素不相识,陌路相逢,如何让所求之人了解你与他是朋友的朋友、亲戚的亲戚,显然十分牵强,但一般人不会驳朋友的面子,断不至于让你吃闭门羹。这是一条交际的捷径。

与不相识的人打交道,通过第三者的言谈,来传达自己的心情和愿望,在办事儿过程中是常有的事。人们会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技巧。比如:“我听同事老张说,你是个热心人,求你办这件事儿肯定错不了。”但要当心,这种话不是说说而已的,也不能太离谱,有时有必要事先做些调查研究。

为了事先了解对方,可向他人打听有关对方的情况。第三者提供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与对方的初次会面有重大意义时,更应该尽可能多方收集对方的资料。但是,对于第三者提供的情况,也不能全部端来当话说,还要根据需要有所取舍,配合自己的临场观察、切身体验灵活引用。同时,还必须切实弄清这个第三者与被托付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说不定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沟通过程中,实现双方兴趣上的一致是很重要的。只要双方喜欢同样的事情,彼此的感情就容易融洽,这是合乎逻辑的,推而广之,对其他许多事情,彼此也就愿意合作了。

每一个人都有某个方面的兴趣。兴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有关系的事物的兴趣,一种是对无关系的事物的兴趣。所谓有关系的事物,是指与你和别人共同发生兴趣的事物。利用这种兴趣,常常可以在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可是有许多人对他们业务以外的某种事情更有兴趣。通常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为了谋生。但在业余时间他所关心的事情,则是他自己所选择的。换句话说,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是办公室之外的事情。因此,从业务之外的事物上与某人接近,比在业务上与他联系更容易,更有效果。

一般人都希望与自己相处的人,有许多共同的兴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不是这样,我们交往的人中,有的人特别喜欢热闹,而有的人会比较喜欢安静。如果可能的话,你应尽量找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然后再从这方面去接近他们。倘若没有机会,或者这种机会不容易得到,那么也该尽可能地去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供你利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他对你发生兴趣。

欲与别人的特殊兴趣建立一种特殊关系,必须把你的真实的兴趣表现出来。单单说一句很感兴趣的话是不够的,在对方的询问下,你不能掩饰你真正的兴趣,免得弄巧成拙。

问题在于你怎么能使他人了解你对某件事情的确和他有同样的兴趣。因此,你必须对他感兴趣的事具有相当的知识,足以证明你对此是有相当研究的;越是值得接近的人,你就越应该努力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情,作进一步的了解,使你能够应付他,使他乐意提供你所想知道的事情。就像幼儿园的教师,有许多办法去哄小朋友,把一群哭哭闹闹的小孩训练得高高兴兴。这当然有她们成功的门道,其主要原因是她们能去迎合小朋友的兴趣和思想。

你知道某人去过美国,如果你向他问及美国的事情,即使你的目的只不过想问问有关美国入境的手续,而他会连带告诉你纽约帝国大厦的电梯快到什么程度。这种做法纯粹是出于热诚,而热诚却永远是应酬成功的重要因素,当你的内心充满热诚时,你向别人提出的将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别人乐于回答,或者是他所熟悉的问题。当你找到沟通的切入点时,沟通就成功一大半了。